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診斷要點及惱中風偏癱針灸推拿冶療絕招
腦血管病(CVD)是由于供應腦內的血管發(fā)生病變導致的疾病,腦中風偏癱意思是腦血管發(fā)生了非常急的損傷(栓塞、出血)。常見病因是高血壓、糖尿病、腦功脈硬化等,其次是腦血管畸形、先天性腦動脈瘤。腦血管病常在活動或情激動時發(fā)病,一般有頭痛、頭暈、目眩、單眼發(fā)黑、言語不利、口眼歪斜、意識障礙、跌到、昏迷等癥狀。
一、腦中風的類型
1、腦出血
腦出血又叫腦溢血,通常是由高血壓引起。長期高血壓可導致腦動脈彈性減弱或在一些誘因的作用下一時性血壓急劇上升,引起腦血管破裂而出血,血液外流并向周圍擴散,或形成血腫,壓迫腦組織,出現(xiàn)相應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腦出血如果治療不及時,死亡率高達40%。
2、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
中青年人發(fā)病率高,病因多是由于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與腦出血不同的是,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時,腦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腦組織外面的蛛網(wǎng)膜下腔。這種病人必須及時施行腦外科手術,挽救生命,并要防止復發(fā)?! ?/font>
3、腦血栓形成與腦梗死
腦動脈硬化使血管腔變窄細,一些脂類的物質與血液形成固定的血凝塊,又叫血栓,血栓堵塞腦血管,使血流阻斷,這就是腦血栓形成。腦血栓形成后由于缺氧缺血使部分腦組織發(fā)生壞死,醫(yī)學上叫做腦梗塞或腦梗死,死亡率為10%~15%。
4、腦栓塞 在心臟或其他部位形成的血栓脫落后隨血流進入腦血管,梗塞在腦內某部位或腦血管內阻斷了血流,其結果與腦血栓一樣,導致腦梗死,這種占腦血管病發(fā)病率的5%~10%。
5、小中風
小中風在醫(yī)學上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簡稱TIA),小中風既是腦血管病的一種類型,又是其他腦血管病的前驅癥狀之一。小中風的表現(xiàn)與腦血管一樣,只是小中風病人都能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大多數(shù)小中風發(fā)作后數(shù)秒或數(shù)十分鐘之內恢復正常。大約有36%病人在發(fā)病1個月內發(fā)生腦梗死,半數(shù)的小中風病人如果不加以必要的治療,在一年之內將會發(fā)生腦梗死。一般來說,約有10%腦中風的病人以前至少經(jīng)歷過一次小中風發(fā)作。
腦血管病(CVD)是嚴重危害中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每年死于終腦血管病有180多萬人,存活者中重度致殘者約占40%以上,我國中風患者致殘率排在世界之首,復發(fā)率高,這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也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負擔,已經(jīng)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腦中鳳偏癱的治療,讓偏癱患者重站起來,這不僅是醫(yī)療問題,而見是重要的社會問題。
二、針灸推拿為主治療中風偏癱絕招
針灸攤拿治療中風偏癱,療效好,安全性高,能讓偏癱患者重新站起來,把偏癱患者的“黑白”人生變成絢麗多彩的人生。針灸推拿為主治療中風偏癱絕招,不僅可以改善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還具有解除頸腦血管痙攣,降低顱內壓,溶栓、止血等作用。
1、針灸攤拿治療中風偏癱步驟
第一步:頭針治療
頭部為“經(jīng)絡中樞”“諸陽之會”,“諸經(jīng)皆歸腦”,頭針可謝節(jié)經(jīng)氣平衡,起到通經(jīng)活絡的作用。當針刺頭部時,腦血管彈力和血流增加,使腦血流供應狀況得到改善,可促進癱瘓肢體功能恢復。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頭皮上“運動區(qū)”有和大惱皮層功能相一致的投射區(qū)(相當于中央前回部位) ?!斑\動區(qū)”上點在頭部前后正中線中點向后移0.5厘米處,下點在眉枕線鬢角發(fā)際前緣相交處,上下點連線即為“運動區(qū)”。
“運動區(qū)”上1\5:主要治療對側下肢癱瘓
“運動區(qū)”中2\5:主要后療對側上肢癱瘓
“運動區(qū)”下2\5:主要治療對側中樞性面神經(jīng)癱瘓、失語、流口水、發(fā)音障礙。
腦中風偏癱患者進行頭皮針治療時,取坐位或仰臥位,常用偏癱對測運動區(qū),快速進針,以每秒200-300轉頻率持續(xù)捻轉二分鐘,休息五分針,用同樣方法,治再捻2次。每天1-2次,10次為一療程,休息三天后,根據(jù)病情再進行2-3療程。每次頭針治療結束后,再用拇指點按百會穴,平推運動區(qū)3-5分針。頭針針感,在進針幾秒-3分針出現(xiàn)針感較多,以熱、麻、抽痛較多。針感明顯,療效明顯。
第二步、偏癱患者取俯臥位,先用掌根揉、滾法,施術背部脊柱兩側,從大推穴至尾骶部3-5遍,用手點按大推、天宗、肝俞、膈俞、腎俞、環(huán)跳、風市、委中、承山等穴,最后用手掌拍打背、腰、臀數(shù)遍。
第三步、患者取仰臥位,用滾法于癱測上下肢內外,重點揉上肢肩髑、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同時配合捻手指、掌指關節(jié),并配合肩、肘、碗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下肢重點按揉癱側的臀部沿大腿外側經(jīng)膝部至小腿外側,向下沿大腿前面髁關節(jié)及足背部重點在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重點按揉伏兔、膝眼、解溪,同時配合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被動伸屈活動和整個下肢內旋動作,再拿捏癱側委中、承山,按揉風市、膝眼、陽陵泉、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
第四步、患者取側臥位,癱側向上,行針刺治療,運用捻轉提插手法,使得氣感向四周和遠端放射,手法宜輕,使針感緩和放散,運針時要求患者把汪意力集中癱瘓肢體,做意識運動,輔以心理指導,給予精神安慰和鼓勵,熱情幫助偏癱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
三、腦血管病的預防
1、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指腦中風病發(fā)病前的預防,早期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色括低鹽生活,禁煙限酒,適當?shù)剡\動,合理的飲食,控制體重,穩(wěn)定情緒,保持樂觀,積極有效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早期識別小中岡癥狀,可以瀛得早期治療機會。
2、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指已經(jīng)3、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是指中岡患者經(jīng)康復治療后,諷喊功后遺私發(fā)生一次中岡或多次中風患者,通過尋找中風發(fā)生原因,堅持可靠的藥物治療,日常生活注童控制危險因素(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抗血小板聚集,每天服用阿斯匹林或泰嘉,是預防防中風的關鍵。
3、腦血管病的三級預防:是指中風患者經(jīng)康復治療后,減少后遺遺癥,降低致殘度,繼續(xù)請除和治療危險治因素,預防中風再復發(fā)的臨床治療和預防
4、幫你識別中風先兆:
A頭暈目眩:忽然一過性頭暈目眩,站立不穩(wěn),甚至暈倒在地,匠伴有耳嗚、復視和惡心嘔吐。這可能是小中風前兆,椎-底動脈系供血不足,引響了小腦的平衡功能。
B、乏力嗜睡:大約有3/4的腦血管病,在中風前有全身乏力,嗜睡癥狀,運是大腦皮層和網(wǎng)壯激活系統(tǒng)缺血的表現(xiàn)。
C、情緒反常:多語急躁或沉默寡言,記憶力和反應能力減退,興趣愛好突然改變,面衛(wèi)表情呆板,這多是大腦額葉出現(xiàn)了供血不足。
D、語言不利:一過性語言僵硬吐字不清,突然聽不懂別人的語言,這是中風前大腦動脈供血不足有關。
E、單眼發(fā)黑:一過性看不見東西,這與中風前大腦供血不足,引響了視覺中樞有關。
F、半身麻木:突然出現(xiàn)半身麻木,以手足部位明顯,這是一側大腦半球供血不足的表現(xiàn)。
G、吞咽嗆咳:吃飯或喝水時嗆咳,這是腦缺血后舌咽神經(jīng)受損時的表觀。
H、莫名跌跤:有些患者中風前,會在行走時突然跌跤,這常是小腦缺血的表現(xiàn)。
I、性格、行為、智力等方面突然一反常態(tài),變得孤僻、不愛說話、萎靡不振、抑郁、焦急、或變得輕浮愚蠢、欣快、狂怒、或變得智能低下、記憶力減退,喪失正常的判斷、理解和計算力,這是中風前大腦動脈供血不足有關。
腦血管病如果出現(xiàn)以上情況,可能是中風先兆,應立即去醫(yī)院診治。
5、遠程缺血預適應能防腦缺血:
在腦中風病例中,缺血性腦中風最為常見,大約占所有惱中風中70-80%。首都醫(yī)科大學宣武醫(yī)院吉訓明教授介紹,使用水銀血壓計能防腦中風,其原理叫做遠程缺血預適應。遠程預適應療法不但在腦嚴重缺血前有效,而且在腦缺血發(fā)生之后,同樣能產生改善缺血區(qū)的組識血流景,減輕腦損傷。該療法可控制或斌具體方法是:患者取平臥位或半坐位,將水銀計袖袖帶繞于一側臂中上段,氣囊加壓180-220毫未汞柱,維持5分種,隨后釋放氣囊壓力,休息5分鐘,每興連續(xù)重復5輪,共50分鐘,每天做二次,雙側上肢交替進行,6個月為一療程。宣武醫(yī)院已用這一技術治療惱缺血患者1000余例,通過四年隨防,短暫性腦缺血患者有所好轉,腦血流、腦代謝改善率達95.2%.
6、中風放血救命法:放血救命法是臺灣新竹的中醫(yī)師夏佰挺先生介紹的,患了中風,無論在什么地方,千萬不能搬動患者,如果移動會加速腦血管破裂。要先原地讓患者平躺或坐穩(wěn),取針消毒,握住患者兩手,在十個指尖上點刺放血(十宣放血)。幾分針后患者大多自然清醒。如果嘴歪了,就拉耳垂,并在耳垂部點刺放血,幾分鐘后大多會恢復,再醫(yī)院治療。
7、五運動防小中風
手指運動。在神經(jīng)反射療法中,刺激神經(jīng)末梢(尤其是腳趾、手指)比直接刺脊髓效果更佳。而刺激(或者說勤練)手指最好的活動莫過于玩健身球。玩健身球的奧妙就在于“疏通經(jīng)絡,調和血脈”。
閉天門功運動?!伴]天門”是通過牙齒的鍛煉而達到強身健體的古代養(yǎng)生術。方法是:雙唇緊閉,屏氣咬牙,把上下牙齒整口緊緊合攏,且用力一緊一松地咬牙切齒,咬緊時加倍努力;放松時互不離開,重復數(shù)十次。
脖頸運動。脖頸操大致有以下動作:
左顧右盼。每天左右旋轉頭部,開始宜慢,幅度宜小,不妨慢慢增加旋轉次數(shù)和旋轉幅度,注意轉頭時脖子要往上伸。根據(jù)各人情況早晚各做數(shù)十次。為防眩暈,轉頭全過程應閉目。
搖頭晃躺。將頭于垂在胸前,以極慢的速度將頭先以順時針方向緩緩繞10圈;再以逆時針方向緩緩繞10圈,早晚各做一遍。要領是:頭下垂時完全放松,旋轉時脖子有被拉長般感覺,呼吸越平緩越好。為防眩暈,搖頭全過程應閉目。
聳肩。采取坐姿或站姿,兩手叉腰,做兩肩上提、放下動作,一上一下為1次,至少做30次。早晚各做一遍。
頭寫“米”字。站姿,全身放松,閉目, 以頭當“筆”,在空中書寫“米”字7至8遍,起筆、落下都要點到?!皶鴮憽边^程只動頭,身體不動。每天早晚各做一遍。
舌攪牙齦。將舌尖在牙床內側或外側,順一個方向轉14圈(此時會感到后腦勺痛脹感);停下來稍作休息,舌尖再向相反方向轉 14圈(后腦勺有痛脹感)。早晚各做一遍。
擦頸運動。通過干擦頸和熱水擦頸.可防止因痰涎積聚、阻滯經(jīng)絡而導致的腦中風癥。
干擦頸。四指交叉,兩手掌心按在后腦上,大拇指向下,往下輕擦到大椎穴處, (正坐俯首,靠近肩部最突出的頸椎棘突 下凹陷處),如此往復擦.,一上一下, 為1次,共擦20次。熱水擦頸。盆中倒人50℃左右的熱 水,將毛巾浸濕,趁熱擦洗,按摩頸部四周。水溫低了及時加入熱水,大約擦洗5分 鐘,至頸部皮膚發(fā)紅、發(fā)熱為止。早晚各進行一次。
腳趾運動。脫掉鞋子,仰臥在硬板床上,兩腳自然伸直,兩臂放在身旁,做兩足抓撓練習(雙腳腳趾下彎:然后讓腳趾復原,這為1次),重復50至100次。這節(jié)活動也可以脫掉鞋子,坐在椅子上,兩腳前伸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