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達10%的高血壓患者存在體位性低血壓,老年人中體位性低血壓的患病率可能更高,這直接影響抗高血壓藥物的使用以及預后。
目前指南建議,在開始降壓或強化降壓治療之前篩查體位性低血壓以及在治療期間注意監(jiān)測安全性。臨床醫(yī)生因對持續(xù)低血壓的擔憂,不敢強化降壓,尤其針對老年患者,
近期,JAMA雜志上發(fā)表的一項Meta分析結果可能讓臨床醫(yī)生不再擔憂,有體位性低血壓或直立性低血壓的高血壓患者仍能從強化降壓治療中獲益。
研究針對9項評估強化降壓治療的隨機臨床試驗進行了Meta分析,納入29235例患者,平均年齡69歲,48%為女性。中位隨訪時間為4年;基線時9%的患者有體位性低血壓,5%有直立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的定義是從坐姿變?yōu)檎咀撕?,收縮壓下降至少20 mmHg和(或)舒張壓下降至少10 mmHg。直立性低血壓定義為站立時收縮壓≤110 mmHg或站立時舒張壓≤60 mmHg。
研究發(fā)現(xiàn),體位性低血壓與心血管疾病或全因死亡的復合終點(HR=1.14)和全因死亡(HR=1.24)均顯著相關。
直立性低血壓也是如此(HR=1.39;HR=1.33),且這些關聯(lián)在標準降壓目標與強化降壓之間沒有差異。
但是,對于基線時有體位性低血壓的患者,強化降壓也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病或全因死亡風險(HR=0.81)。
對于有直立性低血壓的患者,強化降壓也同樣顯著降低心血管病或全因死亡風險(HR=0.80)。
研究者表示,高血壓會導致血壓變異,仰臥位的壓力-利尿鈉機制是血壓不穩(wěn)定的主要驅動因素。
盡管高血壓和直立性低血壓之間存在這些生理聯(lián)系,但當高血壓患者存在體位性低血壓時,許多人主張停止使用抗高血壓藥物,AHA/ACC 2017年高血壓管理指南建議篩查體位性低血壓也缺乏證據(jù)。
該Meta分析證實,無論是否存在體位性低血壓和直立性低血壓,強化降壓均能降低心血管病或全因死亡風險。
作者稱,鑒于其不影響強化降壓的心血管獲益,因此研究結果不支持篩查體位性低血壓,但在出現(xiàn)體位性低血壓癥狀時,調整降壓藥或其他藥物是合理的,但不一定要修改強化血壓目標。
同期述評中指出,臨床醫(yī)生應放心,存在體位性低血壓以及直立性低血壓的患者,也能從降壓治療中獲得預期的全部益處,這也適用于非強化降壓目標的高血壓患者。
來源: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lysis. JAMA. 2023, 330(15):1459-1471.
轉載: 請標明“中國循環(huán)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