道教的養(yǎng)生秘笈
首先在道教認為低調是一個人的修行涵養(yǎng)。
低,所表現(xiàn)的是一種清凈內斂,是人生必須擺正的一種穩(wěn)重姿態(tài)和謙遜言辭,也是人必須平抑的一種處世風格。俗語也曾言道:“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史記》上有記載,孔子年輕之時曾向老子請教過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贝蟾乓馑技礊?,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你若是去掉驕傲之氣和貪欲之心,便可成為圣人。
沉靜是人的一種智慧
《莊子》一書中說,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心靜,能聆聽天籟之音,品聽大自然花香鳥語,體察人間百態(tài),覺解萬物規(guī)律。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一定有一顆平靜的內心,有一顆溫柔的心腸,有一顆智慧的頭腦。一定經(jīng)歷過狂風暴雨,體驗過高山低谷,也見識過人生百態(tài)。惟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論何種境遇都能充滿智慧的剛強壯膽,成為內心強大的人。
人的心若不能沉靜下來,意味著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便也不會擁有強大的內心。
隨和是修行之中的一種境界
在自我的修行過程中能做到隨和的人,必定是高瞻遠矚、寬宏大度、豁達瀟灑的人;而胸懷狹窄的人,根本做不到這點,“難得糊涂”就妙在其中。
隨和,需要有良好的自身修養(yǎng),需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皩櫲璨惑@,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隨和之中“不以善小而不為,不為惡小而為之”是做人的準則。
品味隨和的人,會成為智者;享受隨和的人,會成為慧者;擁有隨和的人,就擁有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隨和是不以自我為中心,不固執(zhí)己見,不斤斤計較,即便是原則問題,也是平等地和人家交換意見,不鬧意氣,不存成見,不居高臨下,不用蠻橫的態(tài)度壓制別人。
當我們執(zhí)著于某一事或某一物,就會患得患失,煩惱也接踵而至;如能看開一切,心無掛礙,就會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