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熱壅肺:咳嗽痰黃,不易咯出,身熱口渴,胸悶煩躁,大便干燥,苔黃脈弦滑。
治法:清熱化痰。
方藥:生石膏30g,瓜萎mg,黃芩、桑白皮、半夏、萊菔子、杏仁、貝母各10g,炙麻黃、甘草各6g。
脾腎陽虛、水濕浸漬:咳哨心悸,不得平臥,面色晦暗,四肢冷,浮腫少尿,舌胖質淡、苔滑膩脈滑細。
治法:溫陽利水,健脾化痰。
方藥:車前子、澤瀉、茯苓、白芍各12g,豬苓、白術、陳皮、半夏、貝母、桔梗各川g,桂枝、干姜、制附片各6g。
寒痰壅盛:咳嗽痰多,短氣喘息,痰白質稀,惡風易汗,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溫肺化痰,降氣平喘。
方藥:茯苓30g,半夏、白術、蘇子、陳皮、當歸、厚樸、前胡各10g,桂枝、甘草各6g。
肺腎氣虛、痰濁壅盛:咳喘不止,動則尤甚,痰多質稀,腰酸腿軟,畏寒乏力,舌胖質暗、苔白滑脈弦細。
治法:溫腎納氣,肅肺化痰。
方藥:茯零、熟地、山藥、澤瀉各15g,丹皮、山萸肉、蘇于、萊菔子、白芥子、款冬花各10g,肉桂、制附片各6g。
預防與調養(yǎng)
1、宜進禽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有心衰者應控制鈉、水攝人。忌煙酒。
2、加強鍛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積極治療支氣管及肺部疾患,防治感冒。
3、生活規(guī)律,順應自然,秋冬變節(jié)時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誘發(fā)或加重病情。
肺心病運動療法
仰臥或者右側位臥,放松全身,做深呼吸運動,吸氣時腹部盡可能鼓起,呼氣時發(fā)“噓”音,腹部收癟,盡可能呼出肺部殘氣,呼吸7次后,改為自然的鼻吸口呼。每回做10-15分鐘,每日做3回。
取站式或者坐式,在空氣清新處(最好在楊樹下)鍛煉,然而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放松全身,自然呼吸。吸氣時意想肺葉盡可能擴張,呼氣時意想病氣循肺經由大拇指排出。每回練功20分鐘,每日練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