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三百多對夫妻,打過兩百多起官司,揭穿過一千多句謊言。
在這個世界上,在我們身邊,每一個家庭,每一樁婚姻,每一對夫妻,或多或少,無論是善意或者是陷阱,沒有一個人不在撒謊。
如果婚姻是一出悲劇,活在其中的男女演員也必然痛苦。
兩個人之間,其實遠遠不是愛和不愛那么簡單。
這是電視劇《讀心》里面的一段話,揭穿了婚姻的真相。
原來除了原則問題上的欺騙、出軌,日常生活里的矛盾、爭吵,每一個都可以讓婚姻出現(xiàn)裂縫。
我們一直記得愛情開始的那個時刻,卻找不到愛情在什么時候,不見了。
帶著尋找愛情的目的,一位年輕導演花了七年時間,跟拍八對夫妻,找到了愛情被丟掉的那個角落。
付出感是婚姻的殺手
婚姻里最怕的是什么?
是那些不被看見的瑣碎。
孩子不是我一個人的,家也不是我一個人住,怎么就我一個人要付出全部精力呢?
張?zhí)傆羞@樣的疑惑。
結婚的時候,張先生跪地幫她穿鞋子,牽手拉她進門。
短短幾年就全沒有了新婚的浪漫溫存,有的只是“什么時候吃飯”、“為什么沒有看好小孩”之類的責問。
不同的婚姻,上演的都是相似的故事。
吳女士結婚后也不止一次的說過老公總是不顧她的感受。
“我覺得你很煩,總是把網路用完,害我沒有網路用”
“你明明知道我要開車出去,卻把車開走,讓我只能騎單車”
“那么多你明明知道的事情,從來都不為我考慮,我都會幫你想,你知不知道你很讓人生氣?!?/p>
丈夫啞然:原來這也憤怒?這點事也值得記得這么久?也還好吧?是你沒有跟我說???
妻子用一個無奈的笑容代替了所有回答。
他不明白的是,當每一件小事都指向“我不在乎你的感受,我只在乎我自己”時,妻子并不像調侃得那樣釋然。
當付出變成了一顆石子,投入深井卻毫無回應,井枯石沒。
婚姻的車行駛幾年,丈夫一直覺得車沒事,但卻從沒關心過車里的人。
丈夫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是一個男人,我是我父母的兒子,我有責任?!?/p>
緊接著,他理所應當把自己的責任轉嫁到妻子身上。
妻子被要求要有同理心,要懂得犧牲和退讓,只有要求,沒有回報。
當生活變成了復制黏貼,就意味著冷漠來了,愛情沒了。
我想我能理解那些妻子隱忍的付出與無聲的吶喊,丈夫愈發(fā)心安理得,太太愈來愈感到委屈。
原本我們以為愛情是幸福的開始,婚姻是幸福的延續(xù),沒想到愛情走進婚姻,就像人走進了死胡同。
愛情的悲劇就在于此:過度付出透支愛,沒有回應沒有愛。
紀錄片中有個細節(jié),很有趣。
一個妻子面對著鏡頭說“我老公以前修文學的,跟我講話比較多,而且是感性的;
他讀了社會學之后,整個人的思想加了許多社會結構,嚴肅多了?!?/p>
這似乎解釋了為什么愛情沒了:
▲ 婚姻中的男人,帶著市場經濟思維生活,他們可能不記得當初為什么愛上伴侶,卻記得這個月應酬和家用分別花了多少錢。
他們的著眼點是個人利益的自我實現(xiàn)——我和你在一起,我可以收獲更多/我的價值能提高更多。
▲ 婚姻中的女人,帶著關系思維生活,她們記得對方讓自己心動的時刻,自己的所有付出都在期待復刻那個時刻,并使自己在關系中找到歸屬感。
我們希望我們的行為不只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示范。
它代表著一句沒有說出口的話:“老公,我希望你也這么做。”
而男人們則直接地認為:“我們不需要猜來猜去,你這么做,就是因為你喜歡”。
長此以往,兩個人在彼此的腦海中逐漸“僵化”。
女性不愿意與丈夫發(fā)成沖突,從開始的隱忍轉變?yōu)楹笃诘膽嵟詈蟊l(fā)。
因為太過習慣雙方的相處模式,我們停止了對彼此的試探、理解、安撫。
最后我們的付出,出于愛,終于恨。
為什么婚姻中的女人成了空氣
在紀錄片里,我們看到更多的對話是:
“你為什么不愿意跟我多說話?”
“感覺家里沒我這個人似的”
妻子很難過地說“你每天跟我講話都不會超過一小時,你總是對著手機,你說話就是在確認事情、要求事情,下命令,完成命令?!?/p>
她和老公的話題越來越少,已經沒有共同語言了。
這樣的婚姻不是佛性婚姻,而是已經成魔了。
心理學上把夫妻間的沉默稱為「交流昏迷」。
「昏迷」的時間長了,感情也會在這種「昏迷」中慢慢逝去。
我有個朋友,結婚多年,她連米面都自己扛上樓,唯獨面對丈夫,她會變成一個手足無措的啞巴。
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卻又各自孤獨著,結婚的時間越久,話越少,房間越安靜。
明明是睡在同一張床上最親近的人,卻遙遠地像個隔了一個世紀。
那一刻,她很不理解,為什么結了婚,明明是兩個人,卻比一個人更孤獨寂寞冷?
沒有外遇,沒有小三,只是那無孔不入的孤獨感,像一把刀子,一點一點地剜著她的心。
這種感覺就像是和一個會喘氣的石頭過日子,多少眼淚多少苦,只有自己知道。
我們擁有了一切,卻沒有了“我們”
紀錄片里有兩對夫妻,讓我印象最深。
他們都是中產階級,有房,有車,有錢,但婚姻卻漸漸沒了愛。
本來我很不解,可是聽完兩個人的對話我好像找到了感情冷淡的原因。
其中一個妻子問丈夫對這些年的生活是否存在不滿。
丈夫沉默了很久,回答:
“每次逛夜市的時候,你都像完成任務,而不是放松,你總是不和我走在一起?!?/p>
另外一對夫妻,丈夫每天喝酒,早出晚歸,嫌棄孩子麻煩,打擾他休息。
妻子面對鏡頭再也抑制不住。
“我做了所有事情,只是讓你幫一下忙你就這樣子”
“我犧牲了自己的事業(yè)來照顧你,可是你卻用一句話就否定我的全部付出”
看到了嗎?
所有的對話,都是“你”...“你”...“我”...“我”卻唯獨沒有“我們”。
結婚一年,你們手牽著手去看世界,擠在被子里互相取暖;
結婚十年,拉下手就嘲諷肉麻,各睡各的更好眠。
你們組成的小家里,兩個人更像是可以隨時分離的數(shù)字,不僅身體上,而且心靈上。
沒有團隊,沒有協(xié)作。
兩個人結合成幸福的整體,很難很難,兩個人要想分開,只要區(qū)隔“你”、“我”就夠了。
張曼玉曾在《花樣年華》里憂郁地說,我還以為一個人做得好就行了,可兩個人在一起,一個人是不夠的。
細看這部紀錄片,幾乎每對夫妻各自都有說不完的委屈:
她們說:
“為什么你對我不再有激情了,好像心電圖那樣,沒有咻咻咻,只有在那個值之間直線到底”
“為什么我需要你做什么的時候你還要心理建設,每次我ready了,你卻睡著了。果沒有攝像機,還能這樣溝通嗎?”
“早知道你不愛了,你厭煩了,你不喜歡小孩,不喜歡這么多事,我干嘛要那么累”
我們更在意自己的難受,都以為對方并不痛苦。
如果說婚后的我們,為什么越來越沒有了激情,我想彼此習慣性地用主觀認知來定義對方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你內心愛得山呼海嘯,得讓他知道??;
你內心氣得山崩地裂,得讓他知道啊。
哪有那么多人間解語花,我們互為對方的就好了啊。
夫妻間最重要的不是愛情,而是義氣
最近,《我家小兩口》中,結婚多年的嚴屹寬杜若溪感慨了一番婚姻。
他們說,兩個人的愛情并不容易,彼此都有不完美,能夠攜手走下去,還有憑借一點點義氣。
什么是婚姻里的義氣?
是彼此需要的時候,“不約”而至;
是彼此難過的時候,體貼陪伴;
是打拼事業(yè)時候,你做大事我管后勤;
也是我想飛時,你奮力托舉,讓我好風借力。
最重要的是,彼此遇到困難,共同面對,無一缺席。
作為“戰(zhàn)狼”的妻子,謝楠曾經一度為了老公的夢想計劃賣房。
謝楠的誠摯換來吳京的鐵漢疼愛:做飯、送狼牙。硬核,但接地氣。
剛剛虐完狗就撤退的袁弘張歆藝夫婦更是互相比賽誰對對方更好。
張歆藝送老公最愛的頭盔做禮物,并不忘補充一句安全第一;
袁弘總是等老婆吃好下桌再吃飯,分擔家務,甘之如飴。
我們都曾心懷詩和遠方,向往星辰大海,但擇一人終老的浪漫背后,就必須要承擔生活瑣碎,包括夜眠九尺、一日三餐。
真正細水綿長的婚姻,都把彼此當作了戰(zhàn)友,把愛情的一部分轉化為肝膽相照的江湖義氣,做到“三不”:
不吝嗇——對伴侶不吝嗇表達愛和憤怒,讓“你”和“我”合二為一。
不想當然——理解和包容對方的想法之前,傾聽彼此的聲音。
不逃兵——在婚姻里逢山開山,遇水架橋,共進退,同休憩。
我們看了太多的“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我們很難做到如同戀愛那樣,過得不爽隨時走人,因為婚姻不僅考驗“愛”,更考驗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