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就是黃金
“只要我們遵循以下6條原則,我們就能有效地控制睡眠。”
一、了解夜間睡眠變化:人并不是整夜都處于連續(xù)睡眠狀態(tài)。睡眠與覺醒這兩個生理狀態(tài)呈周期的節(jié)律性而互相轉(zhuǎn)化著。這種周期性變化在一夜過程中大約出現(xiàn)3~5次,每次持續(xù)1.5~2小時。當我們一閉上眼睛,大腦和肌肉開始呈現(xiàn)松馳狀態(tài)。腦波頻率從10次/秒降為1次/秒左右。這就是瞌睡期間出現(xiàn)的著名的a節(jié)律。接著,腦波進一步減弱,就進入睡眠,最初睡得不深,慢慢才能深睡。這一過程約持續(xù)90分鐘,就再一次轉(zhuǎn)入不深的睡眠。這時很容易被外界驚醒,一旦受驚,我們的身體仍處于麻痹狀態(tài),只有眼球在急劇轉(zhuǎn)動著,腦子在加快反應。這段過程約10~15分鐘,在這期間我們雖是醒了,但最初一兩分鐘經(jīng)常仍然沒有知覺。過后,我們又接著進入不深的睡眠狀態(tài)然后再深睡。這樣一夜循環(huán)往復多次,直到覺醒。
二、找出周期:這比知道自已的社會保險號碼更為重要,而周期同指紋一樣,具有個人特性。我們找出周期的準確延續(xù)時間,就能更好地利用白天和晚上。計算很簡單:用a節(jié)律來劃分就足夠了。每天在帶規(guī)律性的時間里,我們都會感到乏力。眼皮開始打架,聽覺減退。其實,這屬正常的a節(jié)律。選一個安靜的日子測定兩次“乏力”的間隔時間。一般為1~2小時。這就是你的生物鐘。它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會改變的。
三、白天應抓緊利用瞬間睡眠:對美國大學生的研究證明,一個人只要充分利用白天中幾次瞬息而過的睡眠,他是可以連續(xù)工作幾天不覺困倦的。當你想睡覺時(也就是a節(jié)律來臨),不要硬拚,就讓自己輕松地閉上眼睛服從這一信息。它只有10~30秒,可效果卻非一般。當你能在一天中實現(xiàn)幾次這閃電般的小息時,你就會感到精力充沛,頭腦特別清醒。
四、養(yǎng)成晚睡、早起的習慣:睡眠好壞并不在于時間長短,而是睡眠質(zhì)量。如果你睡眠周期為2小時,a節(jié)律在22點30分來臨,你沒有必要22點就上床。等待瞌睡只能使你惱火,甚至可能使你錯過真正昏昏欲睡的好時機。如果你凌晨1點回家,你也沒必要立即上床,因為你在2點30分前是睡不著的。你應該利用這段時間洗個澡,看看書……當a節(jié)律向你發(fā)出請求時,你就會很快入睡。第二天起床時,你會感到振作,因為你是很順利地從一個睡眠周期跳到第二或第三個周期。
五、保證及時醒來:如果第二天你沒聽見鬧鐘聲,這不是欠睡,而是因為鬧鐘是在你睡眠周期中睡得最好的時候響的。照日本人的話說,這是朝自己頭上猛擊了一棒、幾乎可叫“自殺”,因為它迫使你的腦波從8次/秒突增到30次/秒還高。你應該在前一天晚上就計算好自己的生物鐘,決定好在睡眠的第三或第四周期末起床。在近早晨睡眠深度逐漸變到最淺的那1~2分鐘內(nèi),別讓自己又睡過去了。萬一不行,你最好把鬧鈴多上幾把。一般在醒來和起床之間保證15分鐘用于使身體迅速得到恢復。
六、利用睡眠更好地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有些時候,我們晚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第二天清晨卻有了意外的突破。這不是受外部刺激的原因,而是我們大腦在夜間緊張工作的結(jié)果(這已被科學證明)。正是這樣,雨果的《歷代傳說》,瓦格納的《萊茵河的黃金》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繼問世了。
這篇文章將教會人們怎樣利用大腦夜間無意識的勞動為自己工作服務。當你在睡覺前被一個問題困住,你別去努力尋求答案,只需把它清楚地印在腦子里。常常在第二天早晨你會收到一份意外的禮物。你也可以在入睡前準備第二天的會議、講座,考慮一周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