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陽子。
作為一個母親,和絕大多數的家長們一樣,帶娃對我來說也是一件痛并快樂著的事。
看著寶貝從在搖籃里咿咿呀呀,到在草地上晃晃悠悠地前行,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對家長來說,都是值得紀念的。
寶寶的成長速度飛快,作為家長的我們也不能拖了孩子后腿,要和寶寶一起學習、成長,及時對寶寶進行引導,跟緊孩子的成長步伐。
而我們對寶寶進行引導、和寶寶一起學習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 「 早教 」。
聽到這個詞,也許有一些家長會覺得,早教不過就是上個早教班,請個老師和寶寶進行互動,總之就是砸下大筆錢,不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這都是家長對早教的誤區(qū)。 真正的早教是在了解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后,做一些可以對孩子產生正面影響的行為。
做好早教這件事,對孩子可以說是益處多多。家長們不僅要做,而且要越早開始越好。
那早教到底對孩子有什么實質性的幫助,以及我們到底該如何給孩子做早教呢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下。
為什么要給孩子做早教?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大腦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最快,也是各種感官和體能發(fā)展最為關鍵的時期。
早教的意義,就是為孩子提供豐富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促進孩子能力發(fā)展,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提高孩子自信心。
就舉一個我身邊的案例吧。
我們早教園曾經有一個 2 歲左右的小男孩,他在個別字母發(fā)音上有些不清晰,比如「 p 」這個音他就發(fā)不出來,總會把「 婆婆 」念成「 波波 」。
孩子的父母一開始很著急,會讓孩子反復去念那個音做矯正。但孩子總也說不太好,甚至產生了抵觸的情緒,他們就覺得還是順其自然吧,等孩子長大一些,發(fā)音自然會改善。
其實,這兩種做法都不太可取。
強行矯正可能會形成負面強化,讓孩子更加喪失信心;自然發(fā)育能夠讓孩子說話變好一些,但卻無法徹底改善。
那我們當時是怎么解決的呢?
我們并沒有給他做很多特殊的訓練,只是每天設置了 10~15 分鐘的「 呼吸訓練 」,比如吹羽毛、把乒乓球吹進杯子里等小游戲。
就這樣在一個月內,每天額外花十來分鐘時間,小男孩的發(fā)音就得到了徹底糾正。像這樣的「 呼吸訓練 」小游戲,可以在寶寶不抵觸的情況下,幫助孩子獲得語言能力的提升。
為什么這樣就能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呢?
因為正確控制呼吸之間的氣流,是發(fā)音的基礎。呼吸訓練能夠鍛煉孩子的口唇肌舌肌能力,反復訓練可以幫助孩子吐字更清晰。
我們該如何給孩子做早教?
很多家長既是圖輕松省事,也是覺得給孩子花的錢越多效果越好,喜歡把孩子送到早教班,每個星期上一兩節(jié)課。
但我們要知道, 一般孩子的專注力時長,大概是年齡乘以系數 3。比如 1 歲左右的孩子可以專注 3 分鐘,2 歲的可以專注 6 分鐘。
而早教班大都是一對多的教學模式,老師很難把控每個孩子的專注情況。在 45~60 分鐘的早教課上,孩子玩幾分鐘就跑神了,能夠學到的自然微乎其微。
那我們要如何盡可能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 ? 孩子更需要的一對一的關注和引導。
在花大量時間鼓勵、引導孩子去做游戲上, 父母是比早教班老師更有優(yōu)勢的。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也一定是父母的陪伴和言傳身教。
家長付出一些時間用在高質量的親子陪伴上,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在家早教的效果,也完全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早教班的水平。
0~3 歲在家早教
專家?guī)闳愣?div style="height:15px;">
家庭是早教最好的場所,但我們也知道很多家長苦于不知道可以跟孩子做什么游戲,或是不清楚孩子能力發(fā)展階段適合做什么樣的游戲。
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在家給孩子做早教,丁香媽媽邀請我和資深母嬰主播汐汐,一起告訴你 0-3 歲寶寶早教的全攻略 !
為了不錯過本期系列直播,媽媽們一定記得加入直播專屬福利群。進群后不僅可以 第一時間獲得開播、秒殺、抽獎、免單等消息,我們還會在群內收集媽媽們的育兒困惑, 專家會在直播間優(yōu)先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