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后,身為家長,該不該嚴厲教育呢?當孩子犯錯該打的時候,究竟該如何處罰呢?公安教授李玫瑾關于懲罰的解釋,非常值得家長學習。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該打就要打'
李玫瑾教授坦言:雖然在育兒時打罵教育是不可取的,但有些時候孩子'該打就要打',一味講道理沒用的話,懲罰教育很重要,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敬畏和害怕的心理,這樣才不會讓孩子再犯同類的錯誤。
打孩子不是目的,讓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才是最重要的
她說:'人的成長過程中,要形成一些東西,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
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言下之意,正是在強調要讓孩子知道怕,知道規(guī)矩不能違背。如果孩子犯了錯,唯有懲罰能讓孩子清醒時,作為教育者,我們不能姑息。
會給孩子一種隱形的約束力
有些家長覺得體罰孩子會讓他感到恐懼,反而不會和自己親近。其實出現(xiàn)這種情況,恰恰是因為平時過少'體罰'。
從來都沒接受過家長批評的孩子,突然被訓斥自然會不適應,還可能因為父母的'體罰' 出現(xiàn)恐懼心理。那些被'體罰'過的孩子就不會把父母的行為記在心里,因為他已經(jīng)見識過這種懲罰方式。
而且適度的'體罰'還會督促孩子積極上進,讓他做事之前都會考慮父母的威嚴,也能起到約束的作用。
捷克教育教夸美紐斯說,犯了過錯的人應該受到懲罰,但是他們之所以受到懲罰,不是因為他們犯了錯,而是要讓他們?nèi)蘸蟛蝗シ稿e。
人生有些錯誤,孩子犯了無傷大雅,說說就過去了,但是有些錯誤,一生犯一次就夠了,這種錯誤就要懲罰,這是在保護他們,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學會遵守和適應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