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發(fā)《基礎教育課程》2017年10月
高中語文教育觀念的更新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湖北省巴東縣民族職業(yè)高級中學 汪洪喜 郵編:444300
【內容摘要】學生學習語文方式的轉變,才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的轉變,語文教師要深入學習新課程的理念,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實質,強化學生課前預習,開展課堂合作學習,加強課外的閱讀指導,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語文興趣,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致力于學生的終生發(fā)展。
【關鍵詞】中學語文 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yǎng) 教育觀念
當前語文老師對語文教學產生的困惑,表面上看是新課程改革與新教學理念對教師頭腦中原有的舊理念的沖擊,霧里看花,不知所云。實際上是部分教師對新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不深,沒有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實質。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研究不透,一切還是從教師“教法”的角度去思考,而沒有從學生的“學法”上去思考、研究,沒有從學生的本體出發(fā)。但這種困惑是新舊課程教學理論沖突的必然產物,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經時期,如果這種困惑一旦消除,必將帶來語文教學新的春天。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br>一、強化預習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學能力的強或弱根據在校時候所受的教育的好或差。假如,在校時候常被引導向自學方面前進,學生有福了,他們一輩子得到無限好的受用。而且,不但他們自己,社會和國家也得到無限大的利益”②。一代宗師葉圣陶先生把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看作比什么都重要。語文教師應強化學生的課前預習,進行切合實際的預習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寫自學筆記是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好方法,筆記可分為五個部分:①通讀課文。審題辨體,知道課文寫了什么?②正音、解詞。通過工具書掃清字詞的障礙。③理清作者思路,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④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⑤嘗試回答課后的“思考與練習”。學生課前預習的過程,就是直接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沒有教師的“干擾”,學生以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價值觀直接去理解課文,進行情感的體驗,價值的判斷,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這一過程中,學生能主動積極的理解課文、鉆研課文,主動提出問題,并獨立思考,收集信息,帶著問題和信息走進課堂,帶著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tài)走進課堂,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起點。
良好的預習習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有助于訓練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學生有效地獲取和鞏固知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積極探索未知世界,使學生“終身受用”。
強化學生的課前預習,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自主進行情感的體驗。但這種預習,學生的體驗只是初步的、膚淺的,是以學生個體活動為主的,教師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充分的,但對學生學好語文的意義重大,能起到潛移默化,移情悅性的作用。
二、改進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通過預習,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加了,課堂學習的起點也隨之提高了,這無疑對傳統教學形成無形的挑戰(zhàn),語文教師要改變觀念,尋求新的課堂教學方式?,F代教學觀認為: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chuàng)造的雙邊活動。教師要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預習時的心得體會,交流自己對文章的不同看法,以及自己的獨到見解,對預習中發(fā)現的問題,經過學習小組成員共同研究探討,能解決的就小組內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拿到全班交流,通過集體合作解決。這樣課堂學習的過程就成為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成了學習的伙伴、合作的伙伴,一同探索、發(fā)現新知識,發(fā)現解決新問題,師生共同對課文不斷的發(fā)問、不斷的質疑、不斷探索、不斷發(fā)現,直至完成學教的任務。這在中間,教師已經完全拿掉了制度、世俗附加在教師身上的權威,從神壇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間,走進學生的心靈。在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應關注以下一些方面:
1、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對現代課堂教學特別重要,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人格魅力的影響,而絕不是以權勢、地位、學術的影響。從人格意義上講,師生之間完全是平等的,因此學生不僅要尊師,教師也要愛生、更要尊生,愛生是一種情感,尊生是一種教育觀念,只有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了,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一種默契、一種和諧,個體在這種氛圍中才能暢所欲言,表達思想,體現情感,師生才能對課堂產生一種期待、一種沖動、一種依戀,彼此在無拘無束的交流中,產生碰撞,產生思想的火花。
2、明確小組成員各自的分工。課堂中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處于無序的狀態(tài),要有規(guī)定的自己的任務,教師要對課堂教學進行認真的備課,不僅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備學生的活動,對課堂上發(fā)生的問題盡可能考慮得詳盡一些,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形式,更要注意合作學習的效果,把握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的討論盡量充分些,做到既充分討論,又不浪費時間;既尋求共同答案,又能展示各自的個性。小組內的每個成員應有明確的分工,各司其職,在共同的學習中構建積極向上的相互依賴關系,使彼此愿意合作,分享自己伙伴的成果或小組的共同成果。
3、培養(yǎng)小組成員良好的心態(tài)。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師生要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彼此欣賞,共同分享。不斷采納對方的意見,修正自己學習的進程,平等的進行交流,耐心、細致的聽取別人的發(fā)言,尊重每一位發(fā)言者,包括教師的講解。對不同的意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允許交換,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可以相互辯論,教師更應耐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發(fā)表的意見,對學生發(fā)言中出現的錯誤或不足要有包容的雅量,要有耐心,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欣賞學生的發(fā)言、欣賞學生的幼稚,甚至犯的可愛的錯誤。教師對學生回答的某些問題可采用暫緩評價的策略,讓學生充分思考、充分討論,教師還應允許學生對某些問題保留意見,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釋放學生的潛能。
4、加強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引領作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更加凸顯。在新型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強了,教師不僅要協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還要關注課堂學生的活動面、活動量、活動時間,以及活動效果等等。教師對有些問題的探討應站得高、看得遠,以首席發(fā)言人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引領,突出自己的觀點,表明自己的見解,點撥學生由于經驗、水平、閱歷的限制而根本無法品味出、感悟到的內容,以教師自己的經驗及體驗加速學生的“自悟”。教師在對學生的評價中也應因勢利導,該表揚的就表揚,能包容的就包容,該批評的就批評,敢于表明自己的觀點,絕不應由于教師對某些問題的評價不到位而使學生產生錯覺,甚至走向反面。
三、指導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語文教師不僅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還要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讀書習慣,從中吸取營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把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校外。
1、學習《語文課程標準》,用好教材資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初中學生三年內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260萬字。我們計算一下,平均每月學生的閱讀量應不少于72000字,平均每天的閱讀量應不少于2400字,我想作為一名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全能夠做到的,一些條件較好的地區(qū)的,學生的閱讀量還應有較大的突破。
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語文教科書,為落實《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讀書的要求,編寫了“專題名著推薦與閱讀”,如第一冊語文就向初一學生推薦了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并進行閱讀指導,欄目有“推薦、閱讀”、“思考、交流”、“精彩片段”、“附錄有關資料”、“寫作、活動”等,旨在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產生閱讀的渴望,讓學生去閱讀原著。語文教師對“專題
· 名著推薦與閱讀”的處理,絕不能讓學生只看語文課本,教師不能只教“專題名著推薦與閱讀”上的文字,要引導學生閱讀原著、閱讀文本。
2、讓學生走進圖書館,用好校內資源。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旺盛,他們想通過大量閱讀獲取知識,進行人生知識的儲備與積淀,因此語文教師要讓班級學生走進校內圖書館或社區(qū)圖書館,讓學生廣泛獵取,在文學的海洋里遨游。如條件不允許,語文教師要設立班級流動圖書箱,讓學生讀書,增加學生的底蘊。
3 、讓學生走向社會,用好社會資源。教師還應用好生活中的一切語文資源,引導學生讀書,如帶領學生去看一部文學名著改編成的電影,然后組織討論,再引導學生去閱讀原著。討論電影與原著的區(qū)別。就某一部由文學名著改編成的電視劇,也可指導學生觀看,再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教師也可利用講故事、精彩片斷的介紹等,引導學生去閱讀原著。
綜上所述,“課前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開始,“課堂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深化,“課外閱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延伸。語文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