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期即將結(jié)束,學校催要總結(jié),我還沒寫,不是沒有時間,而是不知道寫些什么?總結(jié)什么,成績嗎?考得是不錯,卻不盡人意。經(jīng)驗嗎?教書十幾年積蓄在別人眼里是多么大的一筆財富,可我卻越來越不知道向?qū)W生怎樣傳授知識了。
這些天我和學生們?yōu)榱丝荚嚩鴤鋺?zhàn),腦子那根弦繃得緊緊的,辛苦和疲勞已經(jīng)感覺不到,麻木的神經(jīng)追著時間賽跑。
六一節(jié)時,忙碌了一天的我上完最后一節(jié)課(晚自習),臨下課時,我對學生說:“祝孩子們六一兒童節(jié)快樂。”出乎我的意料,那群孩子愣在教室里,有一個聲音很小我卻聽得很清晰:“今天是六一???累都累死了還快樂呢!”班里的“大嗓門”吆喝著說:“老師怎么不早說啊,我都等了一天了,才收到你的祝福!”繼而班里的學生才幡然醒悟:“謝—謝—老師。”那拉著長腔的聲音透著疲倦和不滿!令我心里酸酸的,眼里澀澀的。才是一群十一二歲的孩子啊,卻從5點半起床到9點才結(jié)束一天的功課。
坐在辦公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想起下午課上有個男孩兒仰著臉,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天花板,嘴里還念念有詞。我問他是在干什么?對我說:“老師,我在努力的不讓眼睛閉上??!”我又心疼又好笑,無奈的對他說:“趴在那兒休息會吧。”誰知他撲通一聲就趴在課桌上了,仿佛支撐了好久好累了!
當孩子們懷著憧憬的心情、背起書包以極大的熱情和興趣邁入我們的學校,接受教育的時候,我們怎么也不會想到,在我們善意的“教學”下,在我們所謂的“素質(zhì)教育”下,會讓他們在知識的苦海里奮力掙扎,會讓他們慢慢地對知識失去了興趣,甚至開始感到索然無味,乃至“厭學”。
當“學習”成為家長、老師、學生的“天字第一號”任務的時候,當一切精力和時間都專注于“學習”時候,為什么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些甚至適得其反呢?
許多人問過我,我的孩子不愛學習,無論我怎樣打罵,他就不想上學怎么辦?我只能說:“別打孩子,這不是他的錯。”除了這些,我又能說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該怎樣解釋心里的困惑。
其實,我是知道什么是素質(zhì)教育的,我是知道怎樣把語文課與素質(zhì)教育統(tǒng)一在一起的,我曾不止一次兩次的嘗試過,也曾因此不止一次兩次的被學校領導批評過。這種大膽的革新和嘗試也讓我吃盡了苦頭,在領導眼里我投機取巧,在同事眼里我偷工減料。所幸那時每次考試第一名居多,再加上我年輕氣盛也不在乎那些,犧牲了許多唾手可得的榮譽之后,我漸漸“老實”了許多,再也不搞那些花樣了。
雖然素質(zhì)教育的推行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但一級級打點折扣,到了縣鄉(xiāng)級的基層,已是面目全非,只是課程表上按要求排排課,上級檢查時,造造表冊和書面材料,骨子里仍是應試教育,考查教師學生的仍然是唯一的法寶——成績。這樣,學生埋在作業(yè)里,教師鉆在題海中,苦了學生,累了教師。其實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是以課堂教學為中心,以提高教育質(zhì)量為目的,不同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身心愉快的生動活潑地健康成長。更重視學生的做人教育,生存教育,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興趣和愛好,不搞分數(shù)掛帥,不搞頻繁考試,不搞填鴨式和灌輸式,更重視啟發(fā)式,創(chuàng)新思維和獨立思考,把學生教育成有用的人才,而不是考試的機器或知識的奴隸。
當初我和同學們滿懷建設家鄉(xiāng)的赤誠走上教書育人的個神圣崗位時,心情是多么豪邁,一切都顯得那么單純和透明。我以“一顆紅心兩手準備”的精神投入到三尺講臺上來,準備著收獲那“桃李滿天下”的美好夢想。誰曾想,當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處在教育和被教育中的時候,我們在關注教育,思考教育,談論教育的時候,誰曾想教育存在這么多的困惑和不解。
唉!基礎教育積淀多年沉悶的堅冰何時在素質(zhì)教育的熱潮中得以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