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中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薄兜赖陆?jīng)》中老子還啟示我們:“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
人與萬物是一個正體,不可分開。所以,悟道心得說:要放下自我,要有博愛之心。人的所有的矛盾和不幸,大多都是自我心太強、自私心很重,把自己從宇宙的整體之中分離了出來,接受不到天地對人類的厚愛和加持。
這回學(xué)習聽到了小朋友們的心聲,是那樣的真實,真誠,讓人感動。真誠是最能感動人心,真接近道,我們因為太多的生活經(jīng)歷,太多的需求,逐漸的把自己原本的真遮蓋住了。學(xué)用《道德經(jīng)》就是修我們的心,找回心中的光明。
一、為人父母要放下自我心
我們做父母的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孩子身上,把自己意愿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學(xué)很多的知識,但有的并不是孩子自己喜愛的,讓孩子心里壓力很大,父母還很抱怨,“都是為了你好,讓我這么辛苦”。的確,父母太辛苦了,花錢又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讓孩子也很累。
有一位家長對我說:我怎樣才能讓孩子聽話,孩子總是逆反我。這位家長不知道自己對孩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把自己過多的想法強加與孩子,所做的事是違反了自然的規(guī)律。我們一起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吧。
有位小朋友說;各位爸爸媽媽們,各位叔叔阿姨們,我們有自己喜歡的事情,請能理解我們的心,能夠站在我們的角度去理解我們,我們需要空間,自己能夠自己去選擇,我們也是愛爸爸媽媽的。給予孩子空間,讓孩子自己去選擇未來。那么再讓我們聽聽《道德經(jīng)》老子是怎樣講的;“天地養(yǎng)育萬物,而不占有,對萬物盡心盡力,而不求回報,功成而不自居,因為,不自居,所以它的功德不會失去”。多么深刻德啟示。
二、夫妻和諧是孩子成長的必要環(huán)境
很多孩子心里不開朗,不愿意同其他孩子交流,封閉自己,大都是從小在父母吵架、離婚等不和睦的環(huán)境中,心里留下的陰影。
有一位老師對我說:他對孩子很擔心,這孩子整天打游戲機不去工作,他們很擔心,他們的擔心是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不愿意把自己的苦惱講給父母,這里的原因就是,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家庭不和睦,父母的吵架分歧暴躁,給孩子心里留下的陰影。
這樣我們可以向孩子認不對!主動向孩子吐露真誠之心,父母柔和了,孩子也會改變的。俗言道:母子連心,父母的心寧靜了,父母和諧了,自然會給孩子帶去和諧的信息,家庭是一個無形的能量場,從做好我們父母自己開始。
三、孩子需要陪伴
父母的心孩子是能夠聽的懂。這回有為小朋友的分享非常的純真,也非常的打動我們做父母的心。孩子們有時真是我們的老師,這位小老師說:“爸爸媽媽要多陪伴我們,不然我們長大了,要想陪伴我們,我們還不想和爸爸媽媽玩呢!”簡單又深刻的心聲,值得我們父母去思考。我們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關(guān)愛,需要父母用心傳心的愛,需要放下我們自己和孩子一起用心玩!
不能只交給爺爺奶奶照看,爺爺奶奶的愛需要,更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說得對,等我們的孩子們長大了,想陪伴時,就沒有機會了。聽黃超老師講課時,很受啟發(fā);一對夫妻成功的企業(yè)家,一講起企業(yè)的事都很興奮滔滔不絕,但一提起自己的孩子就馬上很不安,因為孩子的心于父母的心是不通的,孩子于父母之間有著墻壁,他們享受不到,父母于孩子之間心心相連的天倫之樂。
世上的學(xué)問很多,學(xué)術(shù)很多。最關(guān)鍵的一個是家里的和諧,與父母的連根,與孩子的連根,其次才是與社會的連根,做好事業(yè),為社會做貢獻,報恩社會,感恩國家。
學(xué)用《道德經(jīng)》,從做好自己開始,和諧身心是我們的責任,和諧家庭是我們的責任,和諧企業(yè)是我們的責任,和諧社會是我們的責任。
作者:押手信子(作者授權(quán)代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