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遵循自然規(guī)律,在進化過程中許多物種照顧幼崽達到一定的獨立性只是為了確保最高的存活率,自然規(guī)律中還有一條規(guī)定,適者生存,所以即使一只年幼的動物生病了,跟不上大部隊的時候,通常也會被遺棄。在極少數(shù)情況下,母親會逗留更長時間,但她也會放棄,以拯救自己和任何她碰巧生育的胚胎。在大多數(shù)群居動物中,年老的患病動物會離開群體,孤獨地死去;只有高度社會化,具備高智商和高情感的動物,才會表現(xiàn)出照顧老年動物的行為。
大象。大象會因為家族關系而改變自己的行為,以適應家族中年老成員的需要。大象群會為老年象提供住所,如果一個成員病了或者年紀太大無法跟上,其他成員就會放慢速度,讓落后的那只跟上。當母象年老而死,如果象群生活在一個食物和水都很豐富的地方時,其余的象群就會留下來陪護并用象鼻安慰死者不愿離開。當它們意識到大象已經(jīng)死了的時候,它們的家人會折樹枝和撕扯草叢扔到尸體上。甚至有研究人員觀察到,一群非洲象圍繞著一位奄奄一息的雌性大象族長,試圖用象牙把它弄起來,并把食物放進她嘴里。
大象會記住它們所愛的所有人,即使是在它們死后很多年。當一頭大象經(jīng)過一個認識的成員死去的地方時,它會停下來靜默幾分鐘,甚至會站在遺骸邊上觸摸死去大象的骨頭和聞氣味。
另外,高度社會化的鯨目動物也會照顧老年鯨,人們曾觀察到鯨魚把生病的鯨群成員圍起來以防止其沉沒。
狼和野狗也被觀察到有這種行為,它們會捕獵并帶回食物給受傷、生病或年老的成員,野狗和狼在遷徙時,會讓最弱的成員走在前面,這樣就不會落在后面,同時也能在遷徙過程中保護它們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