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快樂生存的智慧
          第十章 快樂生存的智慧
           

          身心憔悴地打開房門,連飯都不想吃,將公文包隨便一摔,整個人撲通一聲,就倒到床上。

            我為何這樣落魄呢?我為何會落到如此孤獨和悲涼的境地呢?

            躺在這異鄉(xiāng)的床上,我兩手緊抓枕頭,黯然神傷,幾乎掉下淚來。

            這是我人生的一個大低谷。在大低谷,誰會感到有真正的快樂?

            躺在床上,過去的一幕幕經(jīng)歷,像電影片段般在眼前回轉(zhuǎn):

            本來處于事業(yè)如日中天的階段,卻僅僅是由于寫了一篇長篇報道,報道了某位官員的貪污事件,最后自己被逼得遠(yuǎn)離家鄉(xiāng),遠(yuǎn)離自己的親人,在這偏僻的海島上,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

            窮苦、孤獨、連飯都吃不飽,然而,工作還得好好干……

            不知道過了多久,我翻過身來。透過窗戶,我看到一角天空。

            那是一角湛藍(lán)的天空,仿佛剛剛被洗過似的,深邃、潔凈。

            不知何時,幾絲淡淡的白云,輕輕地從這一角湛藍(lán)的天空上擦過。

            那是幾朵再平常不過的云,但那一刻,它們是那樣圣潔無比,在萬籟俱寂的時刻,出現(xiàn)在那純凈的一角,我仿佛聽見它們輕輕擦過天幕的聲音……

            這是熱帶的正午,熱浪撲人。人們大多在睡午覺。偶爾有一兩聲汽車的聲音,更映襯出無邊的寂靜。

            我忘掉了眼前的一切,默默注視著長空。不知道過了多久,突然感到那所有的憂傷、所有的痛苦,都悄然消散……

            在那宇宙中云天交匯的一刻,我感到一種無比的恬靜和快樂。

            我從床上坐了起來,精神也隨之振作起來。我原本以為,我的許多重要的東西都已經(jīng)被剝奪了。但此刻,我明白:即使如此窮困和無助,我那感受和創(chuàng)造快樂的能力,卻沒有被剝奪!

            而且,誰也無法將它從我身上奪走。

            那一刻,我突然感悟:

            既然憂傷地活著是一種生命,快樂地活著也是一種生命,為何不選擇快樂地活著呢?

            既然愁眉苦臉地承擔(dān)挫折是一種承擔(dān),面帶微笑去承擔(dān)也是一種承擔(dān),為何不選擇微笑地承擔(dān)呢?

            既然快樂的決定權(quán)在我本人,別人無法剝奪,為何我要像個傻子,放棄這份決定權(quán)呢?

            那苦痛消散在宇宙中的一刻,歡樂悄然升起的一刻,成了我生命重生的一刻!

            我想到,在生命的旅途中,許多人追求快樂,但往往不快樂,其原因在于:他們總是把快樂的理由,放到外面。

            而此刻,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刻,我卻懂得了:快樂的源泉,在自己的內(nèi)心。

            在這以后的一段時間,外在的艱難和貧困依舊存在,但是我再也不會讓苦痛來奴役——

            我要做一個經(jīng)營快樂的人!

            于是,我會留心門外的幾朵小小的韭菜蘭,我為它們能夠在這樣卑賤的地方開得如此燦爛而狂喜。

            于是,雖然我同樣住在破舊不堪的房子里,晚上還會和同事們一起追打從洞里鉆出來的老鼠,但再也不像以前那般,帶著仇恨地咒罵,而是一邊追打一邊幽默地調(diào)侃。

            于是,我還會自得其樂地與那些富豪們“較勁”:一把舊吉他,一個有點走調(diào)的嗓子,大聲地吼歌,不時壓過豪華歌舞廳中飄出來的聲音。

            快樂,伴隨著我度過了人生最灰暗的歲月,迎來了我生命中的又一次黎明。

            一年后,當(dāng)我被中國青年報調(diào)去當(dāng)記者時,我忍不住在當(dāng)初看云的地方,再一次仰望那美麗的天空。我對自己說:

            “富人窮人之間,其實并沒有本質(zhì)的差別——他們共享著天空、大地、陽光、云彩。區(qū)別,也許不過是幾百萬、幾千萬的差異罷了!”

            于是,讓我們掌握這樣一些生命智慧理念:

            一.把事業(yè)當(dāng)成快樂,把快樂當(dāng)成事業(yè)

            人的事業(yè)應(yīng)該是快樂的,而且要把快樂,當(dāng)成事業(yè)一樣地經(jīng)營,貫徹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常抱正義、常抱信心、常抱快樂——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寶’。假如一個人擁有這‘三寶’,還怕什么力量能將你摧毀?

            .要開心,先“開”心

            一個人要高興,其實很容易。不快樂的人,往往陷入得失之中不可自拔;或者誤認(rèn)為某一關(guān)口,就是人生的完結(jié)。實際上,只要跳出那些心靈圈套,就立即海闊天空了。

            請劈開僵硬的自我;松開緊握的拳頭;從“牛角尖”鉆出,并把它打得粉碎!不要怨恨自己的命運不好,不要抱怨自己的處境惡劣。換換角度,哪怕簡單地松弛一下,就有可能從惡劣的情緒中走出來??偟脕碚f,歸結(jié)為一句話:要開心,必須先“開”心。

            .生命的超級資源

            “超級資源”是一種內(nèi)在資源,一種能夠要用即用、越用越多的積極心態(tài)。在拿破侖·希爾的成功法則17條中,他把“積極心態(tài)”放到第一,由此可見其重要。積極心態(tài)是“無條件”的,“用不盡”的資源,且它不是越用越弱、越用越少,而是越用越強、越用越多。這在自覺意志的呼喚和主宰下,是可以不斷再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當(dāng)你充分享受到了它給你帶來的力量,給你的生命帶來的豐盈和快樂時,你就會更加樂于開發(fā)它,讓生命之泉噴涌得更為徹底。

            .快樂不需理由,它本身就是理由

            快樂、樂觀、愛等積極態(tài)度,既是謀取成功和幸福的手段,同時也是生命本身的目標(biāo)——他們體現(xiàn)的是生活真正的質(zhì)量。假如你下決心使自己快樂,你就能夠使自己快樂!

            快樂無需理由,它本身就是理由!

            快樂無需回報,它本身就是回報!

            .仁者不憂

            這個觀點出自孔子。他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翻譯過來,就是:“明智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

            智、仁、勇是儒家所主張的道德規(guī)范?!抖Y記·中庸》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dá)德也。”這種具備“知、仁、勇”兼?zhèn)涞娜?,就是孔子心目中的君子?span lang="EN-US">

            .要增快樂且用減法

            人們常常說得不到快樂。其實并非真正得不到,而是由于他們總是貪圖比其他人擁有更多,所求太多、太繁雜,所以問題就來了。由于他們堅信其他人比自己更幸福,堅信自己應(yīng)該比別人擁有更多才幸福,痛苦就多了。因此,我們要有快樂的辯證法:

            要增快樂,請用減法。

            .三級光明原理

            人生的“心靈常態(tài)”,應(yīng)該是快樂、光明為主旋律——即能快樂盡可能快樂。

            一級光明原理:任何事物都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二級光明原理:任何不好的事物在一定條件下,都有可能向好的方面轉(zhuǎn)化。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是這種理念的表現(xiàn)。

            三級光明原理:發(fā)生即恩典。即任何發(fā)生的事情,對我而言都好。

            假如我們都有這樣的心態(tài),生活中的許多困苦磨難,又怎能夠剝奪我們的光明與快樂呢?

            .日日是好日

            這是“三級光明原理”的另一種表述。從每時每刻的角度,來開掘快樂之源。

            日日都是好日子,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代表著一種開朗的生活方式,顯示了一種健康的人格心理。有了這種心態(tài),人生還有什么能夠?qū)⒛憷ё。?span lang="EN-US">

            .真佛是笑佛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佛教經(jīng)常講“苦”,似乎苦行與愁眉苦臉才是佛教徒的象征。但如果尋找佛祖的人生軌跡,就知道他的悟道,正來自他與原來數(shù)年純粹的苦行告別。

            事實上,佛教并不反對人生的樂,只是反對人對“樂”、“愛”的貪婪。真佛是笑佛,他讓你能夠以笑臉應(yīng)對每一天!

            .來一個“戰(zhàn)爭笑容”

            人在順境時容易笑,但在遭遇逆境時,卻很難笑得出來。然而,最該笑的時候,正是遭遇逆境的時候啊!不要對自己落井下石。遭遇本來已經(jīng)夠為坎坷,再去痛苦和憂傷,往往就是給自己多一重打擊。

            笑,是你向逆境挑戰(zhàn)的最佳武器,而且你在任何時候都可創(chuàng)造出來。保持笑容和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能為你找到冷靜處理問題的方式,創(chuàng)造外在改變契機。

            十一.帶著“笑容執(zhí)照”上路

            笑容代表著快樂,代表著積極的心態(tài),笑能使人產(chǎn)生安全感,笑能使人產(chǎn)生溫暖感,而安全感和溫暖感就會直接產(chǎn)生親近感。它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將許多隔閡和障礙排除!

            有了笑容,我們生活和事業(yè)的車,就能夠駛上高速之路。因此,請我們?yōu)閾碛幸粡埡玫?#8220;笑容執(zhí)照”而努力吧!

            十二.我幽默,我快樂

            一個幽默的人,往往是快樂的象征。幽默的作用,有時還能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

            幽默感不僅能給人帶來立竿見影的快樂,而且通常是一種智慧的象征:是對人類與世界缺陷的洞悉,笑過之后讓人深思。所以,這種快樂決不膚淺。

            許多人覺得幽默需要學(xué)習(xí),其實,只是由于你把自己握得太緊。

            一個人,應(yīng)該具備三種笑:一是能夠給人帶來笑;二是能夠經(jīng)得住別人笑;三是應(yīng)該能夠自己笑自己。這三種笑,都與幽默密切相關(guān)。

            十三.奉獻(xiàn)快樂是一種社會責(zé)任

            快樂是一種責(zé)任和義務(wù)!不僅應(yīng)該是一種對自己生命應(yīng)負(fù)的責(zé)任,更應(yīng)該是一種對親人、對社會的責(zé)任!如果不盡這一責(zé)任和義務(wù),不僅我們的人生會殘缺,而且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不要小看笑的作用,因為發(fā)出笑就是顯示你的善意,善意在不斷的顯示中,心中的不滿、矛盾甚至仇恨的確有可能減輕乃至化解的啊!

          第十四章 在挑戰(zhàn)逆境中勇奏生命強音

          熱帶的陽光,刺得人兩眼發(fā)花。萬里無云。

            站在甲板上,衣服一次又一次被飛濺起來的浪花打濕。目送著熟悉的地方離自己越來越遠(yuǎn),成為一個小點,最后完全消失,我咬了咬牙,對自己說:

            “從現(xiàn)在開始,所有的榮耀與痛苦,統(tǒng)統(tǒng)丟到海的那一邊!從現(xiàn)在起,從零開始!”

            這是9月初,海島強烈的風(fēng)暴還沒有到來。然而對我而言,剛剛經(jīng)歷了一場人生最大的風(fēng)暴——將我從人生的高峰,打到“零點”的風(fēng)暴!

            在新聞單位干了6年,已是當(dāng)時最有名的記者之一。但是,由于發(fā)表了一篇得罪權(quán)要的文章,被迫告別原單位,奔往海南。

            那是一個事情很明顯的反貪污案件,但是,采訪卻遇到這樣那樣的壓力。開始進(jìn)入采訪的記者有一大幫人,到后來卻逐步退出。最后,差不多是我一人孤軍奮斗了。

            照一般的做法,此時怎么也應(yīng)該放棄,然而,僅僅因為一個最樸素的想法,讓我咬牙堅持到底。

            那個樸素的想法是:假如沒有一個人說,真相就有可能永遠(yuǎn)埋沒。

            結(jié)果可想而知。盡管數(shù)年后,被我曝光的對象,因為巨大貪污案,最終與其兒子雙雙被逮捕法辦,成為轟動全國的案件。而作為最早披露其問題的我,此時,卻不得不被迫離開那片我熱愛的土地,趕往中國最南端,那個還很偏僻荒涼的海島。

            那是一次狼狽而倉皇的“逃亡”,上島時,手中擁有的資金,才30元錢。

            當(dāng)時一碗面條就得5元錢。為吃第一頓飯,竟然在飯館門口猶豫了4個來回仍下不了決心。

            由于單位經(jīng)濟(jì)效益差,長期饑餓,有一次,竟然暈倒在地。為了補貼生活,只好嘗試做鹵雞爪去街邊賣,其結(jié)果是“投資”失敗,更添負(fù)擔(dān)。

            為了讓妹妹有錢能上大學(xué),也曾一咬牙,忍痛要將自己的第一本書稿連同冠名權(quán),一起賣給別人,深深體會到秦瓊賣馬的那種痛苦,那種“一分錢打倒英雄漢”的凄涼!……

            我在生活的谷底跋涉著,但是我把它當(dāng)成鍛煉我意志與品性的最佳機會,頑強地拼搏者、抗?fàn)幹N也幌嘈盼业娜松叩奖M頭,我相信自己還有重新站起的一天。

            果然,一年之后,我又被調(diào)進(jìn)中國青年報當(dāng)記者。1995年,在我再次贏得中國新聞獎不久,《中國記者》刊登了一篇報道我的新聞工作經(jīng)歷的文章——“心路與心力”。

            在這篇文章中,我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提出了一些觀點:記者的歷程,是心的歷程。記者的力量,是心的力量。好記者可以用體溫計量出來!

            在這篇文章里,還有我在人生低谷時寫的一首言志詩:

            登高豈羨他人富愛眾惟憎路不平

            夢斷南墻終不悔重提短劍覓長鯨

            現(xiàn)在,我已遠(yuǎn)離當(dāng)時生活的窘迫與各種壓力。然而,那一段在人生低谷中的體驗仍銘記在心。因為那一段難忘的日子,讓我從中悟出了這樣一些人生至理:絕不屈服,因為生活是常常想將人冷不防打得跪下去的。但是,倘若你不向自己屈服,也就不會有任何人能使你屈服。

            于是,讓我們掌握這樣一些生命智慧理念:

            .那沒有殺死我的,使我變得更加堅強

            人生無常,既有高峰也有低谷,既有輝煌也有慘淡。一個人內(nèi)在的潛能,在逆境中才會得到最大的激發(fā)。一個人從善的能力,往往也在與惡進(jìn)行搏斗的過程中壯大。這就是傳統(tǒng)智慧所指出的力量增長之道——“道力需要魔力催。”

            .欲治“逆境”,先治“逆心”

            挑戰(zhàn)逆境是每個人在生命中的必修課,幾乎所有的生命問題,都與會不會挑戰(zhàn)逆境的問題有關(guān)。許多自殺者,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由于缺少挑戰(zhàn)逆境的能力,而導(dǎo)致放棄生命。要超越“逆境”,必先超越“逆心”。“逆心”者,是對所面對的處境、所發(fā)生的事情,非理性地進(jìn)行抗拒、排斥的心。

            .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quán)力四.

            逆境讓人感覺的就是受苦。多年以前,我的父親給我講了這樣一番話:“一個人既然已經(jīng)在受苦,哭也好,罵也好,對克服困難毫無幫助。那就只能是徹底挺住。你沒有資格去悲觀。因為:此時假如你自己不幫自己,還有誰能幫你自己呢?”

            這句話的確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正因為受苦,你得比別人更加積極。

            .不要神化痛苦六.

            逆境之所以難以超越,往往與神化痛苦有關(guān)。

            一些在逆境中的人,一直強化自己的痛苦是“很大,很多”的,是“無法戰(zhàn)勝”的,“我完了……”,而且也要向所有人不斷宣示這一點,期望得到別人的同情與認(rèn)可。

            其實,任何痛苦都經(jīng)不住幾回日升日落。人們在逆境中的痛苦,往往是在一個低的層面上看待問題。假如你能夠站在更高層面來看待一時一地的痛苦,那些使你困擾和痛苦的情緒,就會煙消云散。

            要從逆境中走出,就必須去除對“痛苦”的神化。

            .開發(fā)你的“受苦潛能

            厭苦喜樂,是人的本性。但人們怕苦,除了不喜歡痛苦之外,還與低估自己受苦的能力有關(guān)。青年記者鄧小蘭曾經(jīng)說過一句有名的話:“人是有韌性的動物。許多你以為不能承受的痛苦,當(dāng)它真正來臨的時候,你不僅承受了,而且以更好的方式承受著。”

            其實,人對痛苦的承受是有潛力的,人只要敢于開拓這種潛能,說不定就會創(chuàng)造奇跡。

            .往前走,別欣賞那個坑

            人有可能在不經(jīng)意中摔跤,也有可能遭受意料不到的損失。大作家沈從文曾給大畫家黃永玉幾條人生忠告,第一條就是摔倒了趕快爬起來,不要欣賞你砸的那個坑。

            為何要趕緊往前走呢?因為既然已經(jīng)摔倒,記住這次摔跤的教訓(xùn)就行了,再繼續(xù)欣賞這個坑,顧影自憐,自怨自艾,于事無補,還把心情搞壞了;另外,這種欣賞會耽誤以后的路程,而且由于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再摔跟頭的概率反而會更大。

            勇于“從頭再來”的人,才具備做大事業(yè)的胸襟和氣魄啊!

            .學(xué)會“葛登式解脫法”

            此法為作家葛登所闡述,是一種全面性的精神重建的解脫法。

            葛登的精神之旅,有兩點最為重要:一是無動機的傾聽,這是一種“回歸零點”的狀態(tài),即不以好惡、不以目的為指導(dǎo)的心靈狀態(tài)。這樣可以改變你的“不由自主”的強迫狀態(tài),弱化心靈中病態(tài)的“興奮灶”。日本的森田療法,在這方面就有很成功的探索。

            二是檢討動機。人們往往容易美化自己的動機,實際上,許多事的出現(xiàn),并不是如你所美化的那樣有一個好的動機,它往往帶著你的自私、貪婪、偏狹……等等,因而使你處處受阻,并在潛意識中給你制造種種紛擾。當(dāng)你端正動機,逆境就容易變?yōu)轫樉场?span lang="EN-US">

            .最想放棄時,恰恰最不能放棄

            人在逆境這最容易起的念頭,就是放棄;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放棄。

            真正的成功者,總是勇于對放棄說“不”。他們總是會“守”,守得云開,守得霧散,在堅持中擁抱曙光。因為他們相信“成功就在下一次”,相信人生是一個個需要跳過的“坎”,闖得過去就意味著你上了一個臺階,闖不過去,就意味著成長的失敗。

            其實,當(dāng)你遇到人生的“關(guān)鍵”時刻,往往是生命的緊張和痛苦匯集到一起來的時刻,你必然會比平時感到加倍難受。這是好事不是壞事。如果缺少生命顫抖般的戰(zhàn)栗和掙扎感,那就意味著你還沒有觸及成長的關(guān)鍵點,最終就難以有所成就。所以請記住:在你最想放棄時,恰恰你最不能放棄。

            .“忍”字心上一把刀

            《觀微子》說:“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忍為奇力,絕非易事,但是,為了達(dá)到目標(biāo),則必須學(xué)會忍。

            所謂忍,就是當(dāng)你忍不下去的時候再忍一次。

            .生氣不如爭氣

            在我們沒有成功前,常常遭遇歧視、侮辱等不公對待,使我們既傷心又憤怒。但是,傷心也好,憤怒也好,都不解決任何問題。真正的做法,是自強自立,以實際行動來證實自己的不可輕視。

            十一.讓痛苦掘出生命的新水源

            羅曼·羅蘭說得好:“痛苦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水源。”

            面對逆境,單單痛苦無濟(jì)于事。惟有將痛苦升華,把自己的生命能量,轉(zhuǎn)移到更有創(chuàng)造性的地方去,才會有生命的另一重天地。

            失業(yè),是當(dāng)今人們最害怕的一件事。它不僅給當(dāng)事人帶來壓力和痛苦,甚至還有可能促使一些人走上自殺道路??墒悄阆氲竭^嗎?有一位中年女性,因為失業(yè),就拿起了筆,結(jié)果成為當(dāng)今世界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你知道她是誰嗎?她就是J·K羅琳——享譽世界的《哈里·波特》的作者!

            遭遇逆境的人,應(yīng)該感謝逆境的積極作用。因為,假如沒有與逆境面對面挑戰(zhàn)的經(jīng)歷,就未必能開創(chuàng)生命的新機,人生也未必能達(dá)到那樣的高度!

          第十六章 無畏地面對死亡

          清晨,看到母親燦爛的笑容,我再次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力量與偉大。

            在我們家中,母親是文化水平最低的人,除了讀夜校時念了幾個字,大體能將我們家里每個人的名字寫出之外,她就談不上什么知識了。然而,母親有一些非常難得的長處:一是慈祥善良,二是樂觀。她不僅對我們?nèi)胰耸沁@樣,而且對所有的人都一樣。

             還是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以她的樂于助人,贏得了許多人的尊敬。尤其是對那些殘疾人、老人和孩子,她總是以最大的愛心,給人無比的溫暖。其中,最使我難忘的,是對那些垂死的老人。

            村里總有一些貧困的老人,有的沒有子女,有的子女不孝敬;有的子女即使孝敬也沒有能力。這樣,母親往往在他們?nèi)松詈蟮娜兆永铮o他們最大的溫暖。即使自己家里再沒有錢,母親也要想法給他們弄些好吃的;即使自己有再多的事做,母親也要擠出時間來,與他們聊天,寬慰他們,讓他們開心。而最難得的是,這些老人過世之后,與他們非親非故的母親,經(jīng)常要做一件一般人無法做到的事:幫他們洗最后一個澡,然后入殮,讓他們好好地上路。

            她這樣做,從來沒有想到得到什么回報。實際上,也從來不會得到什么回報。

            母親年輕時很漂亮,但那時候她就開始這樣為人服務(wù)。這似乎與她的形象很不相稱。但是,她這樣一做就是幾十年。她說,僅僅是覺得別人實在可憐,能夠讓這些老人如此告別世界,她才有些心安。

            我16歲離開家鄉(xiāng),一年往往就回一次家。前不久我回家,正好又遇到村里一位老人剛剛?cè)ナ?。盡管這位老人有自己的子女,但是他們卻畏懼死人,不愿意為老人入殮前洗澡。母親得知這一消息,深深嘆了一口氣,關(guān)上門,又往那家走去。

            那位老人的情況我很清楚。在人生最后的幾年,貧病交加,連吃一頓好的飯菜都難。只有母親,不僅經(jīng)常對他問寒問暖,而且,還經(jīng)常弄點好的給他吃。

            有一天,母親在山坡邊干活時,被毒鋒螯了,人事不知,被送往醫(yī)院搶救。這位老人誤認(rèn)為母親生命遭遇不測,就一邊拖著病弱的身體跌跌撞撞往醫(yī)院趕,一邊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她是怎么也不能死的呀!要死就死我呀!”

            媽媽被搶救過來。這位老人聞訊后,再一次喜極而泣。而現(xiàn)在,這位老人也去了。

            每次送走一位老人的時候,母親的情緒都十分低落,都會發(fā)出一些人生無常的感慨。

            這一天晚上,母親一如往常地為這位老人洗澡、入殮,很晚才回來。在和我們相待在一起時,她同樣感慨了一聲:“唉,看到這個樣子,真是覺得人生其實沒有多大意思啊——不管怎么樣的人,最后都得走。”

            母親的話,使我們再次深感到死亡的重壓。

            當(dāng)晚,我們沉沉入睡,第二天早上一起來,還能感到心靈上的一種巨大壓抑。然而,當(dāng)我再次看到母親時,不得不震驚她的表情。她早早就已起來,正在為我們準(zhǔn)備早飯。面對著一個個孩子,她滿臉都是燦爛的歡笑。我真有點認(rèn)為自己看錯了眼:眼前這一個滿臉歡笑的母親,與昨晚那個感慨生死無常的母親,怎么相差這么大呢?那一天,母親都是一直歡笑著,似乎昨晚的那一幕,根本沒有發(fā)生。

            我知道,即使有同樣的老人去世,母親也會主動為他們服務(wù),也會有同樣傷感的感慨。

            我更知道,當(dāng)干完這一切之后,母親還會快快樂樂地生活,以她的歡笑,去面對生活的一切。

            我進(jìn)一步的想:我們有多少人,整天在躲避著死亡,怎么可能像母親那樣,不只一次地與死去的人那樣相對。

            因為只要相對,就會害怕死亡的威脅。對死亡的恐懼,就有可能主宰心靈。

            母親并不是神,她也是一個十分平凡的人。在她與一個個死人相對的時候,她怎么會沒有對死亡的恐懼呢?但是,母親勇敢地一次一次面對著恐懼,終于戰(zhàn)勝了恐懼。

            最平凡不過的母親,以她的親身示范,給我樹立了一個最不平凡的人生感悟:熱愛生,但絕不畏死!

            父親教我不畏懼生。

            母親教我不畏懼死。

            于是,讓我們掌握這樣一些生命智慧理念:

            .熱愛生,但絕不畏死

            古往今來,千萬人有千萬人不同的生活,但不管怎樣不同,有一點是相同的: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生死。在如何面對死亡,并戰(zhàn)勝死亡恐懼方面,優(yōu)秀的人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jīng)驗:真正早日面對死亡,不僅會發(fā)現(xiàn)死亡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可怕,而且,當(dāng)他們從對死亡的恐懼心態(tài)中解脫出來,就會從此產(chǎn)生生命的新機。

            .接受死亡的現(xiàn)實,反倒會減少對死亡的恐懼

            人害怕死亡,卻無法阻擋它的到來。不面對死亡,并不意味著死亡不會發(fā)生。其實,只要勇于接受,反倒會減少對死亡的恐懼。

            .逼迫自己多次面對,就會覺得死亡并沒那樣可怕

            死亡和解脫的修行難,關(guān)鍵就難在人們甚至都不愿正眼注視他。正如一位西藏大師所言:我們越拖延對死亡的正視,就越對它無知,恐懼和不安全感的陰影就會縈繞腦際。我們越想逃避那種恐懼,它就會變得越可怕。

            根據(jù)弗洛伊德的理論,人有避苦趨樂的天性。因此,對于能夠喚起使他痛苦的東西,總是想不去面對。但是,許多問題,越是不去面對,在下意識中對人的傷害反倒越深。

            因此,不如干脆站著不動,多花點時間,多拿點勇氣去面對它。面對它的次數(shù)多了,它給帶來的痛苦與傷害就少了。

            .辯證地看待生死

            有死才有生,這是一個誰也改變不了的規(guī)律。我們之所以具有生命,正是由于有以往生命的消失。新陳代謝,自然規(guī)律。既然這樣,我們對輪到自己告別世界的命運,又何怨之有呢?

            必須辯證來看待生死。西方一位哲人曾經(jīng)寫過這樣一句名言:“上帝會嫉妒人,因為人都會死,而他想死都死不了。”

            一個人,即使他再偉大、再有本領(lǐng),惟一能做的事,就是把自己擁有的這一生過好。當(dāng)自己必須離開這個世界時,就帶著欣慰的微笑,無怨無悔地離開。

            生命就像一個大舞臺,當(dāng)我們登場時,就盡量將角色演好。當(dāng)?shù)搅宋覀冄莩鼋Y(jié)束時,就該高高興興地走下舞臺,讓新的演員登場。

            不好好活,活再久也是行尸走肉。真正好好地活,一輩子就已足夠!

            .在宇宙的范圍內(nèi)來看生死

            人之害怕死亡,往往是由于自我意識過強??床坏狡鋵嵢艘彩谴笞匀坏囊徊糠帧D銇碜杂钪?,最終你還要歸于宇宙。你的回歸,也不過是回復(fù)你的根本。想到你的死亡,不過也是一種類似“回家”的歷程,自然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讓我們從一則禪宗故事中得到啟示吧——

            在大海里,有一朵小浪花,十分苦惱地對大浪花說:“你這么雄壯,而我這樣弱小,你真幸福,我多不幸??!”

            大浪花回答說:“你這樣說,因為你沒有找到你的本質(zhì)。知道你的根本是什么嗎?”

            “那么,我的根本是什么呢?”

            “你就是水?。?#8221;

            小浪花一聽,再也不痛苦了,于是高高興興地體驗作為小浪花的一刻。

            六.適當(dāng)?shù)男撵`轉(zhuǎn)換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認(rèn)識。如認(rèn)識到在死亡時,意識與死亡的不相關(guān)性,就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暗示方式。古希臘哲學(xué)家伊壁鳩魯,就以這種方式來戰(zhàn)勝死亡恐懼:

            “當(dāng)我們存在時,沒有死亡;當(dāng)有死亡時,我們已不存在。”

            .為心愛者奉獻(xiàn)

            我們不僅僅是為自己活著,而且還要為自己心愛的人活著。甚至為心愛的人活著的重要性,還要遠(yuǎn)遠(yuǎn)高于自己。于是,當(dāng)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可以無怨無悔地,為自己心愛的人奉獻(xiàn)自己的生命。死并不那么可怕,只要死得有價值。

            .從事某一“不朽”事業(yè)

            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當(dāng)生命結(jié)束時,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還在繼續(xù)發(fā)展,乃至是一種偉大而不朽的事業(yè),這就有理由沒有遺憾地離開。這是許多志士仁人戰(zhàn)勝死亡恐懼最通常的方式之一。

            .從榜樣處吸取力量

            死亡并不只是落在我們身上,在我們之前,就有許多人經(jīng)歷過生死。其中有些人,當(dāng)生命的極限時刻到來時,非常坦然而平靜。想想他們?yōu)槲覀儤淞⒌陌駱?,自然能夠增加我們面對死亡的勇氣?span lang="EN-US">

            如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蘇格拉底,因為自由發(fā)表思想,被判死刑。他一點也不恐懼,從容就義。他十分平靜地喝下毒藥。在臨死之前,他想起欠了某人一只雞沒有還,趕快打起精神,叮囑弟子記得還,然后心無掛礙地死去。這種大無畏的風(fēng)范,不正是十分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嗎?

            .去掉高人一頭的自大感

            面對死亡,別把自己看得高過他人。高過他人的自大感,最會給人帶來面對死亡的困擾。這種人要找到戰(zhàn)勝死亡的勇氣,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必須從自己的意識和潛意識中,徹底去除自己高人一頭的念頭,讓自己向“一般”的人學(xué)習(xí),像“一般”的人那樣去思考,到最后把自己變?yōu)檎嬲?#8220;一般”。

            十一.接受最壞情況,反倒有可能擊退死神

            經(jīng)常有這樣的情況:有一些人得了病,本來心靈上沒有什么負(fù)擔(dān),但是由于有人告訴他是得了一種重病,便給他巨大的心理打擊,于是他很快消沉衰退,乃至死亡。與此相反,有的人即使遇到最殘酷的情況,由于他們勇于面對,勇于挑戰(zhàn),結(jié)果戰(zhàn)勝了命運。不僅在之后的人生歲月中過得燦爛輝煌,而且反倒擊退了死神的威脅。

            如英國科學(xué)家霍金。21歲時患上重病,醫(yī)生說他至多只能活2年半。他卻想:命運最壞也不過如此,在這2年半內(nèi),我要努力做些有意義的事,結(jié)果不僅寫出《時間簡史》等享譽全世界的科學(xué)著作,而且過了許多年還活在世界上!

            我們無法避免死亡,但是,在蔑視死亡并與死亡搏斗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戰(zhàn)勝對死亡的恐懼,而且還能創(chuàng)造生命的真正意義!

          第十九章 達(dá)者的生命境界

          古印度有個故事,說佛駝為了消除人間的痛苦,就從人間選了一百個自認(rèn)為最痛苦的人,讓他們把各自的痛苦寫在紙上,然后,佛駝?wù)f:"把你們手里的紙條互相交換一下"這一百個人交換過手里的痛苦后,紛紛傳出驚訝的叫聲,又都爭著去別人手里搶回自己原來的痛苦

          一個身體殘疾的人,以為自己是最痛苦的人。有一天,他在醫(yī)院裡碰到一個身患絕癥的人,而且癌癥已經(jīng)到了晚期。一想到死,這個殘疾人嚇出一身冷汗。這時他才感覺到,雖然自己肢體殘疾,但照樣可以活著。每天都能享受燦爛的陽光,欣賞美麗的景色。還有那麼多的親情、友情和同情,給自己帶來了不盡的快樂。

          一個身患絕癥的人,以為自己是最痛苦的人。為此,他整天唉聲嘆氣,愁眉苦臉,飯也不想吃,話也不願說。難道剛剛五十歲,就這樣告別人生嗎?後來,他發(fā)現(xiàn)得他這種病的,還有很多是三十歲和二十歲的人。再想想在事故中喪生的年輕人,頓時覺得,即便自己馬上走了,也沒有遺憾,因為已經(jīng)充分享受了生活。

          一個身無分文的年輕人,以為自己是最痛苦的人,一個老頭走過來對他說:「挖掉你一個眼睛,給你一萬元,你幹嗎?」年輕人一愣,立即回答:「不幹!」「砍掉你一個胳膊,給你十萬元,你幹嗎?」「不幹!」「鋸斷你雙腿,給你五十萬元,你幹嗎?」「不幹!」「讓你現(xiàn)在死去,給你一百萬元,你幹嗎?」「不幹!堅決不幹!」老頭說:「你已經(jīng)是個『百萬富翁』了,為什麼還說自己一無所有?」年輕人醒悟了,馬上信心百倍地去尋找新工作。

          一個剛剛失戀的人,以為自己是最痛苦的人。外出散心時,在一個村旁遇到一個看魚塘的老漢。老漢說:「我今年六十歲了,最大的痛苦,就是至今沒有討到老婆。像我這樣的老光棍,我們村裡還有二十多個。我的條件並不高,只要是女人就行??墒侵两?,沒有一個人願意嫁給我??磥恚疫@一生,是注定要在孤獨中度過了。」

          一個連續(xù)十年職務(wù)沒有升遷的人,以為自己是最痛苦的人。一起大學(xué)畢業(yè)的同學(xué),一塊參加工作的同事,很多都已提升到縣處級。而他,卻仍是機關(guān)裡的一般幹部。吃飯沒有酒,出入沒有車。同學(xué)聚會的時候,因為職務(wù)最低,只能坐在最下席。但當(dāng)金融海嘯到來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沒有工作的人,夢寐以求的就是到機關(guān)當(dāng)公務(wù)員。

          一個大學(xué)畢業(yè)幾年仍沒有找到工作的人,以為自己是最痛苦的人??墒撬麃K不知道,那些沒有考上大學(xué)的人,比他不知要痛苦多少倍。他們或者在農(nóng)村種地,或者在工地幹活,能在工廠裡當(dāng)個操作工,就心滿意足了。

          成功之上還有成功,痛苦之下還有痛苦。到任何時候,都不要以為自己是最痛苦的人。而且,生命中的每一種痛苦,都是成長的代價和成功的成本。

           每人都有自己的痛苦,那是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人生觀等等的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痛苦都不一樣.而且當(dāng)別人的痛苦比你的更

          ,更大時,想比之下你的那點痛苦就顯的很微小了,只是以前為什么沒意識到呢?你總是睜著眼睛羨慕別人呢?

           人往往會有一種奇怪的心理,那就是容易站在自己正在遭受磨難的立場上去揣想別人,總覺得

          別人比自己過得消遙,幸福,而自己卻是世界上最晦氣,最不幸的人."上帝散布給人間苦難和陽光一樣的均等",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活的容易,更沒有一個人整日為鮮花和掌聲所環(huán)繞,你所看到別人臉上的歡笑,只是一種表象,誰又能體會和理解別人背后的痛苦呢?

          因此不要在抱怨命運的不濟(jì)了,安于自己所處的境地,然后去努力去抗?fàn)?/span>,讓時間慢慢地將心中

          的痛苦化解,這是每個人所應(yīng)該也必須做的.

          人有一種很奇怪的心理,那就是往往站在自己正在遭受磨難的立場上去猜想別人,覺的別人都

          比自己過的逍遙,幸福,相比之下,自己則成了世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了。下面有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很久以前上帝為了消除人間的疾苦,就從人間選了100個自認(rèn)為最痛苦的人,上帝讓他們把各自的痛苦都寫在紙條上。等大家都寫完以后,上帝說:“現(xiàn)在把你們手里的紙條相互交換一下。這一百個人同時交換了自己的痛苦后,紛紛發(fā)出驚嘆,然后又爭著去別人手里搶回了自己的痛苦。
              
          這其中有兩層含義:第一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人生觀等等是不同的,所以每個人的痛苦是不一樣的;第二就是別人的痛苦比自己更大更多,相比之下,你的那點痛苦就顯得橫渺小了。只是你以前為什么沒有意識到呢?為什么要老瞪著眼睛羨慕別人呢?
              
          人不同于動物,人很善于偽裝和粉飾,包括粉飾自己的痛苦和憂傷。我們在交往中要顧及別人的感受,更要在乎別人的評價,所以才將自己身上最絢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而把最深切的痛苦留給自己去品嘗了。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活得容易,更沒有一個人整日為了鮮花和掌聲所環(huán)繞,你所看到別人臉上的歡笑,只是一種外在的表現(xiàn),是遮掩在漂亮外衣之下的一種無奈而又不得已的假象!
               大家知道了這一點就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命運不好了。安于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努力著,抗?fàn)幹寱r間去慢慢地將心中的痛苦化解,才是你現(xiàn)在應(yīng)該去做得。

          有這么一種人:他們雙眼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霧,雙手能抓到問題的根本,處理問題得心應(yīng)手;在別人認(rèn)為無法處理的阻力處,他們總能夠巧妙地化解和躲過;當(dāng)別人將那些看得很重要的東西牢牢緊握時,他們卻可以在瞬間放棄,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的放棄,是真正的睿智。

            他們永遠(yuǎn)樂觀、曠達(dá),生命于他們從來就不是負(fù)擔(dān),而是仿佛置身于天堂。當(dāng)生命結(jié)束之時,他們絕無悲凄留戀之感。

            這與其說他們是一種十分健康的生命狀態(tài),毋寧說是一種生命的境界。

            我們來看兩個故事吧。第一個是關(guān)于和尚的:

            坦山和尚和另外一個和尚走到一條河邊。一陣大雨將橋沖走了,只能涉水而過。

            這時,一位漂亮的婦人正好走到河邊。她說有急事必須過河,但她怕被河水沖走。

            于是,坦山和尚立刻背起婦人,涉水過河,把她安全送到對岸。

            他和另外那個和尚默不作聲地走了好幾里路。那個和尚終于忍不住了,便對他說:

            “我們和尚是絕對不能近女色的,剛才你為何背那婦人過河呢?”

            坦山和尚淡淡地回答:“啊,你說的是她呀。我在好幾里路之前就把她放下來了,你到現(xiàn)在還背著她嗎?”

            下面這個故事,是關(guān)于20世紀(jì)最偉大的科學(xué)家愛因斯坦的:

            愛因斯坦一向衣著隨便。一次,他穿著一件破大衣在街上走,一位朋友見了,十分驚訝地問他為什么不換件新大衣?愛因斯坦幽默地說:“反正這里沒人認(rèn)識我,換不換新大衣有什么關(guān)系?”

            幾年后,愛因斯坦已經(jīng)成為了舉世聞名的科學(xué)家。這位朋友又在街上碰到了他,發(fā)現(xiàn)他還是穿著那件破大衣,于是說:“您怎么還穿著這件大衣,這跟您的身份太不相符了吧?”

            愛因斯坦說:“用不著,反正這里的人都認(rèn)識我了。”

            這兩個人物,都代表著一種與常人大不一樣的生命境界,不妨將他們稱為“達(dá)者的生命境界”,對于在當(dāng)今社會因為盲目競爭導(dǎo)致痛苦的人來說,他們有著很直接的指導(dǎo)意義。

            于是,讓我們掌握這樣一些生命智慧理念:

            一.東方智慧的精華二.達(dá)者就是一邊進(jìn)取,一邊去粘解縛,從而得到人生的整體豐盈,獲得潛能最大實現(xiàn)的人。從最完整的意義上來講,達(dá)者應(yīng)該包括如下三方面:

            (一)對生命根本大道的通達(dá)

            他們知道生命的珍貴,也懂得生命的局限,因此在生活中,時刻把握根本,不至于被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束縛住,更不會破壞自己生命的根本。

            (二)“零阻力”的曠達(dá)

            生活在海闊天空的世界里,總有一種拿得起、放得下的氣魄,不管生活中和心靈中有什么阻力,都能夠巧妙地化解。

            (三)內(nèi)在潛能的達(dá)成

            由于他們能夠積極而謹(jǐn)慎地讓自己的內(nèi)在長處與外在的優(yōu)勢實現(xiàn)最理想的結(jié)合,所以,其內(nèi)在的潛能,就能達(dá)到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

            達(dá)者東西方都有,但是從概念上而言,西方卻無這樣的概念,而在東方,這樣的人卻是智者的楷模。實際上,是東方人生智慧的精華。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首先必須明確:達(dá)者不是隱者,不是出家人,而是積極入世者。他們懷出世之想,做入世之事。而他們的入世,又有著一種心靈自由。

            正如禪宗所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

            禪宗的關(guān)鍵特點是,在于入世時又保持自由心靈。即真正自由的心靈,并不是在與世隔絕的地方,而只有在滾滾紅塵中經(jīng)受住考驗,才行。而真正的自由,并不是要你躲開充滿矛盾與困惑的世界,也不是要你面對這一世界而沒有任何情感,而是心上能夠做主、能對心靈做主,并發(fā)揮大慈大悲的精神,普度有情。

            .“解粘去縛”的自由心靈.

            達(dá)者都有一顆“不粘”的心靈。所謂“粘”,就是心靈被動地屈服于對象,失去自主。尤其是對于名利等欲望,緊抓不放,過于執(zhí)著,其結(jié)果是梅拉妮·貝提在《無所執(zhí)泥》中所描述:“我們想要控制的東西,控制了我們的生命。”

            達(dá)者的特點之一,就是“解粘去縛”。它把心靈的自由和自主,看得比任何其他事都重要。不粘就是“放下”,但真正的不粘,是要將“放下”的念頭也放下。這樣才會有最徹底的心靈自由。

            .自然之道,至高之道.

            人人都希望真理在自己一邊,但并不是人人都希望自己站到真理那一邊去。

            缺乏智慧的人,總是要世界圍著自己轉(zhuǎn)。然而,真正的達(dá)者,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意志與智慧,但一定是建立在符合自然之道的基礎(chǔ)上。他們放棄僵硬的主觀意志,來適應(yīng)萬物。這就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著自然法則去行事,順勢而為。

            .何處不是“最好”.

            達(dá)者具有一種最積極的心態(tài)。所以,他們總能在他人忽略和輕視的地方,處處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出“最好”來。他們認(rèn)為人人都有最好的一面;處處都是最好的地方。任何地方都是最好的地方,任何時間都是最好的時間。

            十一.山無常勢,水無常形,善變者勝十二.

            曾經(jīng)協(xié)助豐臣秀吉統(tǒng)一全日本的大將軍黑田孝高,善于用水作戰(zhàn),曾經(jīng)用水攻陷了久攻不下的高松城,因此,在日本歷史上有“如水”的別號。他曾經(jīng)寫過“水五則”:

            1.自己活動,并能推動別人的,是水。

            2.經(jīng)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

            3.遇到障礙物時,能發(fā)揮百倍力量的,是水。

            4.以自己的清潔洗凈他人的污濁,有容清納濁寬大度量的,是水。

            5.汪洋大海,能蒸發(fā)為云,變成雨、雪,或化雨為霧,又或凝結(jié)成一面如晶瑩明鏡的冰,不論其變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水的智慧”是一種很高超的智慧。固然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但最值得學(xué)習(xí)的一點是:水沒有一定的形態(tài),但善于變化,最后能取得勝利。

            這個世界并沒有阻力,只有不知道像水一樣變化的人。

            十三.以柔克剛十四.

            弱與強是一對辯證關(guān)系,一般人只重視以力對力,結(jié)果往往吃力不討好;而達(dá)者卻會舉重若輕,那就是以柔弱勝剛強。

            如魏征在朝廷上與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太宗拂袖而去,在后宮憤憤地自言自語道要殺掉他。長孫皇后聽后立即向太宗叩首道賀:“我聽說,明君之下才會有忠直的臣子?,F(xiàn)在魏征敢于直言進(jìn)諫,是因為陛下賢明之故,我怎能不慶賀呢?”太宗一聽,立即轉(zhuǎn)怒為喜,對魏征進(jìn)一步重用。

            .因勢利導(dǎo)

            與以柔克剛相類似的,是因勢利導(dǎo)。它強調(diào)的是:要因外面的“勢”,而采取各種“利”(利益、權(quán)利、好聽的話等等)引導(dǎo)之。

            .有貪就瞎,有掛礙就滯

            達(dá)者不是反對人追求,而是要人不貪;也不是反對什么事都不動心,而是不要人心有“掛礙”。因為有貪就瞎;有掛礙就滯。貪婪必然導(dǎo)致“我執(zhí)”,一執(zhí)著,就易導(dǎo)致心靈的“掛礙”和“滯”。

            我們要勇于抵擋誘惑,敢于放棄非分之利益,貪小失大,后果必然可悲。應(yīng)該學(xué)習(xí)達(dá)者,他們對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絕不貪圖,甚至對自己能得到的東西,有時也謹(jǐn)慎地推托。

            我們應(yīng)戒除任何貪念。這些貪念不僅包括功名利祿。如果我們都做到這個守則的要求,就已經(jīng)是相當(dāng)高的境界了。

            .告別“貼標(biāo)簽”的人生

            有不少人過的是所謂“貼標(biāo)簽”的人生。即凡事都有個百分之百的標(biāo)準(zhǔn),違背一點都不行。而達(dá)者重視成功的本質(zhì)高于形式,不為“標(biāo)簽”束縛。

            中國的儒家將這種狀態(tài)稱為“君子不器”,強調(diào)在許多情況下,要識大體,看根本。

            真正的達(dá)者,絕不當(dāng)“標(biāo)簽”的奴隸!

            十一.上岸后,不要還緊抱木筏不放

            這個理念來自佛祖的一次講道,大體意思是這樣:

            一個人走到河邊,沒有橋,很難過河。后來,扎了一個木筏,順利過河了。

            那么,上岸以后,對這個木筏該如何處理呢?

            難道因為自己利用它取得過成功,就應(yīng)該繼續(xù)扛著它前進(jìn)嗎?

            或者,因為它曾經(jīng)對自己有幫助,由于情感的原因,舍不得放下嗎?

            佛祖的質(zhì)問十分引人深思:因為生活中,的確存在太多這種上岸后還背著木筏前行的人!許多本來取得偉大成就的人,后來犯下許多錯誤,就是在于以過去的成功經(jīng)驗來繼續(xù)指導(dǎo)以后的行為;而許多大企業(yè)之所以最終失敗,就是因為事業(yè)到了巔峰以后,不再積極進(jìn)取,而只是膜拜輝煌的過去!

            十二.活用“奧克姆剃刀”

            在西方哲學(xué)史上有一著名典故——奧克姆剃刀。哲學(xué)家奧克姆針對中世紀(jì)的經(jīng)院哲學(xué)十分不滿,認(rèn)為其只限于繁瑣的概念演繹,卻丟棄了問題的根本,故提出要用“剃刀”將不必要的東西大大除掉。

            其實,不僅思想需要這樣的“剃刀”,生命更需要這樣的“剃刀”。一個真正的達(dá)者,總是勇于去掉身上那些與生命根本無關(guān)的東西。

            十三.“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這是著名詩人徐志摩的詩,呈現(xiàn)出一種十分瀟灑的境界。從智慧的角度來借用這句詩,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達(dá)者勇于告別的態(tài)度。

            丟棄擁有的東西是不容易的,但是一個真正的達(dá)者,應(yīng)該保持一種對喪失的接受。學(xué)會對喪失的接受,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危機。同時,還特別有利于在不得不面對自己和親人死亡時,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承擔(dā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妙語輯錄
          在路上|人生這列火車
          經(jīng)典佛語100句,找回內(nèi)心的寧靜
          [轉(zhuǎn)載]活在當(dāng)下樂在當(dāng)下行在當(dāng)下
          人生智慧:人,大事難事,看擔(dān)當(dāng),逆境順境,看胸襟。
          我喜歡的說說集錦(四十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