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張久亮
編輯 保健君
六味地黃丸和加味逍遙丸是臨床中常用的中成藥。對這兩種藥物,人們存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認為男士可常服六味地黃丸,女士可常服加味逍遙丸。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中藥具有不同的“歸經”及“性、味”。
“歸經”是指藥物對某部分機體、經脈作用明顯;
“性”,也即是氣,是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平之性”;
“味”是指藥物的味道,主要是指“酸、苦、甘、辛、咸”。
中藥治病的原理就是以藥物在“性、味”上的偏性,糾正人體臟腑的“陰陽五行之偏”,使之趨于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由于藥物的功用既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為了提高中藥的治療效果,同時減少不良反應,中醫(yī)通常按照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進行配伍應用。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為宋代醫(yī)家錢乙根據《金匱要略》中腎氣丸的組方化裁而成。藥物組成有 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丹皮,其中以熟地黃的劑量最大,山茱萸、山藥次之,澤瀉、茯苓、丹皮再次之。
六味地黃丸中的熟地黃為君藥,山茱萸、山藥滋補肝脾,供湊養(yǎng)三陰而以腎陰為主的治療目的;澤瀉、丹皮、茯苓分別瀉腎、肝、脾三陰,從而使整個方劑具有 補中有瀉、以補為主的治療作用。
六味地黃丸適用于以腎肝陰虛為主的病證。
腎肝陰虛者的臨床表現:
腰酸腿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或遺精盜汗,或者因腎陰不足而出現的虛火上炎,證見骨蒸潮熱、手足心熱、消渴等。
由于壯年以后的男性人群易出現腎陰不足,所以應用頻次較多。
六味地黃丸屬于補腎水的中成藥。
從中醫(yī)角度而言,滋補腎水易于助長脾濕,所以應用該藥有可能增加脾濕,同時也不利于氣虛的人群。此外,在有外感的情況下,服用該藥還可以引邪入里;在實火的狀態(tài)下該藥還有斂邪的作用。 所以對氣虛、脾虛濕盛、外感,及肺火、肝火偏盛的人群,忌用此藥。
六味地黃丸的不當使用
主要原因是對病證的誤判,因為其他臟腑的病證也可以出現腎陰虛樣的臨床表現。
容易被誤認的病證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01、脾虛濕盛引起的腰酸腿軟。
中醫(yī)認為,脾主運化水濕。人們由于飲食不當或思慮過多等而導致脾虛,脾虛使水濕運化不利而存于體內。水性為陰,其性潤下,可滯留于腎經,患者便可以出現腰膝酸軟等癥狀,常被誤認為是腎陰不足。
02、肝經火盛引起的眩暈耳鳴等。
中醫(yī)認為,肝主調暢人體一身的氣機?,F代社會中,精神壓力的增加影響了肝的調達氣機功能,從而出現肝氣不舒、肝氣郁滯,進而因郁滯而化火。肝火隨經上行,患者就會出現頭目眩暈、耳鳴等癥狀。此癥狀也可被誤認為腎陰不足。
03、氣虛。
由于多種原因或久病之后,患者因氣虛而出現陰火,同樣可以出現虛火上炎、虛火上擾,癥見倦怠、骨蒸潮熱、手足心熱等證候,也容易被誤認為是腎陰不足。
加味逍遙丸是加味逍遙散的水丸制劑。
該方屬于和解之劑,具有疏肝解郁清熱、健脾和營的功效,可用來治療肝郁血虛兼脾虛而致的往來寒熱、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經不調等病癥,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尤其多用于女性人群。
盡管該藥在臨床中有較為廣泛的應用,但該藥卻有一些毒副作用,對于部分人群屬于禁忌藥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