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歷史人物共24個含義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dá),河內(nèi)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quán)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208年,強(qiáng)行辟為文學(xué)掾。曹操封魏王后,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249年,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奪取權(quán)力,誅殺曹爽。251年,司馬懿病逝,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中文名司馬懿
謚號宣文侯→宣王→宣皇帝
廟號高祖
字號仲達(dá)
出生日期179年
逝世日期251年9月7日
朝代漢末→曹魏
性別男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河內(nèi)郡溫縣孝敬里
主要成就抵抗諸葛亮北伐,屯田水利,平定遼東
官職太尉、太傅
爵位河津亭侯、向鄉(xiāng)侯、舞陽侯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dá)”字,當(dāng)時號稱司馬八達(dá)。晉武帝司馬炎詔書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sup>[1]
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年時期就胸懷謀略。東漢末年,司馬懿生于亂世,“??挥袘n天下心”。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司馬懿少年時和著名隱士胡昭關(guān)系很好。因與同郡的周生等人結(jié)怨而被謀害,胡昭知道后立刻涉險尋找,在崤山澠池之間找到周生一行,請求他們放過司馬懿,周生開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誠意最終還是感動了他,救下司馬懿。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薦司馬懿為上計掾[yuàn](佐理州郡上計事務(wù)的官吏)。當(dāng)時曹操正任司空,聽說司馬懿的名聲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東漢政權(quán)已經(jīng)被曹氏控制,曹氏又是閹宦之后,不想屈節(jié)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風(fēng)痹癥,身體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里,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fēng)痹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后,使用強(qiáng)制手段征召司馬懿為文學(xué)掾。曹操對使者說,他如果還和以前一樣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將他逮捕。司馬懿聽說后非常畏懼,只得就職。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游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而據(jù)《魏略》則記載,司馬懿好學(xué),曹洪自以為才疏,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于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征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拐杖去見曹操為其效命。
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fā)現(xiàn)他有“狼顧之相”,心里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yù)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guān)系很好,總是維護(hù)他,而得以無事,于是,司馬懿勤于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