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聯和聯律

           聯和聯律

            對聯是中華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同于詩歌、散文、小說、戲劇、隨行體(指文學作品不押韻的自由“詩”),是一種獨立的、世界絕無僅有的、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具有群眾性、實用性、鑒賞性。一副好的對聯常以優(yōu)美的語言,嚴謹的格律,深刻的內容,雋永的韻味,給人以思想啟迪和審美享受。

            對聯,俗稱對子,又稱聯語、聯句、楹帖、楹聯。楹者, 柱也。對聯雅稱“楹聯”,原指懸掛于楹柱的書面聯語。對聯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于桃符,是“對”與“聯”的合稱,包括口頭應對(簡稱“對”)和書面聯語(簡稱“聯”)。它由互相對仗的兩部分文字構成,前一部分稱“上聯”,后一部分稱“下聯”。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是懸貼在壁柱間橫眉上的“橫批”。對聯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xié)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一、聯的歷史淵源和演化

            這種語言文字的平行對稱,與哲學中所謂“太極生兩儀”。即把世界萬事萬物分為相互對稱的陰陽兩半,在思維本質上極為相通。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楹聯的哲學淵源及深層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陰陽二元觀念。陰陽二元論,是古代中國人世界觀的基礎。以陰陽二元觀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國人思維方法。這種陰陽二元的思想觀念淵源甚遠,《易經》中的卦象符號,即由陰陽兩爻組成,《易傳》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崩献右舱f:“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則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合而變化起?!保ā盾髯印ざY論》)《黃老帛書》則稱:“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陰有陽?!边@種陰陽觀念,不僅是一種抽象概念,而且廣泛地浸潤到古代中國人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萬事萬物的認識和解釋中。

            《周易·序卦傳》“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禮儀有所措。”《易傳》中,分別以各種具體事物象征陰陽二爻。陰代表坤、地、女、婦、子、臣、腹、下、北、風、水、澤、花、黑白、柔順等;與此相對應,陽則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黃、剛健等。這種無所不在的陰陽觀念,深入到了中華民族的潛意識之中,從而成為一種民族的集體無形意識。而陰陽觀念表現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對“兩”、“對”的形式特征出現的事物的執(zhí)著和迷戀。

            有歷史記載最早的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238-250年)。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云:“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觀其形式與內容,與中國早期基督徒有關聯。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fā)展過程中,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不同句式適用格律不同、寬嚴不同。其中律詩句式平仄要求最嚴,古體詩句式則除了對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聯的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fā)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qū)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于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對聯格式嚴格,分大小詞類相對。傳統(tǒng)對聯的形式相通、內容相連、聲調協(xié)調、對仗嚴謹。

             一副標準的楹聯,最本質的特征是“對仗”。當它用口頭表達時,是語言對仗,當它寫出來時,是文字對仗。語言對仗的含義是什么呢?通常我們提到要求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平仄相拗、句法相同這四項,四項中最關鍵的是字數相等和平仄相拗,這里的字數相等,其實質上是“音節(jié)”相等。即一個音節(jié)對應一個音節(jié)。在英語中,單詞“car”與“jeep”在數量上是相等的,但音節(jié)不相等。而漢語“卡車”與“吉普”,數量相等又音節(jié)相等。漢語之所以能實現“音節(jié)”相等,是因為漢語是以單音節(jié)為基本單位的語言。音節(jié)、語素、文字三位一體。漢語每個音節(jié)獨立性強,都有確定的長度和音調,音調古有平、上、去、入四聲,今有陽平、陰平、上聲、去聲四聲,皆分平仄兩大類。平對仄即謂相拗。這樣,漢語的語素與語素之間(即字與字之間)就能建立起字數相等、平仄相諧的對仗關系。

             楹聯大多數是寫成文字,并且很多時候還要書寫、懸掛或鐫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聯對仗的第二層即是所謂文字相對。文字相對意味著楹聯不僅是語言藝術,又是裝飾藝術。作為裝飾藝術的一副楹聯,要求整齊對稱,給人一種和諧對稱之美。漢字又恰好具備實現整齊對稱的條件,它是以個體方塊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齊齊,在書寫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間位置。它具有可讀性,又具可視性。其方塊構形,既有美學的原則,又包含著力學的要求。它無論是橫寫與豎排,都能顯得疏密有致,整齊美觀。

             關于中國最早的楹聯,譚蟬雪先生在《文史知識》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國最早的楹帖出現在唐代。他以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卷號為斯坦因0610號敦煌遺書為據:

          歲日:

          三陽始布,四序初開。

          福慶初新,壽祿延長。

          又:

          三陽回始,四序來祥。

          福延新日,慶壽無疆。

          立春日:

          銅渾初慶墊,玉律始調陽。

          五福除三禍,萬古殮百殃。

          寶雞能辟惡,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戶上,富貴子孫昌。

          又:

          三陽始布,四孟初開。

             《聲調譜》作者趙執(zhí)信明確指出:“兩句為聯,四句為絕(句),始于六朝,元(原)非近體?!蓖醴蛑f,對聯源于律詩的說法,好比“斷頭刖足,殘人生理”——《清詩話》

             對聯源于中國文字語音的對稱性,出現應該在周朝以前,造紙術和書法的發(fā)展,使對聯成為獨立文體。

            對聯形式短小,文辭精煉,既是一種生動的藝術表現形式,又是一種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對聯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對句”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相傳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被看做中國最早的對聯。

            格式精巧玲瓏的對聯,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tǒng)習慣,而且在群眾廣泛運用的基礎上還有一種統(tǒng)一的要求,固定的格式。從文學角度來看,它是我國民間文化遺產中講究較多、要求較嚴的一種特殊文體。從格式上看,它緊密結合現實生活中間有兩個門框和一個門楣道特點相應地由三部分組成:上聯: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聯:第二句,也稱對句;橫額:也叫橫批或橫披。上、下聯是對聯的主體,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對聯在實際運用中,上、下聯文字不管多長,一般都沒有標點,這也是格式上的一種特殊講究。但也有例外。

             從文學史的角度看,楹聯系從古代詩文辭賦中的對偶句逐漸演化、發(fā)展而來。這個發(fā)展過程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對偶階段

            時間跨度為先秦、兩漢、三國、兩晉至南北朝。在中國古詩文中,很早就出現了一些比較整齊的對偶句。流傳至今的幾篇上古歌謠已見其濫觴。如“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類。至先秦兩漢,對偶句更是屢見不鮮。《易經》卦爻辭中已有一些對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視,跛能履?!保ā堵摹坟浴傲保?、“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傳》中對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見,如:“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保ā断缔o下傳》)、“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則各從其類也?!保ㄇの难詡鳎?/span>

             成書于春秋時期的《詩經》,其對偶句式已十分豐富。劉麟生在《中國駢文史》中說:“古今作對之法,《詩經》中殆無不畢具”。他例舉了正名對、同類對、連珠對、雙聲對、疊韻對、雙韻對等各種對格的例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鄭風·子衿》)、“山有扶蘇,隰有荷花?!保ā多嶏L·山有扶蘇》)《道德經》其中對偶句亦多。劉麟生曾說:“《道德經》中裁對之法已經變化多端,有連環(huán)對者,有參差對者,有分字作對者。有復其字作對者。有反正作對者?!保ā吨袊壩氖贰啡纾骸靶叛圆幻?,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span>(八十一章)、“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二十二章) 再看諸子散文中的對偶句。如:“滿招損,謙受益?!保ā渡袝の涑伞罚?、“乘肥馬,衣輕裘?!薄墩撜Z·雍也》)、“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等等。辭賦興起于漢代,是一種講究文采和韻律的新興文學樣式。對偶這種具有整齊美、對比美、正反美的修辭手法,開始普遍而自覺地運用于賦的創(chuàng)作中。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中有:“擊靈鼓,起烽燧;車按行,騎就隊?!?/span>

             駢偶階段

             駢體文起源于東漢的辭賦,興于魏晉,盛于南北朝。駢體文從其名稱即可知,它是崇尚對偶,多由對偶句組成的文體。這種對偶句連續(xù)運用,又稱排偶或駢偶。劉勰在《文心雕龍·明詩》評價駢體文是“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strong>初唐王勃的《滕王閣序》一段為例: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仙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全都是用對偶句組織,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千古對偶名句。這種對偶句是古代詩文辭賦中對偶句的進一步發(fā)展,它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對偶不再是純作為修辭手法,已經變成文體的主要格律要求。駢體文有三個特征,即四六句式、駢偶、用典。二是對偶字數有一定規(guī)律。主要是“四六”句式及其變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對偶,六字對偶,八字對偶,十字對偶,十二字對偶。三是對仗已相當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聲律對仗未完全成熟。

            律偶階段

            律偶,格律詩中的對偶句。這種詩體又稱近體詩,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則始于魏晉。曹魏時,李登作《聲類》十卷,呂靜作《韻集》五卷,分出清、濁音和宮、商、角、徵、羽諸聲。另外,孫炎作《爾雅音義》,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創(chuàng)始人。一般的五、七言律詩,都是八句成章,中間二聯,習稱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對。這就是標準的律偶。

          舉杜甫《登高》即可見一斑: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的頜聯和頸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薄叭f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對仗極為工穩(wěn)。遠勝過駢體文中的駢偶句。除五、七言律詩外,唐詩中還有三韻小律、六律和排律,中間各聯也都對仗。

          律偶也有三個特征:一是對仗作為文體的一種格律要求運用;二是字數由駢偶句喜用偶數向奇數轉化,最后定格為五、七言;三是對仗精確而工穩(wěn),聲律對仗已成熟。

            二、對偶

           (一)什么是對偶?

           對偶通常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詞組織結構對應、句讀節(jié)奏對拍、意義相關的兩個詞組或句子構成的修辭手法。對偶從意義上講前后兩部分密切關聯,凝練集中,有很強的概括力;從形式上看,前后兩部分整齊均勻、音節(jié)和諧、具有戒律感。嚴格的對偶還講究平仄,充分利用漢語的聲調。

          例如,清王炳傲題涵碧亭聯:

          水從碧玉環(huán)中出;

          人在青蓮瓣里行。

            貴州省貴陽市南有著名的甲秀樓,樓下有俘玉橋橫臥,貫通南明河南北兩岸,橋上有涵碧亭。“碧玉環(huán)”,喻指橋虹,也即拱橋。拱洞與倒影相合如“環(huán)”而圓。上聯寫碧水蕩漾,清澈的河水從橋孔里奔流而去,好似自碧玉所制之環(huán)中涌出一般,顯得晶瑩湛碧,格外誘人。下聯寫青蓮盛開,盡興的游人乘一葉扁舟在水中飄動,如同坐在青蓮瓣里一樣悠然自得,就連那連接兩岸的長橋,遠遠望去也似一片青蓮花瓣,自是迷人。聯語淺淺幾筆就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畫面,形美意豐,別有神韻。

          再看魯迅先生下面這一聯:

          橫眉冷對千夫指,

          俯首甘為孺子牛。

            聯中“橫眉”“俯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革命戰(zhàn)士對待敵人和對待人民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這兩句不僅意義深長而且形象鮮明。郭沫若在《魯迅詩稿序》里贊美這一聯道:“雖寥寥十四字,對方生與垂死之力量,愛憎分明;將團結與斗爭之精神,表現具足。此真可謂前無古人,后啟來者”。

            “千夫指”的出處,本出于《漢書·王嘉傳》里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边@里的“千人”即“千夫”。魯迅在193124日《致李秉中》信里說:“今幸無事,可釋遠念。然而三告投杼,賢母生疑。千夫所指,無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來日如何耳?!濒斞冈谶@里賦予新義,這個“千夫”不指群眾,指敵人,指形形色色的敵人。

             “孺子牛”,出于《左傳·哀公六年》“鮑子曰:‘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這個典故說,齊景公愛他的孩子,自己裝作牛,口里銜著繩子,讓孩子騎著。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齒。所以,那時“孺子?!钡脑馐潜硎靖改笇ψ优倪^分溺愛。而魯迅詩中的“孺子”是指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毛澤東同志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對這兩句詩給予了高度評價和極為精辟的解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Х颉谶@里就是說敵人,對于無論什么兇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孀印谶@里就是說無產階級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習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毛澤東畫龍點睛地闡述了這一聯的深刻意蘊,這為我們正確理解詩句的思想含義指明了方向。

                1.從形式上來看

            1)單句對偶。用一句對一句叫單句對。例如: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吨T葛亮傳》

          ---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微不足道的過錯都予以處罰.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 岳墳對聯)

          ----青山感到榮幸的是墳里埋著抗金名將岳飛的忠骨,白鐵感到恥辱是墳前跪著的是用它鑄造的秦檜等人的像。

            2)偶句對偶。用兩句對兩句叫偶句對。例如: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栋⒎繉m賦》

          ----六國結束,四海統(tǒng)一。蜀山樹木砍光了,阿房宮才建造起來。(“六王畢”與“四海一”相對,都是主謂詞組,“蜀山?!迸c“阿房出”相對,也都是主謂詞組,且“六王畢,四海一”與“蜀山兀,阿房出”相對。)

            3)多句對偶。用三句對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對,叫多句對偶句。例如: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秳駥W》

          ----登上高處向人們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可是老遠的人也可以看見;順著風勢呼喊,聲音并沒有加大,可是聽到的人卻覺得很清楚。

            4)句中對。同一句中的上下兩組詞語互相對偶。例如:

          峰回路轉、曉風殘月、羽扇綸巾。

                  2.從內容上來看

            1)正對偶。上下聯表達的意思是同類的或相近的,是互為補充的。例如: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端投派俑问裰荨?/span>

          ----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離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鄰一樣。(上下聯的意思是相近相關的?!昂取?,四海之內,古代指全中國?!氨揉彙?,近鄰。)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岳陽樓記》

          ----有時長空中的煙霧一下子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浮動的波光,閃耀著金色的光彩,明月的倒影像一塊璧玉,靜靜的沉浸在水底。(“皓月千里”對“長煙一空”,“靜影沉璧”對“浮光躍金”。上下聯意思相關互補)

            2)反對偶。上下聯表達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對的,多指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例如: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秳駥W》

          ---用刀刻東西,刻一陣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堅硬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鍥而舍之”與“鍥而不舍”是反對。)

          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读鶉摗?/span>

          ——列國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貪暴秦國的欲望是不能滿足的。奉送給它的越多,它侵略你就越厲害。(“諸侯之地有限”與“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與“侵之愈急”均是反對。)

            3)串對偶(流水對)。即“相串成對”,有如流水順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對。它的起句與對句是從事物的發(fā)展過程說的,因此,意思是緊密連貫的。例如: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即刻從巴峽穿過巫峽,下一站便可到達襄陽,再向洛陽進發(fā)。(行經巴峽巫峽,再過襄陽,直向洛陽,一氣貫下,寫出急欲出蜀的喜悅心情。)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兜躯X雀樓》

          ----要想用盡目力眺望到極遠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層樓。(欲窮盡目力,就必然要繼續(xù)登高。)

                  3.從結構上來看

            1)成分對偶。例如:

          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而后者尤與時宜不合。

          ——其中“論時事不留面子”與“砭錮弊常取類型”均為句子中的成分,所以稱成分對偶。

            2)句子對偶。例如: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與“秋水共長天一色”均為獨立的一句,所以稱句子對偶。

            (二)對偶的特點:

            (1)相對立的兩句必須字數相等;

            (2)相對應的兩句必須詞性對品;

           (3)相對應的兩句語法結構對應(語法結構分為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偏正結構、狀動結構、動補結構、句子、復句、獨詞句等)

            (4)句讀節(jié)奏對拍。

            (5)對應詞性意義相關。

            (三)什么是音調對立?

             所謂音調對立是指:

                 (1)同一段中,本句相鄰的音步平仄對立。

                 (2)同一段中,各分句尾字平仄對立。

                 (3)上、下兩段中,相對應的分句平仄對立。

          (可參看魯迅聯)

            (四)什么是對仗?詞語對偶加音調對立即叫對仗。

          (可參看魯迅聯)

            (五)什么是對聯?

                 1,對聯特點:

           (1)必須由獨立使用的兩段文字構成。第一段叫上聯,也叫出邊;第二段叫下聯,也叫對邊。

            (2)這兩段文字必須字數相等,句數相等,句讀完全一致。

           (3)上下聯對應的兩句必須對仗?!霸娐晒?jié)奏“(如五言、七言)的對聯,要做到平仄相間和相對。上聯尾字仄字尾,下聯尾字平字尾,一般不押韻。

           (4)上下聯內容上必須互相關聯,構成一個完整的藝朮意境,表達一個共同的主題。

                  2,對聯分類

            (1)按內容:

                 1、頌揚類,2、慶賀類,3、哀挽類,4、言志類,5、描寫類,6、嘲諷類,7、格言類,8、諧趣類。

            (2)按使用范圍或處所分:

                 1、名勝古跡類,2、屋宇居室類,3、節(jié)令類,4、應制、應試、對答類,5、紀念類,6、題贈類,7、集成類。

            (3)按篇幅分:

                 1,短篇(二十字以內)

                 2,中篇(二十字以上,六十字以下)

                 3,長篇(六十字以上)

            三、聯律基本規(guī)則

           (一)字句對等。

            一副對聯,由上聯、下聯兩部分組成。上下聯句數相等,對應語句的字數也相等。聯例:

          孫行者;

          祖沖之。

          ——(陳寅?。?/span>

          竹雨松風琴韻;

          茶煙梧月書聲。

          ——(傅山題云陶洞)

          莫放春秋佳日過;

          最難風雨故人來。

          ——(孫星衍自題)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山海關孟姜女廟聯)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三分句聯,含一言、二言、三言各一分句。)

          千古痛錢塘,并楚國孤臣,白馬江邊,怒卷千堆雪浪;

          兩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陽亭里,心傷兩地風波。

          ——(楊鶴題杭州于謙祠 四分句聯,含四、五、六言各一分句。)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該留一二奇峰棲吾道友;

          世間好語佛說盡,誰識得五千妙論出我先師。

          ——(李漁題廬山簡寂觀 二分句聯 含十一言分句。)

          也有極個別上下聯字數不等的例外情況,如:

          中國人民萬歲

          袁世凱千古

          ——(萬歲與千古對仗,含有袁世凱“對不起”中國人民弦外之音。這種諷刺效果依然是建立在字數相等原則上的,因而,才有“對不起”。)

             (二)詞性對品

            上下聯句法結構中處于相同位置的詞,詞類屬性相同,或符合傳統(tǒng)的對仗種類。具體說來:

                  1.上下聯對應位置的詞和詞組,其詞性要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

               2.或上下聯對應的字詞,要符合傳統(tǒng)的字類虛實相對(虛對虛,實對實),或者是傳統(tǒng)的對偶辭格。

             上述(一)(二)兩層意思滿足其中任何一層均可成對。

                 3.語言學奠基人王力先生通過對古典詩歌的研究,認為古人一般把詞分為名詞、形容詞、數詞、顏色詞、方位詞、動詞、副詞、虛詞和代詞九類。其中名詞又可細分為十一小類1、天文,2、時令,3、地理,4、宮室,5、服飾,6、器用,7、植物,8、動物,9、人倫,10、人事,11、形體。

                4.對偶是對聯文體最本質的要求,“詞性對品”則是構成對偶充分必要的條件,這應該是對聯文體最基本、最核心的形式要求。

                5.在大多數對偶實踐中,從語法學與從修辭對于對偶的描述,其結果基本上是重合的,但在一部分對偶中,兩種方法之間出現了矛盾,這主要是由于古人和今人對一部分詞的詞性劃分不一致引起的,最常見的是古人形容詞對動詞(如: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闊”形容詞,“流”動詞)。還有,古人對虛字相對也很寬松,所有虛字都可相對。

               6.對偶的工寬最好與使用場合及語言風格的莊嚴或活潑相匹配。在不影響語意表達前提下,讓對聯局部盡可能趨于工整。但出于表達的需要,對偶也不妨寬泛,王力先生說:“在一個對聯中,只要多數字對得工整,就是工對?!?strong>請看聯例: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山”對“學?!?,“徑”對“舟”都是名詞對名詞。

          依然極浦遙山,想見閣中帝子;

          安得長風巨浪,送來江上才人。

          “想見”“送來”連動詞相對,“想”“送”則屬狀語。

          芳草凄凄,孤冢西望已陳跡;

          洪濤滾滾,大江東去有新聲。

          “凄凄”對“滾滾”疊字形容詞,“陳”對“新”形容詞。

          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

          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

          “此”指酒泉,對“吾”,代詞相對。

          未許田文輕策馬;

          愿逢老子再騎牛。

          “未”“輕”“愿”“再”都是動詞前副詞,“未”、“愿”虛詞,都是仄聲,并不相對,允許。“輕”平聲,“再”仄聲,語音相對。

          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霞與孤鶩齊飛。

          “共”“與”連詞,都是仄聲,語音不對,允許。

            (三)結構對應

            上下聯詞語的構成,詞義的配合、詞序的排列、虛詞的使用,以及修辭的運用,合乎規(guī)律或習慣,彼此對應平衡。

                1.對聯結構

            對聯結構包括詞語結構和句子結構兩個層面。

                2.詞語結構

            指漢語詞和短語的構成方式,包括不可拆分的單純詞和可拆分的合成詞和短語(實詞構成的詞組)。

            (1)單純詞:

             兩字以上的單純詞,包括連綿詞、象聲詞、音譯詞、疊音詞等。

             (a)連綿詞

            連綿詞是由兩個音節(jié)連綴而成的單純詞。包括雙聲連綿詞、疊韻連綿詞、非雙聲疊韻連綿詞。

            第一,雙聲連綿詞。雙聲連綿詞指構成的兩個音節(jié)的聲母相同的連綿詞。如:仿佛、伶俐、參差等。

            第二,疊韻連綿詞。疊韻連綿詞指構成的兩個音節(jié)的韻母相同的連綿詞。如:徘徊、逍遙、霹靂、蹉跎等。

            第三,非雙聲疊韻連綿詞。非雙聲疊韻連綿詞指構成的兩個音節(jié)既非雙聲又非疊韻的連綿詞。如:葡萄、蝴蝶、芙蓉、鷓鴣等。

            (b)疊音詞

             由一個音節(jié)重疊而成的詞。如:冉冉、翩翩、迢迢等。

            (c)擬聲詞

           模擬客觀事物、現象的聲音而形成的詞。例如:撲通、嘩啦、叮當、稀里嘩啦等。

            (d)譯音詞

            指模擬外語詞的聲音形式而形成的詞。如麥克風、拖拉機、歇斯底里、英特納雄耐爾等。

            (2)合成詞

             由兩個或多個語素組合而成的詞。

                 (a)復合式

            由詞根和詞根組成的合成詞。詞根和詞根的組合方式不同,形成該種合成詞內部結構方式的差異。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聯合式。相近、相關或相反的詞根并列組成。例如:歲月、骨肉、動靜、來往等。

             第二,偏正式。由前一詞根修飾、限制后一詞根的詞形成的詞。如:漢語、導師、牛皮紙、毛毛雨等。

             第三,補充式。由后一詞根補充說明前一詞根形成的詞。如:說明、弄清、完成等。

             第四,動賓式。由前面表示行為動作的詞根支配后面表示關涉事物詞根形成的詞。如:擔心、理事、剪彩、吃素、喝粥等。

             第五,主謂式。前一詞根表示被陳述對象,后一詞根陳述前一詞根而形成的詞。如:天黑、地震、水落等。

            (b重疊式

             由相同的詞根重疊而成的詞。如:星星、老老少少、花花綠綠等。

            (c附加式

             由詞根和詞綴組成的合成詞。例:

             第一,前綴+詞根。如:老師、老百姓、阿哥、第一等。

             第二,詞根+后綴。如:桌子、風兒、郵遞員等。

                 3.句子結構

            指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句子成份的組合方式。漢語句子按結構可分成單句和復句兩類,單句是由短語和單個詞組成的句子,復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緊密相關,結構相互獨立的單句(即分句)組成的句子。如:

          移花得蝶;

          買石饒云。

          ——(單句 鄭板橋題揚州勺園)

          公為諸葛一流,盡瘁鞠躬,死而后已;

          我侍文忠數載,感恩知己,生不能忘。

          ——(復句 左宗棠挽駱秉章)

          王力先生說:“語法結構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為對仗,這是正格。但是我們同時應該注意到:詩詞的對仗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對,而不要求句型相同?!惫蕦β撋舷侣摚ɑ蛏舷侣搶姆志洌┛梢跃渥咏Y構相同,亦可不相同。

                 4.詞語的構成:

           漢語詞及短語的構成,包括主謂、述賓、偏正、補充、聯合、介賓等十幾種之多,上下聯詞語構成方式盡可能一致。

                5.語義的配合:

            上下聯語句的詞義構成和配合應盡可能一致。

                6.詞序的排列、虛詞的使用:

            漢語的基本語序是:主語在謂語之前,賓語在動詞之后,修飾語在中心詞之前,補語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后。上下聯詞序排列方式及虛詞運用方式,應盡可能對應。

                 7.修辭的運用:

           (1)上下聯對應語句所使用的修辭方法應盡可能照應平衡,若上聯用了某種修辭技巧而下聯相應位置卻只用一般敘述語言,會給人失衡感。

           (2)本條“結構對應”的所有內容,都是站在現代語法學的角度對于對仗要素的描述。從句子結構來說,要想達到結構對應的要求,必須做到主謂賓補定狀成份的嚴格對應,可是,古人并無現代語法學意義的句子結構概念,故只能在一部分對偶句中做到句子結構的全面對應,對聯文體并不強求句子層面上的結構對應。

            (3)相同結構方式的詞或短語用來對偶,對稱的美感立刻就會顯現并得到加強,因此,“結構對應”的要求在詞語層面上應該格外講究。

            (4)對偶有寬工之分,所以,在詞語層面上要求“結構對應”也并不是絕對的,如傳統(tǒng)辭格中有一種“偏對”,就是用一個復音詞對兩個單音的詞,如以“梅花”對“桃李”,若細分詞語結構,則為補充式對聯合式,結構并不對應,但我們可以從名詞的角度,來說明它們是合格的植物類名詞對。

           (5)不要因小的層面有“結構對應”不工之處,便輕易否定一個對偶句,如果從大的結構層面上可以得到認可,它們還是可以成對的。

           (6)句子結構對應的上下聯一定可以構成對仗,但已構成對仗的上下聯并不一定都句式結構對應。所以在詞語結構的層面上只須大致對應即為合格,在語法結構層面上根本無須強求結構相同,尤其不可用句法層面的“結構對應”為尺度檢驗并判定前人作品“合格”與否。例:

          鐵肩擔道義;

          辣手著文章。

          ——“鐵肩”與“辣手”都是偏正短語結構,主要部分“肩”“手”對偶頗工,修飾部分“鐵”是名詞,“辣”是形容詞,相對從寬,“道義”“文章”均并列結構名詞相對。從句法層面看,上下聯均為主謂賓,相互對應平衡,屬于王力先生說的“正格”。

           四、節(jié)律對拍

             上下聯句的語流節(jié)奏一致。節(jié)奏的確定,可以按“聲律節(jié)奏”“二字而節(jié)”,節(jié)奏點在語句用字的偶數位次,出現單字占一節(jié);也可以按“語意節(jié)奏”,即與“聲律節(jié)奏”有同有異,出現不易拆分的三字或更長詞語,其節(jié)奏點均在最后一個字上。

                  1,節(jié)律

            節(jié)律即節(jié)奏與規(guī)律。此處指韻律語言的節(jié)奏和節(jié)拍。絕大多數的對仗現象都符合自然語意節(jié)奏的對應一致。既便有語意節(jié)奏不一致的現象,在通讀時也會按“節(jié)奏一致”來處理,如牢騷/太盛//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讀作“防腸/斷和放眼/量。在對聯創(chuàng)作時應注意到語言節(jié)奏的一致,力求對應上韻律節(jié)拍。

                   2,語流

             語言學上把先后說出的一串代表意義的聲音稱為語流。語流中最小的語音單位稱為韻素,韻素與韻素拚成音節(jié),音節(jié)與音節(jié)構成音步。如“流”(liu)字,“l”和“iu”都稱為韻素。

                  3,語言節(jié)奏

            語言運用中有規(guī)律的強弱和長短現象,是聲音大致相等時間段落組合后形成的有規(guī)律的起伏(音節(jié)奏包括音步和頓;韻節(jié)奏包括韻步和頓)。

                 4,對聯語言節(jié)奏的類型

           (1)駢文節(jié)奏:

            由兩個標準音步構成的四言句式和由三個標準音步構成的六言句式的聲調格式:

          浮舟/滄海(平平/仄仄)

          茶煙梧月書聲(平平/仄仄/平平)

           (2)詩律節(jié)奏

           在駢文節(jié)奏句式的最后一個音步之前或之后,加上一個單音節(jié)而形成的五言和七言句式。具體聲調格式:

          加于前:

          平平//仄仄(風云三尺劍;)

          仄仄//平平(花鳥一床書。)

          仄仄/平平//仄仄(自閉桃園稱太古;)

          平平/仄仄//平平(欲栽大木拄長天。)

          加于后:

          仄仄/平平/仄(曲徑通幽處;)

          平平/仄仄/平(園林無俗情)

          平平/仄仄/平平/仄(讀書養(yǎng)氣十年足;)

          仄仄/平平/仄仄/平(掃地焚香一事無)

            (3)詞律節(jié)奏

            即在駢文節(jié)奏句前加上一個單音節(jié),形成“一、四”或“二、三”結構的五言句和“一、六”或“三、四”結構的七言句。其聲調格式:

          /平平/仄仄(破千年舊俗;)

          /仄仄/平平(開一代新風。)

          /仄仄/平平/仄仄(能受苦方為志士)

          /平平/仄仄/平平(肯吃虧不是癡人)

            (4)古文節(jié)奏

            即在或長或短的一組標準音步之間的任何位置插入一個或數個單音節(jié)成份,形成一音節(jié)、二音節(jié)、三音節(jié)音步交雜的狀況。如:

          人生//一知己/足矣;

          斯世//以同懷/視之。

           對聯語言以駢文節(jié)奏和詩律節(jié)奏最近乎韻律語言,詞律節(jié)奏次之,古文節(jié)奏更次,白話節(jié)奏尤次。具體創(chuàng)作過程中,為避免呆板,作者往往把各類節(jié)奏形式交錯使用,駢散結合,自對和互對參差錯落。例:

          /洞庭湖/八百里/秋波,掛席/來游,三楚/風濤//袖底;

          /太白樓/一千年/明月,憑欄/遠眺,六朝/煙景//樽前。

          ——(吳汝綸)

            (5聲律節(jié)奏:

            指與語句內容無關的形式整齊固定的節(jié)奏模式。一個不管多長的句子,從頭到尾都是每二個字為一個音步,遇單字節(jié)則放句子最后,可見,奇字句子最后一個字成為單獨一個節(jié)奏單位。

            (6語意節(jié)奏

             即是按語意的自然停頓以形成的節(jié)奏形式。王力先生《詩詞格律》稱為“意義單位”:“所謂意義單位,一般地說就是一個詞(包括復音詞)、一個詞組、一個介詞結構(介詞及其賓語)、或一個句子形式。”

             按聲律節(jié)奏硬性割裂語意的現象,一般只出現在五、七言律句中,詞律節(jié)奏和古文節(jié)奏的對聯句式可以只按“語意節(jié)奏”來確立節(jié)奏點。

            (7節(jié)奏的確定

            語言節(jié)奏的確定有兩種方法:

           (1)聲律節(jié)奏:每兩字為一標準音步,節(jié)奏點在音步的第二個字上,在全句的二、四、六字等偶數位上。

            (2)語意節(jié)奏:按語句中語意的自然停頓處來確定節(jié)奏點,“語意節(jié)奏”與“聲律節(jié)奏”絕大部分一致,但也有不一致情況按語意節(jié)奏確定節(jié)奏點時,遇見不易拆開的三字、四字、五字甚至更長的詞或短語,節(jié)奏點均在最后一個字上,中間不宜再細分節(jié)奏點。

            (8節(jié)律對拍

            作為對聯的形式要求,是當代人從語法角度考察對偶時所總結出的一條規(guī)則。由于中國語言的特點,古人只要在對偶中做到了單音詞對單音詞,雙音詞對雙音詞,總能自然而言地做到字數句數的相等和句子節(jié)奏的一致。“節(jié)律對拍”的要求:

            “語意節(jié)奏”與“”聲律節(jié)奏”雙軌并行,在聯句的節(jié)律安排中,二者符合其中一種,即可認為達到“節(jié)律對拍”要求。請看聯例:

          文章/真處/性情/見;

          談笑/深時/風雨/來。

          ——(翁同龢自題 。聲律節(jié)奏的七言律句,與語意節(jié)奏合拍。)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頭/是/百年身。

          ——(唐寅自題。聲律節(jié)奏的七言律句,與語意節(jié)奏不合拍,語意節(jié)奏為三一三句式。)

          何時/黃鶴/重來,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問/誰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宋犖題武漢黃鶴樓。語意節(jié)奏的詞律句式,首句六言為二二二,次句五言為一四,末句七言為三四。)

          /秀才/封王,為/天下/讀書人/別開/生面;

          /異族/出境,語/國中/有志者/再鼓/雄風。

          ——(唐景崧題延平祠聯。語意節(jié)奏的散文句式,首句三二,次句三三二二。)

          一樓萃/三楚精神,云鶴俱空/橫笛在;

          二水匯/百川支派,古今無盡/大江流。

          ——(薩迎阿題武漢黃鶴樓。語意節(jié)奏的詞句與聲律節(jié)奏的詩句并用,首句三四,次句四三。)

          平生以/霍子孟/張叔大/自期,異地//同功,戡地/僅傳/方面/略;

          經學在/紀河間/阮儀征/之上,致身//太早,龍蛇/遺憾/禮堂/書。

          ——(王闿運挽曾國藩。語意節(jié)奏的古文句與詩律節(jié)奏的詩句并用,首句三三三二,次句二一二,末句二二二一。)

          新居//靜安寺/之旁,頻年/藝竹/栽花,敢上窺/開府/梨桃、征君/松菊;

          空氣//太平洋/而至,兒輩/憑欄/把酒,盡消受/管弦/夜月、紈綺/春風。

          ——(劉樹屏題愚園語意節(jié)奏的古文句及詞句式,“靜安寺”、“太平洋”是不易拆分的三字,節(jié)奏點在最后一字,不必再以“靜安”對“太平”論平仄。)

            (9超越語意的節(jié)奏方式:

             上面所談的節(jié)奏一致,還只是語意方面的一致。有一種超越語意節(jié)奏的方式,即不論語意節(jié)奏如何停頓,律句總是按“二字而節(jié)”的方式確立節(jié)奏點,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這便是“聲律節(jié)奏”。

             五、平仄對立

             句中按節(jié)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聯對應節(jié)奏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單邊兩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聯,各句腳依順序連接,平仄規(guī)格一般要求音步遞換,傳統(tǒng)稱“平頂平,仄頂仄”。若出現“”三平尾”、“三仄尾”或影響句中平仄調協(xié),則從寬。上聯收于仄聲,下聯收于平聲。

                  1,“平頂平,仄頂仄”:

            原指六朝駢文中的句腳安排規(guī)律。駢文一般以四六言為一句,對句也以四六言平仄對立,形成“仄平一平仄”基本單元。很多基本單元首尾相連組成篇章,就形成仄平一平仄一仄平一平仄……的聲律格局。這種規(guī)律在民間被冠以“平接平,仄接仄”。這種句腳平仄顛倒交替的方法,從前,稱之為“平頂平,仄頂仄”。對聯也是這類手法,是多句聯句腳平仄安排的一種優(yōu)先推薦格式,但并非長聯句腳安排唯一的規(guī)則,也非對聯格律上的硬性規(guī)定。

                  2.對聯要做到上下聯語句節(jié)奏點平仄聲調的相對。這里分兩個層面:

            (1)單句聯以及多句聯的分句,一句之內的若干節(jié)奏點,要做到平——仄的交替,上下聯相對應的節(jié)奏點,要做到平仄相反。

           (2)多分句的長聯,上聯或下聯的各個分句句腳字,其聲調按順序一般要形成二平二仄的交替。若是在某一分句因句腳字而造成三平調,或是在句腳字的聲調影響到整句的平仄協(xié)調時,可以突破兩平兩仄的格式。

           (3)“平仄對立”是除了“詞性對品”外,對聯文體最重要的形式要求。對聯源于律詩和駢文,自然同時承襲了這些文體在聲律方面的諸多要求,對聯聲律要求,體現在句內平仄安排和分句句腳平仄安排兩個方面:

            第一,句內平仄的安排,不管是按“聲律節(jié)奏”抑或按“語意節(jié)奏”,每一音步的最后一字為節(jié)奏點,句內平仄安排是各節(jié)奏點的一平一仄交替,以及上下聯相對應節(jié)奏點的平仄相對。二者之中,上下聯節(jié)奏點的平仄相對要優(yōu)于同句節(jié)奏點平仄交替。若因為內容的表達或是非律句的語言風格需要在二者中放寬一項的話,可以放寬句內節(jié)奏點平仄的交替,這種放寬不能超過一次。在按“聲律節(jié)奏”來安排平仄的律句中,則應嚴格做到句內節(jié)奏點的平仄交替和上下聯對應節(jié)奏點的平仄相對。

            第二,分句句腳平仄的安排,分兩個層面:一是,上聯尾句仄收,下聯尾句平收;二是,多分句聯各分句句腳的平仄安排,上下聯相對應分句的句腳必須嚴格遵守平仄對立原則。

             3.單邊聯語內部,各分句句腳的平仄排列有以下四種:

             ①平仄單交替式:各分句句腳采取一平一仄交替的方式;

             ②平仄雙交替式:二平二仄交替方式;

             ③多平一仄式:上聯除句尾為仄外所有句腳均為平收,下聯反之;

             ④分節(jié)粘接式:把長聯按聯意分成若干節(jié),每節(jié)短至一句,長至四句。節(jié)內各分句一般為:一句平仄皆可,二句則一平一仄,三句則兩仄一平或兩平一仄,四句則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

            總之,對聯文體“平仄對立”的要求,以句尾字最為重要,分句句腳字次之,句內平仄再次之。上下聯對應之句尾、句腳、句內節(jié)奏點的平仄相對應嚴格遵守,而句內節(jié)奏點、句腳的平仄交替可有條件的適當放寬。聯例:

          春風/閬苑/三千/客;

          明月/揚州/第一/樓。

          ——(元趙孟頫題揚州瘦西湖迎月樓 詩律節(jié)奏 句內節(jié)奏點平仄交替 上下聯節(jié)奏點平仄對立。)

          兩腳/不離/大道,吃緊/關頭,須要/認清/岔路;

          一樓/俯看/群山,占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

          ——(清陳文正題貴州圖云關可憇亭。 駢文節(jié)奏,句內節(jié)奏點平仄交替,上下聯節(jié)奏點平仄對立。)

          憑欄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紅蓼/花疏,白蘋/秋老;

          把酒對/瓊樓/玉宇,莫辜負/天心/月到,水面/風來。

          ——(清彭玉林題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三四結構的三字音步上下聯平仄對立,“憑”“把”領格字對立)

          好水/好山,出東郭/不半里/而至;

          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樓/如何。

          ——(清俞樾題臨海東湖湖心亭。古文節(jié)奏上下聯節(jié)奏點對立,但句內節(jié)奏點平仄不交替)

          相約買山種桔,相邀筑室藏書,文字交把酒對談,枉費幾番籌劃。豈奈遭時不偶,致教夙愿難酬。此別已吞生,萬里煙云齊慘淡。

          共憐世道崎嶇,共憤人情冷暖,古今事和盤打算,終歸一塌糊涂。此來退掃閑軒,漫擬專攻進學,前程空想象,百年心跡付蹉跎。

          ——(李月初挽石伏生聯 此長聯為“平頂平,仄頂仄”的標準格式,此聯每兩分句為一層意思,八分句恰好完成兩個單元的重復,形成“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格式。

                4.形對意聯

            形式對舉,意義關聯。上下聯所表達的內容統(tǒng)一于主題。

           (1)形式對舉:

            對聯是對偶修辭方式獨立成長為文體的結果。對聯文體的外在表現,就是形式上的對舉。對舉:猶對偶,相對而出。

            (2)意義相關:

            上下聯猶如一篇文章的兩個段落,都要為文章主題服務,因此,上下聯在意義上一定要相關聯。這種關聯存在于表面的關聯和內在的關聯。對聯要做到上下聯之間形式上相對仗,意義上相連接。“對舉”包括對應字詞的類別一致,與平仄的對立。請看聯例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勸學聯。上下聯從不同角度重復表現主題。)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上下聯并列表現主題。)

          自古雄才多磨難;

          從來紈绔少雄男。

          ——(上下聯正反表現主題。)

          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

          ——(上聯鋪墊,下聯點題。)

             六、聯律從寬規(guī)則

             對偶是文學語言中一種句法修辭。在實際應用中,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對偶辭格。傳統(tǒng)修辭格是人們在組織、調整、修飾語言,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過程中長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結構、特定方法、特定功能、為社會所公認,符合一定類聚要求的言語模式,也稱語格、辭格、辭式等。凡符合傳統(tǒng)修辭對格,即可視為成對。當語言學的規(guī)則與傳統(tǒng)修辭學對偶辭格發(fā)生矛盾時,語言學就要讓位于傳統(tǒng)對偶辭格。下面具體介紹聯律從寬規(guī)則:

                 1、對于歷史上形成且沿用至今的屬對格式(即傳統(tǒng)對偶修辭格),允許寬對。例如,字法中的疊語、嵌字、銜字,音法中的借音、諧音、聯綿,詞法中的互成、交股、轉品,句法中的當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傳統(tǒng)修辭對格,即可視為成對。體現對格詞語的詞性與結構的對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則從寬。

                  第一,字法

             ①疊語對:兩句之間用同字相對。例:

          先武穆而神,大漢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東一人,山西一人。

          ——(蒲州關帝廟聯。上下聯相對。上聯“大”和“大”,“千古”和“千古”自對;下聯“山”和“山”,“一人”和“一人”自對。)

             ②銜字對:一句之中同字連用(非疊音詞)。例:

          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上下聯分別“法法”、“了了”相銜。)

             ③嵌字(名)對:專用名詞鑲嵌。例:

          悲哉,秋之為氣;

          慘矣,瑾其可懷。

          ——(挽秋瑾聯。上下聯嵌秋瑾。)

             第二,音法

             ①借音對:假借漢字字音的方法,造成相對詞語同類工對格式。例:

          眼中滄海小;

          衣上白云多。

          ——(福州半山亭聯。”滄”借“蒼”音,與“白”相對。)

            ②諧音對:運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字面上表示一個意思,實際上別有所指的一種語義相關的對偶格式。例: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還在孔子上;

          眉先生,須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長。

          ——(“珠子”諧“朱子”<朱熹>。)

             ③連綿對:連綿詞與連綿詞相對的格式。例:

          平生慷慨班都護;

          萬里間關馬伏波。

          ——(孫中山挽蔡鍔?!翱犊彪p聲連綿詞,“間關”疊韻連綿詞。)

             第三,詞法

             ①互成對:指一句中連用兩個同類詞語,再兩兩對舉的對偶格式。例:

          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拄杖僧歸蒼茫外;

          群峰朝閣下,雨睛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

          ——(楊慎題昆明西山華亭寺?!盁熿\”、“雨晴”屬同小類實詞互成對,“有無”“濃淡”反義連用虛字互成對,“蒼?!薄爱媹D”同義連用虛字與同小類實字組成虛實互成對。)

             ②交股對:指兩對詞語在上下聯不同語法位置上交錯互對的格式。例:

          登高遠望,四面云山,千家煙樹;

          長嘯臨風,一川星月,萬里江山。

          ——(吉林北山公園曠觀臺聯?!暗歉摺迸c“臨風”交錯對,“遠望”與“長嘯”交錯對。)

             ③轉品對:把本來屬于同一詞性的詞語臨時活用為其它詞性的偶對格式。例:

          人在北斗以南,可小天下;

          月在東山之上,且坐靈根。

          ——(福建長汀朝斗巖聯?!靶 痹瓰樾稳菰~,在此轉品為動詞使用。)

             第四,句法

            ①當句對:原指詩歌中一聯兩句兩句互對,又本句自對的格式。只要本句對得工整了,互對可放很寬,甚至不予考慮。例:

          讀書經世即真儒,遑問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簡;

          學佛成仙皆幻相,終輸我五湖明月,萬樹梅花;

          ——(畢沅自挽?!白x書”與“經世”自對,“學佛”與“成仙”自對,“一席名山”與“千秋竹簡”自對,“五湖明月”與“萬樹梅花”自對。)

             ②鼎足對:指三個句子排比對舉的格式。例:

          屏藩節(jié)鉞半生來,宦跡兩至吾鄉(xiāng),僚友曰善,士林曰善,閭閻曰善;

          香山放翁七十歲,詩篇并為公壽,富貴中人,風雅中人,神仙中人。

          ——(俞樾賀任小阮七十壽聯。上下聯最后三個分句排比自對。)

             ③流水對:上下聯語意聯貫,不可隨意顛倒。例:

          曾經滄海千層浪;

          又上黃河一道橋。

          ——(查九峰題河神廟。上下聯語意連貫,不可顛倒。)

               2.使用領字、襯字、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以及三個音節(jié)及其以上的數量詞,凡在句首、句中允許不拘平仄,且不與相連詞語一起計節(jié)奏。

          聯例

          憑欄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紅蓼花疏,白蘋秋老;

          把酒對瓊樓玉宇,莫辜負天心月到,水面風來。

          ——(彭玉麟題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最好是”、“莫辜負”為領字相對,不拘平仄。)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

          人間哪有空閑的光陰。

          ——(曾國藩題?!爸?、“的”皆助詞相對,不拘平仄。)

          咳!仆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

          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諷秦檜夫婦跪像。“咳”、“啐”皆嘆詞相對,不拘平仄。)

          普天同慶,慶的自然,慶慶慶,當慶慶,當慶當慶當當慶;

          舉國若狂,狂到極點,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

          (“當”和“慶”,“懂”和“狂”均為擬聲詞相對,可放寬平仄。)

          遠聞佛歷數萬憶千年,為祖母陳情,愿分幾齡壽算;

          高壓名山三百六十座,登此峰絕頂,恍如五岳歸來。

          ——(鐘云舫題峨眉金頂。上下聯首句最后五個字只算作一個節(jié)奏單位,其節(jié)奏點只計最后一個“年”和“座”。)

                 3.對聯詞性相對從寬規(guī)則:

             第一,允許不同詞性相對的范圍大致包括:

            (1)形容詞和動詞(尤其不及物動詞);

            (2)在以名詞為中心的偏正詞組中充當修飾成份的詞;

            (3)按句法結構充當狀語的詞;

           (4)同義連用字、反義連用字、方位與數目、數目與顏色、同義與反義、同義與連綿、反義與連綿、副詞與連詞介詞、連詞介詞與助詞、連綿字互對等常見對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兩種序列(或系列)之間相對,如自然數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屬相,以及即事為文合乎邏輯的臨時結構系列等。聯例: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董其昌題西湖飛來峰冷泉亭。形容詞“冷”與動詞“飛”相對。)

          平地起樓臺,恰雙塔雄標,三山秀拱;

          披襟坐霄漢,看中天霞起,大海瀾回。

          ——(梁章鉅題福建長樂百一峰閣?!捌健笔切稳菰~,“披”是動詞,都在以名詞為中心的偏正詞組中充當修飾成分,故詞性從寬。)

          不設樊籬,恐風月被他拘束;

          大開戶牖,放江山入我襟懷。

          ——(朱彝尊題嘉興山曉閣。狀語“不”為副詞,“大”為形容詞,相對不拘詞性。)

          公誼不妨私,平日政見分馳,肝膽至今推摯友;

          一身能敵萬,可惜霸才無命,死生從古困英雄。

          ——(楊度挽黃興。名詞“肝膽”為同義連用字,動詞“生死”為反義連用字,相對不拘詞性。)

          一覽極蒼茫,舊苑高臺同萬古;

          兩間容嘯傲,青天明月此三人。

          ——(麟慶題開封古吹臺三賢祠。形容詞“蒼?!迸c動詞“嘯傲”相對,連綿詞不拘詞性。)

          收二川,排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頭點四十九盞星燈,一心只望酬三顧;

          取西蜀,立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武候祠聯。下聯以五方“東南西北中”和五行“金木水火土”這兩個系列十個字與上聯一至十的自然數序列相對,不拘詞性。)

            第二,巧對、趣對、借對(或借音或借義)、摘句對(直接摘取他人詩文中原本已經對仗的句子)、集句對等允許不受典型對式的嚴格限制。聯例:

          開關遲,關關早,阻過客過關;

          出對易,對對難,請先生先對。

          ——(巧對。上聯二句兩個“關”,下聯二句兩個“對”,都是一為動詞,一為名詞,上聯句尾的“關”為名詞,下聯句尾的“對”為動詞,巧對放寬。)

          畫上荷花和尚畫;

          書臨漢字翰林書。

          ——(趣對?!吧稀睘榉轿辉~,“臨”為動詞,趣對放寬。)

          臨流可奈清癯(吳文英),第四橋邊(姜夔),呼棹過環(huán)碧(陳允平);

          此意平生飛動(辛棄疾),海棠影下(洪咨夔),吹笛到天明(陳與義)。

          ——(梁啟超集句?!翱赡巍睂Α捌缴痹~性不對品,集句放寬。)

          【講座】高福林||《百川》中華詩詞課堂(17)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我們讀世界】《詩詞律要》講座(九):聯律(中)
          [馮寶哲]對聯的基本規(guī)則(二)
          對對聯不能不“對”
          【聯理文章】對聯雜談
          李國棟:我之對聯修辭觀
          對聯百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