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講人:田洋
節(jié)目編輯:高婷婷、程涵
話說在盧溝橋事變剛爆發(fā)的時候,在一次激戰(zhàn)過后,我軍艱難地取得了勝利。日軍眼見占不到便宜,就派出了一個佐官來假模假式地和談。
說是和談,其實就是找個借口拖延時間、等待援軍。這位耍無賴還耍得非常硬氣,儼然一副勝利者的姿態(tài),提了一大堆無理要求,比如什么給日軍當面賠禮道歉,把獲勝的軍官全都撤換掉之類的,還囂張地把指揮刀“啪”地一聲拍在桌子上來示威。
沒想到,那邊聲音還沒落,這邊就傳來了“嘭”地一聲。是一位正義凜然的將領(lǐng)把手槍狠狠地拍在了桌子上。雖然一句話沒說,但眼神就嚇得敵人兩腿打顫,不敢繼續(xù)耀武揚威了。
這個將領(lǐng)是誰?日本人為什么這么怕他呢?
何基灃的莽撞人筆記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概括何基灃將軍,那這個字一定是“莽”。
這個“莽”可不是有勇無謀的莽撞,而是遇事身先士卒的勇敢。畢竟,一個眼神嚇得敵人連話都不敢說,也只有他是這么獨一份了。
不光對日本侵略者莽,翻開他的履歷,那就是一本戰(zhàn)功赫赫的“莽撞人筆記”:他驅(qū)逐過紫禁城內(nèi)的末代皇帝溥儀、打響了抗日戰(zhàn)爭第一槍、還在淮海戰(zhàn)役里頭帶著手下的兵起義。
聽我這么一描述,您估計已經(jīng)腦補出了一個“八路軍張飛”的形象了,不過,他可真不是。
要是我和您說,這人居然是中國最著名的臥底將軍之一,您信嗎?
沒錯,何基灃的身份和性格之間,就是有著這么大的反差。
身為國民黨的副司令官,他竟然早就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還保守了這個秘密一輩子,在解放前,就連他的子女都不知道他是共產(chǎn)黨的臥底。
就是這么一位粗中有細的將軍,給中國人在抗日戰(zhàn)爭里長足了臉,又為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他的故事,說來話長。
在1898年秋天,河北藁gǎo城的何家添了一個可愛的小男孩。
對于考過科舉的父親來說,這個孩子意味著家族文化傳統(tǒng)的延續(xù),也代表著新的希望。所以,父親從小對何基灃的教育也是非常嚴格的,從四書五經(jīng)到詩詞歌賦那都是得熟讀背誦的。
有一次讀書時,何基灃讀到了抗金名將岳飛的故事。讀著《滿江紅》,恍惚之間,風雨飄搖的南宋和岌岌可危的大清這兩個影像就重合在了一起,岳飛威風凜凜的身影,也總是出現(xiàn)在他的夢里。于是,在辛亥革命勝利的那一天,他決定投筆從戎,用自己的方式報效國家。
只不過,當時的國家非?;靵y,各路軍閥的勢力犬牙交錯,想要自己單干顯然是不行的。
不過,那時候黃埔軍校還沒成立,想找個像樣的組織也是很困難的。
稀里糊涂地闖蕩了七年之后,何基灃才終于等到了一個機會——他考上了保定軍校。
這所學??刹灰话?,早在清朝的時候,它就是北洋政府軍的陸軍學堂。
辛亥革命之后,錢學森的岳父、兵學泰斗蔣百里在北洋陸軍學堂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辦了陸軍軍官學校。因為選址在河北保定,所以也簡稱“保定軍?!薄?/p>
這所軍校是近代史上第一所正經(jīng)的軍事學校。從開始創(chuàng)立到停辦,僅僅十幾年的時間里,這所軍校培養(yǎng)出了一萬多名優(yōu)秀的軍事人才。
要是細論起來,就連蔣介石和白崇禧都是何基灃的校友。
畢業(yè)后,何基灃選擇了加入馮玉祥的隊伍。
在馮玉祥手下,何基灃從連長逐級攀升,最后甚至當上了副師長。他沖鋒陷陣,戰(zhàn)功赫赫,是許多新兵眼中偶像一般的存在。
鋼鐵將軍有威嚴
在西北軍的圈子里,何基灃還有個非常炫酷的外號,叫“鋼鐵將軍”。這是怎么來的呢?
要說這個外號,那咱還是得把時間線拉回到辛亥革命的時候。
當時,各方勢力在不斷協(xié)商的基礎(chǔ)上,終于達成了一個協(xié)議。
一方面,清帝答應發(fā)布退位詔書,結(jié)束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皇帝要求簽署一個《清室優(yōu)待條件》,也就是說,清朝的皇族仍然享有各種特權(quán)。
比方說,根據(jù)這個協(xié)議,清廢帝溥儀在辛亥革命后還是能一直住在紫禁城里,依然能享有皇家的各種待遇。
可以說,如果這份條例不被廢除,紫禁城就仍然是國中之國。
在皇族們在紫禁城里又住了十幾年之后,大軍閥馮玉祥坐不住了。他發(fā)動了北京政變,準備解決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首先,馮玉祥帶著部下趕走了裝模作樣不干事的總統(tǒng)。之后,馮玉祥就派他的部下鹿鐘麟旅長帶兵,往紫禁城里溥儀的住處進發(fā)。
當時,何基灃正在鹿鐘麟的隊伍里,正把溥儀住的儲秀宮圍得水泄不通。不過,哪怕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溥儀也不樂意搬出去。
影視作品中,宮廷人員和國民軍正在交涉
眼看著時間越拖越久,何基灃這個急性子忍不住了,他跨前一步,握住短槍,厲聲喝道:
我等進宮之時,已和景山約定,午后3時,溥儀如不出宮,我這里一聲槍響,景山立刻開炮!
鹿鐘麟也在旁邊添油加醋,一邊嚇唬溥儀說時間到了,一邊又假裝對著外面喊,說叫士兵們先不要開炮放火,再讓溥儀多想幾分鐘。
何基灃的威逼加上鹿鐘麟的嚇唬,讓溥儀就像個驚弓之鳥一樣。在何基灃大喊“開炮”之前,溥儀終于交出印璽,離開了故宮。
溥儀向鹿鐘麟遞交印璽,《直奉大戰(zhàn)》劇照
在趕走廢帝上,何基灃算是立了大功,不僅從一個小連長晉升成了團長,在軍隊里彪悍的名聲也是越來越響。
影視作品里的何基灃
五年后,何基灃入了蔣介石的法眼,經(jīng)他批準進入了北平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學成之后,他就繼續(xù)參與征討各方軍閥,又是多次立下戰(zhàn)功。
兩年后,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發(fā)生了,日本帝國主義不僅侵占了東北,還把魔爪伸向了華北地區(qū)。
要想侵占河北和北京,長城是個繞不過去的防線,所以,中國軍人也都奮起反抗,在長城的各個口岸和日軍殊死搏斗。
何基灃接到前線的戰(zhàn)報,立刻就坐不住了,他帶著兩個騎兵營作為先頭部隊,去負責長城喜峰口的防務。
沒想到,前線的情況和他預想的完全不同——原來的守備軍完全潰敗也就罷了,更可怕的是日軍已牢牢控制住了喜峰口,形勢非常危急。
面對著艱難的局勢,何基灃毫無畏懼,準備帶頭沖殺到前線去。
兩軍陣前,何基灃對著戰(zhàn)士們慷慨陳詞:
國家多難!民族多難!吾輩受人民養(yǎng)育深恩之軍人,當以死報國,笑臥沙場,何懼馬革裹尸!戰(zhàn)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
戰(zhàn)場上,何基灃身先土卒,親自率領(lǐng)大刀隊沖向已經(jīng)占據(jù)有利地形的日軍,與敵人展開激戰(zhàn)。
晚上,何基灃又指揮士兵們從喜峰口兩側(cè)出擊,奪取高地。這場戰(zhàn)爭從深夜打到凌晨,終于壓住了敵人的攻勢。
接下來的幾天里,敵我雙方你來我往,幾處高地得而復失,失而復得,仗打得極為慘烈。
漸漸地,何基灃意識到了情況不太樂觀。
因為敵人的炮火太過猛烈,可我方武器裝備很差,如此拼殺下去,對我方十分不利。于是,何基灃改變戰(zhàn)術(shù),制定了近戰(zhàn)、夜戰(zhàn)出其不意襲擊敵人的各種計劃。
一天夜里,國軍兵分兩路,由何基灃將軍和趙登禹將軍各率一隊敢死隊奔襲敵人。
天剛剛擦亮的時候,國軍恰好完成了對敵包抄,敢死隊員在兩們將軍的率領(lǐng)下?lián)]舞著大刀沖鋒,日軍萬萬沒想到我軍會雪夜發(fā)起突襲,很多鬼子還在睡夢中就真成了刀下鬼,中國軍隊取得一場大勝,這就是喜峰口大捷。
這場勝利是“九一八”以來,中國軍隊頭一次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時候取得勝利,也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日的信心。
當時,日本的一家報紙哀嘆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威武不屈 秘密入黨
喜峰口大捷之后,何基灃升成了旅長,也坐實了“鋼鐵將軍”的名號。
不過,面對日軍,這位“鋼鐵將軍”沒有最硬,只有更硬。面對日軍的侵略,他還有哪些鐵血手段呢?
喜峰口大捷后,抗日的形勢逐漸嚴峻,日軍的氣焰也逐漸囂張了起來。
當時,冀察政務委員會迫于無奈,舉行了一場宴會,專門用來招待日軍在北平部隊連長以上的軍官。
宴會上,狂妄的日本軍官喝大了,開始跳舞、唱歌,甚還舞起了刀,就是為了炫耀他們的“武士道”精神。
在席上的中國軍官們個個義憤填膺,都憋著勁要出場和日軍一決高下。何基灃自然就是最忍不住的那一個。
他站起來,跳上一張桌子,帶著滿腔激憤,唱了一支《黃族歌》。
激昂的歌聲振奮了軍官們的斗志,也有力地震懾了日本侵略者。
1937年7月7日晚上,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fā)。
當天凌晨,何基灃就接到命令,快馬加鞭趕到了宛平縣城。他在前沿陣地指揮作戰(zhàn),誓要與盧溝橋共存亡。
隨著戰(zhàn)火的蔓延,何基灃率領(lǐng)突擊隊,親自加入了戰(zhàn)斗。幾番激戰(zhàn)之后,國軍終于打退日軍,奪回了一些地區(qū)。
當時,日軍的主力還沒有到達戰(zhàn)場,日軍就動了小心思,他們以和談來拖延時間,等待援軍。
何基灃受命與日軍進行談判,這才發(fā)生了咱節(jié)目開頭描述的那一幕:和談會上,日方代表公然提出要中方撤出宛平縣城、撤換有關(guān)軍政指揮官,并向日方賠禮道歉的無理要求。
何基灃聽了拍案而起,拔出手槍往桌上一拍,就嚇得日軍面面相覷,再不敢開口。
其實,早在談判之前,何基灃就覺得這肯定是日軍的緩兵之計。于是,何基灃就給領(lǐng)導打電報,希望趁著日軍主力沒到,在夜間來個出其不意,把日軍給全數(shù)殲滅了。
可惜,當時上峰并沒有聽取何基灃的建議,也讓抗日戰(zhàn)爭后來陷入被動。
七月末,日軍后續(xù)部隊到達,日軍攻占北平。何基灃所在的二十九軍被迫開始撤退。
撤退過程中,何基灃率領(lǐng)著部隊沿著鐵路線邊打邊撤,成功阻礙了日軍的推進。八月末,他被提拔成了師長。
三個月后,何師長帶著部下繼續(xù)撤退,卻被日軍的部隊團團圍住。不得已,他只好親自上陣,帶著將士們和日軍殊死搏斗。
在前線,將士們視死如歸,與敵人血戰(zhàn)三天兩夜,卻還是因為彈盡糧絕而失守。
面對著這場敗仗,何基灃心中悲憤至極,當場拔槍自殺,不惜一死以謝天下。當時,何基灃左胸中彈,倒在血泊中,幸虧部下?lián)尵燃皶r,他才脫離了危險。
離軍養(yǎng)傷期間,何基灃開始重新地、認真地思考救國之路。這一次,他作出的選擇是:中國共產(chǎn)黨。
因為他對國民黨已經(jīng)十分失望,卻在中國共產(chǎn)黨人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
經(jīng)過一位地下黨員的介紹,何基灃見到了他曾經(jīng)在西北軍的一位好兄弟。
這人當時就已經(jīng)是共產(chǎn)黨員了。他和何基灃分享了自己從西北軍來到共產(chǎn)黨的各種經(jīng)歷,也給何基灃講了許多共產(chǎn)黨的理念和規(guī)劃。終于,何基灃決定加入共產(chǎn)黨。
通過這位好朋友,何基灃聯(lián)系上了周恩來,又通過周恩來,在延安見到了毛澤東。
在他到達的當天晚上,毛澤東就迫不及待地去探望他,大力地贊揚了他抗日的功績。何基灃仔細地向毛澤東詳述了自己經(jīng)歷的各次戰(zhàn)役,還應毛澤東的邀請給抗大的學員們作了一次報告。
在延安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通過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人的交談,何基灃終于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在離開延安前,何基灃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成為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秘密黨員。
他返回國民黨軍隊,展開了秘密工作。為了支持共產(chǎn)黨的建設(shè),他還特意從自己的師里湊出了一萬塊錢,專門送給新四軍。
臨危授劍 將軍起義
沒想到,何基灃第一次的秘密工作,就是從他所在的一七九師開始的。這次工作不僅讓何基灃遭受懷疑,還害他被軟禁了一年多。這是怎么回事呢?
當時,一七九師的地下黨組織被叛徒出賣,面臨著被嚴重破壞的風險。
何基灃聽說了,立刻就把這件事報告黨中央,還親自保護暴露身份的地下黨員撤退,愣是一個共產(chǎn)黨都沒讓敵人抓到。
要么說何基灃性子直呢,這件事之后,蔣介石就開始懷疑何基灃勾結(jié)共產(chǎn)黨。于是,借著一個契機,他就把何基灃調(diào)到重慶接受秘密訓練。
不過,咱也都明白,蔣介石這是名為訓練,實為軟禁。
何基灃在重慶被關(guān)了一年多,還是沒被查出什么。恰好當時,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戰(zhàn)死,總統(tǒng)李宗仁向重慶方面要人,希望何基灃出山,無奈之下,蔣介石只能放人。
為了安撫他,在出征前,蔣介石還特別贈他一把“中正”劍,代表著國民黨軍人的最高榮譽。
何基灃一邊拿著“尚方寶劍”,一邊和新四軍秘密聯(lián)系,獲取情報。
很快,他就查到殺害張自忠將軍的兇手正是日軍的橫山武彥大佐。此仇不報,不足以平民憤?。?/p>
不過,這件事做起來沒有這么容易。當時日軍中流傳著一句話,叫“與何基灃作戰(zhàn),無異于與猛虎搏斗?!?/p>
橫山武彥早就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何基灃的部隊,也一直對他們嚴加防范。
不過,在新四軍配合下,何基灃還是成功拿到了橫山武彥行動路線的絕密情報,在伏擊戰(zhàn)中,他的部隊用手榴彈炸死了橫山武彥,算是告慰了張自忠的在天之靈。
因為這次勝利,何基灃被升任成第七十七軍的軍長。之后,他結(jié)識了一位新朋友,那就是33集團軍的副司令張克俠。
張克俠的故事咱之前的節(jié)目聊過,這兩個人不僅同樣是西北軍出身,還有著同樣的秘密身份。
從這之后的幾年時間里,他們就一直在最危險的地方秘密地支持著共產(chǎn)黨的工作。
直到1948年10月,何基灃在指揮部里接到了一份新的秘密指示:“戰(zhàn)場形勢已經(jīng)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進入國共決戰(zhàn)的關(guān)鍵時刻。目前時機成熟,黨中央命你在11月8日我軍發(fā)起進攻之際,率第三綏靖區(qū)官兵就地舉行起義?!?/strong>
這時候,離起義只剩下不到二十天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但何基灃的心里卻異常地興奮,立刻把張克俠叫來一起商量對策。
起義當天,在何基灃、張克俠兩人的鼓動下,先是他倆手下的將士,再到第三綏靖區(qū)其他將領(lǐng)的部隊都紛紛退出內(nèi)戰(zhàn),并聯(lián)名通電全國。
這次起義,撕開了國民黨軍防線的一道大口子,從根本上打亂了蔣介石的部署。一時之間,徐州惶恐,南京震驚,美國哀嘆。
這次起義,也給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打下了堅定的基礎(chǔ)。
起義后,何基灃自豪地穿起了解放軍的軍裝,以解放軍第三十四軍軍長的身份,參加了渡江戰(zhàn)役,直搗南京,為解放全中國立下了新功。
(右為何基灃,左張克俠)
解放后,何基灃也獲得了數(shù)不清的榮譽。不過,沒人知道,何基灃在剛解放的時候,已經(jīng)是個黨齡超過十年的老黨員了。
然而,他卻從不炫耀自己這個身份,嚴格地保守秘密。就連他的子女都不太清楚他是什么時候入的黨。
直到1980年,何基灃病逝,這個隱藏了半個世紀的秘密才被組織公開。
按照老人的遺囑,子女們把他的骨灰一半灑在盧溝橋河畔,一半灑在當年他率軍起義的淮海戰(zhàn)場。
編輯:謝佳漫
素材來源: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