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受體;腎上腺素β;多態(tài)性
肥胖癥(obesity)又名肥胖病。肥胖癥是一些社會性慢性疾病。機體內熱量的攝入量高于消耗,造成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導致體重超標、體態(tài)臃腫,實際測量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且脂肪百分比>30%者稱為肥胖。單純性肥胖是各種肥胖最常見的一種,約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單純性肥胖又分為體質性肥胖和過食性肥胖兩種。繼發(fā)性肥胖是于疾病引起的肥胖。續(xù)發(fā)性肥胖是由內分泌混亂或代謝障礙引起的一類疾病。應強調減肥者一定要配合適量體育運動,減重期應照常工作及勞動,不要休息。肥胖是機體能量攝入大于消耗的一種慢性能量平衡失調狀態(tài),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兒童超重和肥胖問題越來越嚴峻,直接影響到兒童的身心健康[1]。為了解肥胖及相關慢性病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從遺傳的角度探討深圳地區(qū)β-AR基因多態(tài)性的分布情況?,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擇深圳市3所幼兒園,采用整群抽取的方法,隨機調查206名兒童情況,其中男童109名,女童97名,年齡3~6歲。
1.2 方法
1.2.1 體表測量指標:由專業(yè)人員進行體重、身高、皮褶厚度(肱二頭肌、肩胛下角),計算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m),根據WHO標準分類為正常兒童與肥胖兒童。兒童肥胖診斷標準根據國際肥胖工作組推薦的兒童肥胖診斷標準的BMI年齡圖[2]。
1.2.2 β-AR多態(tài)性檢測:常規(guī)酚/氯仿抽提外周血基因組DNA,以190 ng DNA為模板,在總反應體積50 ul進行PCR擴增,引物設計參照文獻[3]序列,上游引物為5-CGCCCAATACCGCCAACAC-3,下游引物為5-CCACCAGGAGTCCCATCACC-3,PCR 反應條件96 ℃預變性10 min;94 ℃變性40 s;復性60 ℃,40 s;延伸71 ℃,1 min,循環(huán)30次,最后一個循環(huán)72 ℃延伸5 min。PCR產物經2%瓊脂糖凝脈電泳,紫外線透射燈下檢測210 b處出現(xiàn)熒光帶為特異性PCR產物。在PCR 擴增產物中加入限制性內切酶BstNI,61 ℃酶切3 h,酶切產物用3% 瓊脂糖凝胺電泳,紫外燈下觀察結果。
1.3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采用直接計數法,組間差異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