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1月25日 11:20 鳳凰網(wǎng)專稿
核心提示:中國有一億三千多萬農(nóng)民工,他們每年只能在春節(jié)回一次家,春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類遷徒。詳細內(nèi)容請收看本期節(jié)目。
鳳凰衛(wèi)視1月24日《與夢想同行》節(jié)目播出“歸途列車—范立欣”,以下為文字實錄:
許戈輝:做過幾天就是我們中國的農(nóng)歷新年了,各個城市里的外來務工者,這一周恐怕都十分忙碌,他們忙的事就是車票和行李,在去年的春運40天時間里,光是全國鐵路就運送了將近2億的旅客,而這2億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有著相同的特征,你會看到,他們肩上扛著大大的行李,眼里閃著亮亮的期盼,對于他們來說,哪怕再洶涌的人潮,再多的疲憊,也比不過即將歸家?guī)淼南矏偂?div style="height:15px;">
在接下來一周的時間里,我將帶領大家一起把目光投降中國農(nóng)民工,投向這些遠離家鄉(xiāng),在城市里為夢想打拼的人們。
字幕
紀錄片《歸途列車》
中國有一億三千多萬農(nóng)民工,他們每年只能在春節(jié)回一次家,春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類遷徒。
許戈輝:剛才我們看到的畫面來自加拿大華裔導演范立欣的紀錄長片《歸途列車》,兩年前的那次春運,因為中國南方雪災,范立欣和他的攝制組與40萬歸鄉(xiāng)人一起滯留在了廣州火車站的廣場上,在留守紀錄的3天3夜里,他們不敢開燈,只能小心翼翼地偷拍,因為他們怕一旦開燈,大家知道記者來了,現(xiàn)場情況就很可能失控,40萬人的茫然和焦慮,即便身為中國人,未曾親歷,也很難想像。
旅客:我們等了幾天了,飯也沒的吃。
大概等一個星期了,回不去了。
我都兩天沒休息啦。
解說:《歸途列車》是范立欣的第一部紀錄長片,他說主人公張昌華的命運就是中國一億五千萬打工者的縮影。在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他們犧牲最大,貢獻最多,除了生存條件的惡劣,他們更面臨著與自己子女的隔閡問題,但為了生計,他們不得不做出選擇。
在《歸途列車》中,主人公張昌華和他女兒在歸家后矛盾爆發(fā),婦女二人打做一團,剪輯的時候,范立欣就猶豫了很久,因為他怕張家人將來看到影片后會格外難受。三年的跟拍,300個小時的素材,100萬美金的投入,范立欣說,這部《歸途列車》承載著他對于中國農(nóng)民工這個群體的敬意。
在一年前美國《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評選中,站在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身后就是“Chineseworker”中國工人?!稌r代》周刊認為,中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挺立下來,靠的正是“數(shù)千萬背井離鄉(xiāng)且多數(shù)是拋下家庭,去高速發(fā)展的沿海城市打工的中國工人”。
中國工人:我們并不是想要掙很多錢,只是想那個生活能過得很舒適就行了,老的時候,老有所養(yǎng)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