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老中醫(yī)處方
方1
組方:鹿銜草30g,仙靈脾30g,肉蓯蓉12g,骨碎補(bǔ)10g,海桐皮20g,羌活10g,獨(dú)活10g,木瓜15g,雞血藤30g,茜草根10g,元胡10g,郁金10g。
主治:頸椎病引起的頭痛。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方2
組方:葛根30至50g,桂枝12至30g,白芍12至30g,半夏10g,生姜10g,白芥子10g,桃仁12g,黃芩12g,雞血藤30g,甘草9g。
加減:
⊙四肢麻木,加生乳香、生沒(méi)藥、地龍、豨薟草,重用白芍、甘草;
⊙痿軟無(wú)力,加仙靈脾;
⊙胸背痛,加瓜蔞、薤白;
⊙頭痛,加赤芍、川芎、白芷、蔓荊子;
⊙眩暈,加白術(shù)、天麻;
⊙心悸,去雞血藤,加丹參、遠(yuǎn)志、石菖蒲;
⊙失眠,加浮小麥、大棗;
⊙退行性變骨質(zhì)增生,加鹿角片、骨碎補(bǔ);
⊙損傷性骨質(zhì)增生,加地鱉蟲、蜈蚣。
主治:頸椎病。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3
組方:
方
①白花蛇(焙黃)10g,乳香5g,沒(méi)藥5g,麝香1.5g,肉桂5g,川烏5g,草烏5g,川椒5g,白芥子5g,冰片少許。
方
②葛根30g,威靈仙30g,全蝎6g,透骨草15g,仙靈脾15g,白芍15g,狗脊15g,雞血藤15g,木瓜15g,桑枝10g,青風(fēng)藤12g。
主治:風(fēng)寒外襲,瘀血阻絡(luò)所致頸椎病。
用法:
方
①諸藥共研細(xì)末,取藥粉少許撒在3厘米見方的膠布上,貼于頸部壓痛最明顯處,每周換藥2次,4周為1個(gè)療程。
方
②水煎服,每天1劑。
方4
組方:全蝎9條,蜈蚣2條,鹿銜草30g,烏蛇15g,當(dāng)歸15g,川芎15g,自然銅15g。
加減:
⊙上肢麻木疼痛較嚴(yán)重,加桑枝;
⊙眩暈,昏眩,加地龍、鉤藤、澤瀉;
⊙氣候劇變時(shí)癥狀加重者,加漢防己、秦艽。
主治:頸椎病。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服。
方5
組方:葛根20至30g,全蝎10至12g,蜈蚣2條,烏蛇13至15g,赤芍13至15g,川芎13至15g,自然銅13至15g,穿山龍13至15g,木瓜13至15g,鹿銜草30g,黑木耳10至12g,甘草6g。
加減:
⊙氣候變化時(shí)癥狀加重者,加豨薟草、漢防己;
⊙椎動(dòng)脈型或合并冠心病,加丹參、紅花;
⊙合并高血壓,加玄參、鉤藤;
⊙氣虛,加黃芪;
⊙腎虛,加仙靈脾、補(bǔ)骨脂。
主治:神經(jīng)根型、椎動(dòng)脈型頸椎病。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天1劑。
方6
組方:當(dāng)歸10g,骨碎補(bǔ)10g,杜仲10g,仙靈脾10g,龜板10g,鹿角霜10g,防風(fēng)10g,川芎7g,地鱉蟲7g,桂枝7g,雞血藤15g,熟地黃15g,煅龍骨15g,煅牡蠣15g,葛根15g,黃芪15g,威靈仙15g,細(xì)辛3g。
加減:疼痛較劇烈者,加制川烏(先煎)7g,姜黃10g。
主治: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
用法:上藥煎煮2次,藥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7
組方: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當(dāng)歸10g,黨參10g,黃芪10g,生地黃15g,葛根15g,菊花15g,赤芍20g,丹參20g,牛膝20g。
加減:
⊙退行性骨質(zhì)增生,加骨碎補(bǔ)15g;
⊙損傷性骨質(zhì)增生,加蜈蚣2條,三七粉(吞服)6g。
主治: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后分2至3次服。
方8
組方:葛根30g,丹參30g,川芎15g,白芷15g,木瓜15g,香附15g,元胡15g,桂枝10g。
加減:
⊙疼痛較重,加三七;
⊙頭暈頭痛,加生龍骨、生牡蠣、珍珠母;
⊙肢體麻木,加全蝎、蜈蚣、烏梢蛇;
⊙失眠多夢(mèng),加炒柏子仁、炒棗仁、夜交藤、合歡皮;
⊙心悸胸悶,加瓜蔞、薤白、青皮、陳皮、木香;
⊙氣虛,加黨參、黃芪。
主治: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
用法:每天1劑,水煎2次,藥液混合后分2次服。
說(shuō)明:宜配合按摩、牽引等輔助治療。
方9
組方:葛根30g,川芎15g,丹參30g,三棱10g,莪術(shù)10g,白芍15g,白術(shù)12g,枸杞子15g,骨碎補(bǔ)15g,補(bǔ)骨脂15g,木瓜15g,桂枝10g,珍珠母30g,生龍骨15g,生牡蠣15g。
加減:
⊙氣虛,加黨參15g,黃芪30g,山藥30g;
⊙血虛,去三棱、莪術(shù),加當(dāng)歸或雞血藤30g,何首烏或熟地黃30g;
⊙陰虛,去桂枝、骨碎補(bǔ)、補(bǔ)骨脂,加沙參或玉竹15g,桑寄生15g,或旱蓮草15g;
⊙寒邪留滯,加炙川烏(先煎)6g,炙草烏(先煎)6g,北細(xì)辛3g,或肉桂9g,干姜6g;
⊙疼痛劇烈,加白芷15g,威靈仙15g,元胡15g,三七(研末沖服)3g;
⊙上肢麻木,加全蝎15g,蜈蚣3條,烏蛇15g;
⊙心悸胸悶,加瓜蔞15g,薤白15g,陳皮12g,青皮12g,木香15g;
⊙失眠多夢(mèng),加柏子仁15g,酸棗仁15g,夜交藤15g,合歡皮15g。
主治:腎虛精虧,瘀血阻絡(luò)所致的椎動(dòng)脈型頸椎病。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10
組方:黃芪30g,龍齒(先煎)15g,當(dāng)歸9g,桃仁9g,赤芍9g,地龍9g,丹參9g,制南星9g,枳實(shí)9g,半夏9g,陳皮9g,茯苓9g,天麻9g,甘草6g。
加減:
⊙惡心嘔吐甚,加旋覆花、姜汁、代赭石;
⊙心悸失眠,加茯神、磁石、天竺黃,重用龍齒;
⊙眩暈,加磁石、僵蠶、鉤藤、牡蠣;
⊙疼痛甚,加炮山甲、三七。
主治:椎動(dòng)脈型頸椎病。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11
組方:枸杞子15g,菊花10g,生地黃15g,熟地黃15g,黃精15g,山萸肉10g,山藥15g,白芍18,桑寄生15g,知母12g,懷牛膝15g,鹿角膠(烊化)10g。
主治:肝腎虧虛所致交感型頸椎病,眩暈頭痛,神疲健忘,腰膝酸軟,耳鳴,頸、肩、臂酸脹疼痛、麻木,肌肉萎縮,五心煩熱,易怒,舌質(zhì)紅,脈弦細(xì)。
用法:上藥先用水浸泡20分鐘,煎煮2次,藥液混合后分2至3次服,每天1劑。
方12
組方:生黃芪45g,當(dāng)歸15g,白芍15g,丹參20g,地龍12g,桃仁10g,懷牛膝15g,川芎10g,雞血藤24g,桑寄生15g,穿山甲10g,黨參15g,全蝎6g,蜈蚣2條,木瓜15g。
主治:氣虛瘀阻所致脊髓型頸椎病,頭頸、肩背及肢體麻木、疼痛、無(wú)力,手部肌肉萎縮,指端麻木,指甲凹陷無(wú)澤,下肢無(wú)力或拘攣,頭暈眼花,氣短無(wú)力,精神疲倦,舌暗或有瘀斑,脈細(xì)澀。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天1劑。
方13
組方:紫貝齒(先煎)30g,磁石(先煎)30g,粉葛根15g,炒白芍15g,絲瓜絡(luò)15g,炙甘草9g。
主治:脊髓型頸椎病,出現(xiàn)四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活動(dòng)牽強(qiáng),兩側(cè)錐體束征為主者。
用法:水煎2次,藥液混合均勻,分2次服用,每天1劑。
頸椎病有哪些單驗(yàn)方
◎黑豆30g,川芎100g,陳醋適量。將黑豆炒焦,川芎曬干,共研為細(xì)末,用陳醋調(diào)為糊狀,攤于紗布上,每晚敷于患處,次晨去掉,1周為1個(gè)療程。
◎葛根40g,丹參、當(dāng)歸、威靈仙、荊芥、防風(fēng)、桑枝、桂枝、五加皮各30g。加水3000毫升,稍浸漬后煮沸15鐘,去渣,用毛巾蘸藥液趁熱洗敷頸部,洗后擦干,每天2次,每回半小時(shí),每劑藥可用3天。
◎生草烏、細(xì)辛各10g,洋金花6g。共研為細(xì)末,用50%酒精200毫升浸入,每日攪拌1次,約1周后全部溶化,濾去渣,用有色玻璃瓶貯藏,每回用棉球蘸藥液少許涂于患處或放痛處片刻,痛止取下,每天治療2至3次。注意:本品藥性毒烈,只能外用少許,不可內(nèi)服。皮膚有破損者忌用。
◎仙靈脾、威靈仙各50g,米醋1500毫升。共煎數(shù)沸,離火浸漬備用。用較大生姜1塊,切成兩段,以切開一端蘸藥液自上而下擦頸椎及頸椎兩旁3厘米許,頸部要保持藥液的濕潤(rùn),擦至皮膚發(fā)紅為度,疼痛部位也可擦,每天1次。
◎白芍30g,葛根、木瓜各15g,雞血藤12g,桑枝、桂枝各9g,炙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劑。
◎葛根25g,威靈仙、雞血藤各15g,白芍15至30g,甘草6g,炙蜈蚣(研末沖服)或全蝎8g。水煎服,每天1劑。
◎威靈仙、五加皮、蒼術(shù)、乳香、沒(méi)藥、白芷、三棱、莪術(shù)、木瓜、細(xì)辛、黃柏、大黃、赤芍、紅花、冰片各等量,共研細(xì)末,調(diào)勻,加食鹽和黃酒適量,炒至糊狀,裝入兩個(gè)棉布袋內(nèi),放入蒸籠內(nèi)蒸至布袋40℃左右,直敷患處,以患者能夠承受為度。兩袋交替使用,每回30分鐘左右,早晚各1次,藥物袋可數(shù)次使用。
◎急性期以制動(dòng)休息為主,癥狀緩解后應(yīng)進(jìn)行動(dòng)靜結(jié)合鍛煉。因椎動(dòng)脈型可有眩暈,交感型可有心率加快及呼吸困難,故不宜進(jìn)行劇烈運(yùn)動(dòng)。
◎睡眠時(shí)注意枕頭高低合適,一般以10厘米為宜。
◎早期和癥狀明顯時(shí),可用兩層厚紙剪成高領(lǐng),外包小毛巾,加布帶固定,以限/制頸部活動(dòng)。
另外,局部還可做濕熱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