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藏寺
魯本勝
一千年的某個黃昏,佛號起了。
如若溪流,穿行于歲月之中。
宛似燈火,使酷寒的心靈生發(fā)暖意。
走近宗教,愈發(fā)覺得,曾被秋色洗過的鐘聲,漸漸涼了——
一山野菊!
沒有槍聲。沒有舞會。惟三兩游人,徐緩而行,惟有佛樂梵唱——
清雅出塵,鉆心入肺裊娜而來……
端坐于蓮座之上,佛啊,暖人心魄的文化啊,是否能夠救贖,那些滾滾紅塵中的——
狂歡,墮落甚或犧牲?
(選自《2011年中國散文詩精選》)
【點評】
智藏寺坐落在山東省平度市的大澤山中,始建于明代,也算是一個名剎了。魯本勝的這章散文詩,沒有對該寺的建筑及其風光作任何描寫,沒有,他不取一般旅游觀光式的散文格調,似乎可以說,不過是觸景生情,說出了他的一種感受,這似乎更具有詩的意蘊,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一千年的某個黃昏,佛號起了”,從這里著筆,便使得靜止的寺廟在歲月的長河中“動”了起來,“如若溪流,穿行于歲月之中”,就更活了。“宛似燈火,使酷寒的心靈生發(fā)暖意”,更是神來之筆,一下子進入了作者此詩的中心“議題”,即宗教作為一種文化,對于人的心靈、精神可能產生的積極影響。這個意思,用如此簡練而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便是散文詩的特色所在了?!扮娐暋睕隽恕耙簧揭熬铡钡囊庀?,對宗教凈化心靈的作用,表現(xiàn)得更加曲折而富有詩意。
詩中的“沒有槍聲。沒有舞會”,并非閑筆,能否“救贖滾滾紅塵中的——/狂歡,墮落甚或犧牲”的質疑,均是對宗教文化意義的闡明。中國是一個宗教色彩不濃的國度,幾千年來儒學實際上的準宗教化統(tǒng)治地位,和一代代封建王朝對它的提倡和庇護,便對包括佛教在內的宗教流行,起到了重要的壓抑作用;而一段時間無神論教育的風行,對宗教的排斥和非議也有不小影響。本勝在這詩中“佛啊,暖人心魄的文化啊”這一正面的肯定,便有其現(xiàn)實的意義了。
【作者簡介】
魯本勝 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青島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作品散見《星星》《山東文學》《時代文學》《文藝報》《青海湖》等刊物,出版詩集《不朽的琴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