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年等于多少公里?下面,我來簡單介紹一下什么是光年。很多民科喜歡說,光年是時間單位,不是長速距離單位,還說的振振有詞。好像只要是主流知識,不去推翻一下,就顯得自己沒有能耐。其實,這是一種嘩眾取寵,只能代表了自己的淺薄。
我再次提醒一次(當然,民科們根本就不會去聽,即使是聽了,也不會聽進去。就好比,民科們繼續(xù)想象說時間不存在,時間是幻覺一樣。其實,他們是從字面上去解釋,對物理學一竅不通。)!那就是,光年是一個長度單位,其長度就是光在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一年的距離,一定是在真空中的傳播,雖然在其他空間中差距并不會很大,但嚴謹來說還是真空中的傳播。
光速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間的時空距離,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了一年時間的距離,為9460730472580800米,是由時間和光速計算出來的。
實際上,光年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計量長度的單位,叫做秒差距。在天文學,秒差距是另一個常用的距離單位,1秒差距=3.26光年。
一光年有多長?世界上最快的飛機可以達到每小時11260千米的時速(2004年11月16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飛機最高速度紀錄是11260千米/小時)。依照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需要用95848年。而常見的客機時速大約是每小時885千米,這樣飛1光年則需要1220330年。目前人造的最快物體是1970年代聯(lián)邦德國和美國NASA聯(lián)合建造并發(fā)射的Helio-2衛(wèi)星,最高速度為每秒70.22千米(即每小時252792千米),這樣的速度飛越1光年的距離約需要4000年的時間。
我們再看看宇宙中的星體之間,比如,光由太陽到達地球約八分鐘(即地球跟太陽的距離為八“光分”)。也就是說,如果太陽突然消失了(這是一種極端的假設(shè)),我們地球要八分鐘之后才看見太陽突然消失了,然后是天空中一篇漆黑。在這之前,我們是不知道太陽突然消失的。因為只有來自太陽的光束達到人類的眼睛,我們才能獲取信息,得知太陽的情況是到底怎么樣了。由于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很遙遠,所以如果太陽突然消失,消失后的第七分鐘,我們是無法得知太陽已經(jīng)消失的這個信息的。
已知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為半人馬座比鄰星,距離約4.22光年。我們所處的星系——銀河系的直徑約有十萬光年。
為什么在天文學上要提出光年這個長度概念呢?因為宇宙實在是太大了,如果不采用光年的概念,就很難描述宇宙的大尺度。如果你用千米這個概念,你在黑板上得寫多少行才能寫出地球到其他恒星系的遙遠的距離呢?首先校長就要不高興了,因為那是浪費粉筆嘛。。。
光年是計量天體間時空距離的單位,一般被用于衡量天體間的時空距離,其字面意思是指光在真空中沿直線傳播一年的距離,為9460730472580800米,是由時間和光速計算出來的。宇宙中天體間的距離很遠很遠,如果采用日常使用的米、千米(公里)作計量單位,那計量天體距離的數(shù)字動輒十幾位、幾十位,很不方便。于是天文學家就創(chuàng)造了一種計量單位——光年,即光在真空中一年內(nèi)所走過的距離=速度×時間,光速約為每秒30萬千米(每秒299,792,458米),1光年約為94605億千米。
光年一般是用來量度很大的距離,如太陽跟另一恒星的距離。光年不是時間單位。在天文學,秒差距是另一個常用的距離單位,1秒差距=3.26光年。
光年的準確長度:以1年=31556925.9747秒,光速=299,792,458米/秒來計算,1光年=9 460 528 404 879.3588126千米。
光年與天文學中其它常用長度單位的換算:
一秒差距約等于3.26光年;
一光年約等于63240天文單位。
光由太陽到達地球約八分鐘(即地球跟太陽的距離為八“光分”)。
已知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為半人馬座比鄰星,距離約4.22光年。
我們所處的星系——銀河系的直徑約有十萬光年。假設(shè)有一近光速的宇宙船從銀河系的一端到另一端,它將需要多于十萬年的時間。但這只是對于(相對于銀河系)靜止的觀測者而言,船上的人員感受到的旅程實際只有數(shù)分鐘。這是由于狹義相對論中的移動時鐘的時間膨脹現(xiàn)象。
光年是計量宇宙和天體間所用的單位,我們生活的銀河系直經(jīng)達到8光年,而已探測宇宙直經(jīng)達到了920億光年,而且根據(jù)探測距離還會擴大,一光年等于94600億千米,太陽系平均直經(jīng)為150億千米。僅為一光年的六百三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