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國內(nèi)的貓咪市場上,對于漸層系特別是稀有色的英國短毛貓的了解一直存在很多的誤解,實際上,我對稀有色英短貓的關(guān)注和學(xué)習(xí)已經(jīng)很久了,很高興在這里能夠與各位分享我的知識,我也很希望能夠各位朋友能通過我的文章,更好的了解這些擁有迷人顏色的英國短毛貓。從今天開始,我跟大家逐步分享我對稀有色系英國短毛貓的一些觀點。
其實,并沒有一個準(zhǔn)確的定義來概括到底什么是“稀有色”英國短毛貓,拋開純色系和斑紋系英短中的特殊顏色,通常情況下,我們將漸層系英短中的非銀漸層貓咪,如金漸層,藍金漸層,紫金漸層,金/銀漸層重點色等統(tǒng)稱為“稀有色英短”。
在說這些之前,讓我們先聊聊什么是漸層(shaded)?大家都知道,所謂的漸層系實際上包含煙色(Smoke)、金吉拉(Chinchilla)、陰影色(Shaded)和銀金虎斑(Silver/Golden tabby)這四種表現(xiàn)型。而通常的理解中,組成貓咪八個基本顏色的只有黑色基因(B)、紅色基因(O)及稀釋基因(d)三種基因,那么漸層到底是怎么來的呢?實際上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基因可以對貓咪的顏色的分布進行修飾,如重點色基因(C),顏色抑制基因(I)、刺豚鼠基因(A)和帶寬基因(WB)等,而正是后三者的相互搭配,形成了漸層系里面的四種表型。
首先是顏色抑制基因(I),它可以抑制色素顆粒在毛干上的表達,這也是形成漸層系貓色的主要基因,該基因有兩種等位基因:野生型(i)和突變型(I),其中突變型(I)是顯性性狀,會抑制色素的形成,使毛干的基部無法生成色素,表現(xiàn)為白色,也就是說只要攜帶一份I,就可以表現(xiàn)出顏色抑制效果。同時,顏色抑制基因還受其他兩個基因控制,使得白色部分所占比例有所不同。這兩個基因是刺豚鼠基因(Agouti gene)和帶寬基因(Wide-band gene)。刺豚鼠基因控制毛發(fā)上環(huán)狀條紋的有無,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有兩個等位基因:野生型(A)和突變型(a)。其中a是隱性等位基因,受A抑制。也就是說,當(dāng)貓攜帶有兩份隱性等位基因(a/a)時,才表現(xiàn)出無斑紋圖案效果。而帶寬基因(WB),顧名思義,控制著毛干上條帶的寬度,同樣也是有兩種等位基因:突變型(Wb)和野生型(wb)。其中突變型(Wb)是顯性性狀,且有計量效應(yīng)。也就是說,只要攜帶一份Wb就會使條帶變寬,當(dāng)攜帶有兩份Wb時,條帶的寬度會加大。顏色抑制基因和帶寬基因相搭配時,前者負責(zé)使毛干基部為白色,而后者決定白色部分所占比例的多少。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帶寬基因發(fā)揮作用,毛干上必須要有條帶。所以只有當(dāng)刺豚鼠基因的基因型為A/A或A/a時,帶寬基因才可正常表達。當(dāng)刺豚鼠基因的基因型為a/a時,帶寬基因不起作用。
聊完漸層系的基因常識,讓我們在回到“稀有色”英短吧,首先從金色漸層系開始,實際上,金色漸層系英短被研究出的時間不長,他們最早被視為銀漸層基因變異出現(xiàn)在一窩窩的銀漸層系貓咪中,而后被一些真正的研究者挑選出來,慢慢剝離銀色漸層系,形成單獨的繁育體系。
由于金色基因當(dāng)對于銀色基因是隱形的,所以,金色漸層系只能由2只金色漸層或者2只同樣攜帶金色基因的銀色漸層繁育出來的。實際上,金色基因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基因,當(dāng)一只金色漸層系貓咪和一只帶有金色基因的銀色漸層系貓咪繁育的時候,往往很容易生出身上帶斑紋的金色漸層的貓咪,而由于基因型的接近,這些貓實際看起來非常像棕虎斑(最大的區(qū)別是眼睛的顏色)。金色漸層的毛發(fā)顏色可以在不同的季節(jié)和年齡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有的時候在幼貓階段看起來有些很灰很暗,一直到3歲左右,他們才會展現(xiàn)出他們最美的顏色和姿態(tài)。
廣泛規(guī)則下的金色漸層系貓咪的標(biāo)準(zhǔn)為:
l 豐富奶油杏色的底毛;
l 頭部、后背、層面、尾巴都帶有明顯的金色,尾巴的尖部為黑色
l 腿部的顏色可以是漸變的
l 下顎、耳毛、胃部、胸部應(yīng)是奶油色而不能是白色。
l 眼眶為黑色,嘴唇和鼻圈應(yīng)有淺淺的黑色.
l 鼻子的顏色應(yīng)為紅磚色或者黑紅玫瑰色
l 眼睛的顏色以綠色為最佳,藍綠和黃綠色均可接受,其他的顏色均為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