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西藥降壓,中藥減少其不良反應,西藥降壓有很好的療效,但其不良反應亦不容忽視,如部分病人使用鈣離子拮抗劑后容易水腫,中藥茯苓、豬苓、澤瀉具有健脾利水作用,可以消減病人的水腫;ACEI類降壓藥有引起咳嗽的不良反應,蘇葉、防風、前胡、桔梗等疏風除痙止咳藥有利于咳嗽的消除,噻嗪類、噻酮類利尿降壓藥長期使用可誘發(fā)高尿酸血癥,痛風及痛風腎病,秦皮、土茯苓、車前草等中藥既有輕度降壓作用,又能促進尿酸的排泄。噻嗪類、噻酮類利尿藥以及β受體阻滯劑等長期使用亦可引起血糖升高或使原有糖尿病加重,中成藥六味地黃丸等既有輕度降壓作用又有輕度降糖作用,β受體阻滯劑長期使用,能引起疲倦,高脂血癥,陽萎等不良反應,人參、黃芪等補藥可消除疲勞,何首烏、女貞子等補腎藥有降脂作用,淫羊藿一方面有β受體阻滯劑作用,另一方面還有壯陽起痿作用,bsp;β受體阻滯劑,鈣離子拮抗劑等降壓藥可抑制心肌收縮,減慢心率,抑制心肌傳導,生脈散、葶藶大棗瀉肺湯等對心肌收縮力有一定的增強作用,心寶及麻黃附子細辛湯等可提高心率,改善傳導,有利于藥物不良反應的消除;對于降壓藥引起胃腸不適,惡心,嘔吐等,香砂六君子湯方藥有益氣健脾作用,可以消除或減輕其胃腸道不良反應。
大柴胡湯治療高血壓病臨床實踐
發(fā)表者:李宗強 1464人已訪問
大柴胡湯治療高血壓病臨床實踐
山東省濟寧市中醫(yī)院 李宗強
山東省濟寧市 272000
摘 要:大柴胡湯加減治療高血壓病,是在“方證對應”思想的指導下使用的,實踐證明治療效果明顯。筆者根據(jù)近年來對本方的認識與運用,借鑒同行成功經(jīng)驗,系統(tǒng)總經(jīng),從中醫(yī)學對本病的認識、大柴胡湯的理論基礎和臨床實踐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并在最后的討論中提出了自己有關(guān)高血壓病治療的設想與臨床注意事項,希望對本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
關(guān)鍵詞:高血壓、大柴胡湯、方證對應、臨床實踐。
大柴胡湯首出《金匱要略》一書。為主治少陽、陽明合病之方劑,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下痞滿痛,嘔不止便秘結(jié),苔黃脈弦便可用之[1]。本方在臨床上治療高血壓病,靈活加減,屢獲良效。
1 中醫(yī)學對高血壓病的認識
中醫(yī)認識高血壓病,觀點不一。鄧鐵濤教授認為血壓之所以升高是機體自我調(diào)節(jié)的一個信息,是內(nèi)臟陰陽失調(diào)的結(jié)果而不是原因[2]。李青鳥認為原發(fā)性高血壓是由于人體臟腑組織因各種因素引起供血不良所致[3]。岳桂華等認為高血壓是機體對內(nèi)外因素自組織的結(jié)果[4]。所以,關(guān)于高血壓病的中醫(yī)學認識尚無定論。
本病屬于中醫(yī)學之“眩暈”“頭痛”“肝風”等疾病的范疇?;静C大致可歸納為肝陽上亢、肝火上炎、氣郁化火、陰虛陽亢等幾種類型。中醫(yī)學通過對本病進行辨證論治,在改善癥候、防治并發(fā)癥方面具有滿意的療效。本病的中醫(yī)治療,需要標本兼顧、多種方法并用。
從傳統(tǒng)中醫(yī)治療高血壓病的處方分析發(fā)現(xiàn),相應“頭痛”“眩暈”“肝風”的處方、藥物涉及幾大方面:
1.1 代表方
羚羊鉤藤湯、天麻鉤藤飲、六味地黃丸、苓桂術(shù)甘湯,真武湯,二仙湯等。
1.2 代表藥物
膽草、黃芩、夏枯草、草決明、知母、黃柏、桑葉、菊花、薄荷、葛根,羌活,防風、生地、赤白芍、牛膝、益母草、天麻、鉤藤、羚羊角、全蝎、蜈蚣、珍珠粉、夜交藤、貝母、竹茹、半夏、黃芪、杜仲、寄生、山茱萸、白術(shù)、益母草、澤瀉、澤蘭等。
2 大柴胡湯的理論基礎
大柴胡湯首出《金匱要略》一書。為主治少陽、陽明合病之方劑,癥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下痞滿痛,嘔不止便秘結(jié),苔黃脈弦便可用之[1]。方由柴胡、黃芩、大黃、枳實、半夏、芍藥、大黃、生姜、大棗組成,本方是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加大黃、枳實、芍藥而成,亦是小柴胡湯與小承氣湯兩方加減合成,是和解為主與瀉下并用的方劑[5]。“少陽固不可下,然兼陽明腑實則當下[5],方中重用柴胡為君藥,配臣藥黃芩和解清熱,以除少陽之邪;輕用大黃配枳實以內(nèi)瀉陽明熱結(jié),行氣消痞,亦為臣藥。芍藥柔肝緩急止痛,與大黃相配可治腹中實痛,與枳實相伍可以理氣和血,以除心下滿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嘔逆不止,共為佐藥。大棗與生姜相配,能和營衛(wèi)而行津液,并調(diào)和脾胃,功兼佐使。
總之,本方既不悖于少陽禁下的原則,又可和解少陽,內(nèi)瀉熱結(jié),使少陽與陽明合病得以雙解,可謂一舉兩得。正如《醫(yī)宗金鑒·刪補名醫(yī)方論》所說:“斯方也,柴胡得生姜之倍,解半表之功捷;枳芍得大黃之少,攻半里之效徐,雖云下之,亦下中之和劑也”。
3 大柴胡湯臨床實踐
3.1 臨床報道
3.1.1 蘇德易等以大柴胡湯加減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23例,病史均在3-5年之間,男18例,女5例;年齡43-50歲10例,51-55最8例,56-60歲5例;血壓18.6-20.0/12.6-13.3Kpa者11例,21.3-24.0/14.0-16.0Kpa者12例;高血壓一期16例,二期7例。治療以大柴胡湯加鉤藤、石決明、磁石等為主,7天為1療程,連服兩療程。結(jié)果:經(jīng)過治療,病人頭痛、頭暈、胸悶等癥狀消失,血壓降為16.0-17.2/10.6-12.0Kpa,兩周內(nèi)未服用降壓藥而血壓穩(wěn)定者為治愈16例;病人自覺癥狀消失,血壓降低至18.4-20.0/12.0-12.6KPA者為顯效7例;兩周內(nèi)未服降壓藥血壓穩(wěn)定著5例,而一周后血壓變化又配合中藥和降壓藥者2例;服藥1個療程血壓降低者15例,服藥2個療程血壓降低者8例。臨床觀察總有效率為91.3%。
3.1.2 李宗強等以大柴胡湯加減治療高血壓病人50例,療效滿意。臨床隨機選篩選高血壓病人50例,辨證給予大柴胡湯加減方進行治療,總有效率為100%,
3.1.3 賈同祥等通過幾十年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大柴胡湯在改善高血壓病人癥候、輔助降低血壓方面效果明顯。
3.2 案例
張某,男,45歲,于2009年3月21日初診。高血壓半年余,收縮壓浮動在21.3~22.71之間,舒張壓在14.7~16.0之間,曾服清眩丸、天麻丸、龍膽瀉肝丸及多種降壓西藥無效。癥見口苦咽干,頭目眩暈,面紅目赤,舌苔黃燥,脈弦數(shù)有力。此乃少陽膽熱炕盛,邪熱循經(jīng)上擾所致。方用大柴胡湯加減治療,處方:柴胡9g,枳實12g、黃芩12g、白芍12g、半夏12g,大黃(后下)9g,生姜6g,大棗5枚,水煎服,日一劑。連服三劑,諸癥消失。
在此以大柴胡湯加減治療高血壓病,主要是抓其主要病機“少陽膽熱炕盛,邪熱循經(jīng)上擾”?!白C機相符”,臨床定能獲效[6]。
4 討論
4,1 大柴胡湯為臨床常用方劑,只要辨證準確即可加減使用。
4,2 高血壓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以頭痛、頭暈為主,正符合“方正對應”的經(jīng)方運用思路,“有是證,用是方”,服用大柴胡湯故能獲效[6]。
4.3 大柴胡湯中的大黃一藥,大凡病人未見大便秘的情況,即可用酒大黃以活血通經(jīng)。
4.4 慢性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發(fā)癥。關(guān)于高血壓病的治療全過程,必須嚴密觀察病人的機體變化,服用中藥的同時可以酌情減少降壓藥的使用,但是血壓難以達到理想水平是還是要服用降壓藥。
4.5 大柴胡湯治療高血壓病有效,但不是萬能的,最好在中醫(yī)學辨證論治的前提下使用。
參考文獻
[1] 蘇德易、王自立,大柴胡湯治療高血壓病23例[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1998.12(1).28.
[2] 吳煥林,鄧鐵濤教授治療高血壓病臨床經(jīng)驗輯要[J],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yè)) 博士論文 2000:00.
[3] 李青鳥,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病因之我見[J],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yè)) 博士論文 2000:00.
[4] 岳桂華、蓋欣、張愛玲,自組織理論與高血壓病初探[J],山東中醫(yī)藥雜志,1999.06:245-246.
[5] 鄧中甲,方劑學[M],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01:78.
[6] 李宗強,經(jīng)方三十六首臨床發(fā)揮[M],江蘇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11.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