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氣
梅核氣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咽部神經(jīng)官能癥或咽異感癥。筆者自2001年來采用中藥煎劑治療本病38例收到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38例梅核氣患者中男為9例,女29例;年齡最大71歲,最小20歲;病程最長2年,最短2周。
1.2 診斷標準 患者自覺咽喉中有異常感覺,如有物梗,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沒有疼痛,不礙飲食。其癥狀每隨情緒波動而變化。時輕時重。檢視咽喉,并無異常,或雖有變化,亦甚輕微。全身癥狀:患者每見精神抑郁,多疑善慮,胸脅脹滿,納呆,困倦,消瘦,便溏,婦女常見月經(jīng)不調(diào)。
1.3 治療方法 中藥以疏肝解郁,化痰利咽為治則。方選半夏厚樸湯加減,組方如下:制半夏12g,厚樸9g,蘇葉9g,瓜蔞20g,陳皮10g,茯苓12g,射干12g,夏枯草12g,生姜9g,甘草10g;若氣郁較甚者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行氣解郁之功;肝氣郁結較甚而見脅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疏肝散結止痛;若肺經(jīng)燥滯而見咽痛者加玄參、桔梗以潤燥利咽;痰氣郁結化熱而見心煩失眠者加梔子、黃芩、連翹以清熱除煩;若見大便干燥加火麻仁。每日1劑,水煎分2次分服。10天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停藥后1年內(nèi)無復發(fā);顯效: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停藥后半年復發(fā);有效: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停藥后仍有咽部異物感,但較治療前明顯減輕;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減輕。
2.2 結果 治愈20例,顯效8例,好轉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9.5%。
3 體會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肝氣郁結,肺胃宣降失司,津液不得正常輸布,聚而成痰,痰氣相搏,阻于咽喉所致。以女性患者多見。本方以半夏、厚樸、陳皮行氣開郁化痰散結;茯苓滲濕健脾,脾運則濕去,痰無由生,以增強半夏化痰之力;以蘇葉芳香行氣協(xié)助厚樸開郁散結,瓜蔞寬胸理氣,射干、夏枯草利咽散結;生姜散郁結,降逆氣,消痰涎,助半夏化痰散結。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化痰利咽之功,使氣行則郁開,痰化則結散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作者單位:266071山東青島,青島北海醫(yī)院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