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國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不是為了過上好日子,而是為了給自己的子孫后代減輕一些負擔,只要他們過得好,做父母的就會心滿意足。所以很多父母都會省吃儉用,攢下一些財產和積蓄,等過了百歲再交給子女。
可人生總是不知道什么是明天,什么是意外,有時候父母都沒告訴子女,銀行為什么不通知子女去取錢?
有時候,父母告訴孩子密碼,孩子去銀行取錢,卻拿不出來。
首先講一下,為什么銀行在父母去世后,沒有通知子女將老人的存款取出來,主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銀行的客戶很多,他們不知道儲戶是否還活著,更不可能通知他們的家人來取錢。
第二,銀行就算知道了,也不會通知家屬來取錢,畢竟銀行是盈利機構,巴不得存款越多越好,而且他們也要保護儲戶的隱私,萬一發(fā)生糾紛,那就得不償失了。
如果子女知道錢和密碼,那就只有兩個可能了。
一是老人把錢存到銀行卡里,孩子們就可以用ATM機把錢取出來,這是一種比較順利的方式。
二是老人把錢存到存折里,需要去銀行取錢,這就比較復雜了,而且大部分老人都不習慣用銀行卡,所以很多子女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沒有“它”,銀行可能連一毛錢都不給,就算有密碼也沒用。
這個“它”是一份公證書。顧名思義,公證書是經過公證處公證的,是有法律效力的,要把存折里的存款取出來,必須要有公證書才行。
公證書的作用之一,就是證明你有繼承權,如果沒有繼承權的人拿著儲戶的身份證和密碼取走了存款,那就麻煩了。
還有一種作用,就是要明確這筆錢的分配,如果有幾個孩子,被一個人拿走了,那就麻煩了。
不過也有不少人表示,如果存款不多的話,就去取吧,手續(xù)繁瑣,不取的話,又舍不得。
不久前,銀保監(jiān)會聯合央行發(fā)布通知,明確規(guī)定,如果存款人存款余額低于1萬元,第一順序繼承人,如配偶、子女、父母等,或公證遺囑指定繼承人,只要攜帶相關材料,即可取款。具體額度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最高限額為50,000元。
這項規(guī)定大大簡化了子女領取老人遺贈存款的程序,并節(jié)省了公證費用。
總結下來,我們的子女繼承父母的存款,大致有三種情況:
1、銀行卡里存錢,只要知道密碼,就能直接從ATM機提??;
2、存折里存著錢,只要知道密碼,一萬以下的可以拿到相關材料,超過一萬就需要公證書。
3、沒有銀行卡,沒有存折,也不知道錢在哪家銀行,可以通過繼承或者法院調令來查詢存款。
再多的存款,也代表著父母對我們最深的愛,趁著父母還活著,多回家看看,再多的存款也換不來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