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yī)公開課第426期
中醫(yī)打造個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魏長春
編輯:李邦源
三子貞元飲
適應(yīng)病證
下虛上實、肺腎同病的慢性咳喘。
癥見咳嗽氣喘不得平臥,痰白而稠,胸悶,面浮,或肢體微腫,頭暈,肢酸,小便短少,脈象細軟或浮滑,舌質(zhì)淡紅,苔微白或根白膩。
02
組成藥物
蘇子、萊菔子各三錢,白芥子、當歸各二錢,熟地五錢,炙甘草一錢,地骷髏三至五錢。
03
制方大意
根據(jù)喘證治療,實者責肺,虛者責腎,“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氣,腎主納氣”以及“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等說法,選用《韓氏醫(yī)通》三子湯(原名三子養(yǎng)親湯)和《景岳全書》貞元飲二方加地骷髏組合成方。
三子湯具有下氣降逆、化痰平喘作用。其中蘇子降氣化痰,常用于偏重風寒的咳喘;白芥子溫肺化痰,適用于咳嗽胸痛;萊菔子消食化痰,宜用于胸腹脹悶。三子合用對咳喘痰多,胸痞,納鈍,具有良好療效。
貞元飲用熟地、當歸、甘草,原書“治氣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氣道阻塞,勢劇垂危”。方中熟地溫潤以補腎陰,歸、地合用是四物湯之半,《醫(yī)方集解》引一陽子說:“四物湯隱潛脾腎,當歸、地黃生血灌溉脾經(jīng)”。說明采用歸、地,系從脾腎二經(jīng)入手。且當歸原有治咳逆上氣(《本草經(jīng)》)的功效,歸、地、草三者合用,則具有益氣養(yǎng)血之功,收攝固真之力。
地骷髏是老蘿卜的空殼,具有宣肺利水,疏通三焦的功效,能止咳降逆,寬胸消脹,利尿退腫,配合應(yīng)用則既扶正又祛邪,成為疏納并用,而以疏通為主;肺腎同治,而以治肺為主;上(痰涎壅盛于肺是上實)下(久咳腎虛氣短是下虛)并治,而以降氣化痰治上實為主的方劑。對咳喘實證,兼有惡寒發(fā)熱等外感表證則非所宜。
隨證加減:
兼有風熱、咳逆、咽干,去白芥子,加牛蒡子三錢;
如體虛較甚而無食滯胸腹脹滿,去萊菔子,加刀豆子三錢;
倘兼有心悸、煩躁、失眠,去白芥子、萊菔子,枸杞子三錢,五味子一錢。
如有其他兼夾之癥,都應(yīng)隨證加減變化運用。
·
· 版權(quán)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