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文心雕龍——諸子第十七》作者:劉勰

          【原文】
          諸子者,入道見志之書。太上立德,其次立言①。百姓之群居,苦紛雜而莫顯;君子②之處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達(dá)③,則炳曜垂文,騰其姓氏,懸諸日月焉。昔風(fēng)后力牧伊尹④,咸⑤其流也。篇述者,蓋上古遺語,而戰(zhàn)代所記者也。至鬻熊⑥知道,而文王咨詢,余文遺事,錄為鬻子。子目肇始,莫先于茲。及伯陽⑦識禮,而仲尼訪問,爰序道德⑧,以冠百氏⑨。然則鬻惟文友,李實孔師,圣賢并世,而經(jīng)子異流矣。

          【注釋】
          ①立德,立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碧?,最上等。
          ②君子:有道德、智慧的人物,主要指封建士大夫。
          ③特:不同尋常。達(dá):顯名。
          ④風(fēng)后、力牧:傳說中
          黃帝的臣子。伊尹:商朝的開國功臣。
          ⑤咸:都、皆。
          ⑥鬻熊:周文王時人,楚國的祖先。
          ⑦伯陽:
          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伯陽。
          ⑧道德:指《道德經(jīng)》。
          ⑨百氏:諸子百家。

          【譯文】
          《諸子》是對道有很多認(rèn)識,又表現(xiàn)自己志趣的書。古人認(rèn)為,人第一位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著書立說。老百姓們?nèi)杭幼?,在紛雜的人群中難以顯露出名;有教養(yǎng)的君子的立身處世,所怕的是聲名德行不能彰明昭著。只有才華出眾之人,才能才華照耀,文章留世,使其聲名傳布,如同日月高懸。從前黃帝的臣子風(fēng)后、力牧,商湯的臣子伊尹,都是這一流的人物。風(fēng)后、力牧、伊尹等人作品,大概是上古遺留下來的話語,經(jīng)戰(zhàn)國時代人的記述而成篇的。到了后來鬻熊通曉道,周文王向他請教,傳下來的文辭事跡,經(jīng)記錄下來,成為《鬻子》這部著作。子的名目就是從此開始的,沒有比這更早的了。及至春秋時代,老聃精通禮儀,
          孔子知道后便去訪問請教,于是作了《道德經(jīng)》,成為百家中的開端。那么鬻熊是周文王的朋友,李耳是孔子的老師,在圣人和賢者同一時代的時候,他們的著作已經(jīng)分成經(jīng)書和子書不同的流派了。

          【原文】
          逮及七國力政,俊乂①蜂起。孟軻膺儒以磬折,莊周述道以翱翔②;墨翟執(zhí)儉確之教,尹文課名實之符③;野老治國于地利,騶子養(yǎng)④政于天文;申商刀鋸⑤以制理,鬼谷唇吻⑥以策勛;尸佼兼總于雜術(shù),青史曲綴⑦以街談。承流而枝附者,不可勝⑧算,并飛辯以馳術(shù),饜⑨祿而余榮矣。暨于暴秦烈火,勢炎昆岡⑩,而煙燎之毒,不及諸子。逮漢成留思11,子政讎校,于是七略12芬菲,九流鱗萃13,殺青所編,百有八十余家14矣。迄至魏晉,作者間出,讕言15兼存,瑣語必錄,類聚而求,亦充箱照軫矣。

          【注釋】
          ①俊乂(yì):俊杰。
          ②莊周:即莊子,戰(zhàn)國道家代表。翱翔:飛翔,指莊子追求逍遙自在的生活。是空想。
          ③尹文:即尹文子,戰(zhàn)國時期名家代表,主張名和實要相符合。課:核對。名實:名稱和實際。
          ④騶(zōu)子:陰陽家騶衍,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通過講自然界的陰陽變化來講政治。養(yǎng):治,教。
          ⑤申:申不害,戰(zhàn)國
          韓昭侯的相,法家。商:商鞅,戰(zhàn)國秦孝公的相,法家。刀鋸:刑具。
          ⑥鬼谷:即鬼谷子,縱橫家。相傳是縱橫家蘇秦、張儀的老師,他們兩人都靠口舌游說取得功名。唇吻:嘴唇,指縱橫家的口才。
          ⑦青史:相傳是春秋時晉國史官董狐的后代,小說家。曲綴:詳記。
          ⑧勝:盡。
          ⑨饜(yàn):滿足。
          ⑩勢炎昆岡:有玉石俱焚之意。炎,焚燒。昆,昆侖山,昆侖山盛產(chǎn)玉。岡,山脊。
          11漢成:西漢成帝,曾派陳農(nóng)到各地搜求書籍。留思:關(guān)心。
          12《七略》:
          劉向父子編的圖書分類著作,有《輯略》《六藝略》《諸子略》《

          賦略》《術(shù)數(shù)略》《兵書略》《方技略》。芬菲:花草茂盛,指好作品。
          13九流:九家,即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萃:聚集。
          14百有八十余家:依據(jù)《七略》寫的《漢書·藝文志》說“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實際是一百九十家。
          15讕言:虛妄的話。

          【譯文】
          到了戰(zhàn)國,憑借武力征伐,豪俊杰出的人才紛紛涌現(xiàn)。孟軻信奉儒家學(xué)說,對它非常尊崇,莊周闡述道家學(xué)說,墨翟執(zhí)行勤儉刻苦的生活教義,尹文子考核名和實是否相互符合,農(nóng)家主張治理國家要強(qiáng)調(diào)地利,騶子主張養(yǎng)治國政要結(jié)合自然變化,申不害、商鞅主張用刑名法術(shù)來治理國家,鬼谷子又主張以口舌辯論建立勛業(yè),尸佼則總括各種學(xué)術(shù)學(xué)說,青史子瑣細(xì)的連綴起各種街談巷議。諸子百家繼承他們的流派,像枝條附著于主干上一樣,多的數(shù)不清,都是飛揚雄辯、縱橫馳騁的發(fā)揮各自的學(xué)術(shù),滿足于飽食俸祿而又能留下光榮的名聲。到了暴虐的秦始皇焚書,火勢像要焚毀昆侖山那樣玉石俱焚了,可是這火并沒有殃及諸子的著作。到了西漢成帝關(guān)心古籍,令劉向整理校對,于是總括群書的《七略》便出現(xiàn)了,十家九流的著作像魚鱗一樣匯集在一起,編訂的書目共有一百八十余家。到了魏晉時代,作者輪替出現(xiàn),虛妄不可信的話兼而存之,瑣碎語言也必記錄,如把這類書籍分類聚集起來,也可以裝滿幾個車廂了。

          【原文】
          然繁辭雖積,而本體易總,述道言治,枝條五經(jīng)。其純粹者入矩,踳駁①者出規(guī)。禮記月令,取乎呂氏之紀(jì);三年問喪,寫乎荀子之書:此純粹之類也。若乃湯之問棘,云蚊睫有雷霆之聲②;惠施對梁王,云蝸角有伏尸之戰(zhàn);列子③有移山跨海之談,淮南有傾天折地之說:此踳駁之類也。是以世疾諸,混洞虛誕④。按《歸藏》⑤之經(jīng),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⑥,嫦娥奔月。殷湯如茲,況諸子乎?至如商韓⑦,六虱五蠹,棄孝廢仁,轘藥⑧之禍,非虛至也。公孫之白馬孤犢⑨,辭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鳥,非妄貶也。昔東平⑩求諸子史記,而漢朝不與;蓋以史記多兵謀,而諸子雜詭術(shù)也。然洽聞之士,宜撮綱要,覽華而食實,棄邪而采正,極睇參差11,亦學(xué)家之壯觀也。

          【注釋】
          ①踳(chuǎn)駁:錯亂。踳,錯;駁,色雜。
          ②“湯之問棘”二句:《列子·湯問篇》載殷湯問夏革:遠(yuǎn)古時候有生物嗎?夏革回答說小蟲焦螟住在蚊子的眼睫毛上,耳朵最靈的師曠夜晚也聽不見它們的聲音。只有黃帝和容成子在崆峒山上齋戒三月后,才能看見它們的形狀像嵩山的山坡,聽見它們的聲音如雷鳴。棘,傳說殷湯時賢人,亦名夏革。
          ③列子:其書講到“愚公移山”的寓言和“龍伯國巨人跨?!钡墓适?。
          ④混:雜。洞:空。虛:不實。誕:怪涎。
          ⑤《歸藏》:殷商時代的《易經(jīng)》。
          ⑥羿斃十曰:羿,古代傳說中的神射手,傳說他曾射下十個太陽。
          ⑦商韓:指戰(zhàn)國商鞅的《商君書》和
          韓非的《韓非子》。《漢書·藝文志》中將二書列入法家。
          ⑧轘(huàn):用幾輛車子把人分裂的刑法,商鞅被車裂而死。藥:毒死,韓非被囚禁后,
          李斯賜給毒藥,逼他自殺而死。
          ⑨公孫:
          公孫龍,戰(zhàn)國時趙國詭辯家?!读凶印ぶ倌帷份d其詭辯的命題是“白馬非馬”、“孤犢未嘗有母”。孤犢:無母的小牛。
          ⑩東平:東平王劉宇,漢宣帝第四個兒子。他曾向漢成帝求書,成帝問王鳳,王鳳主張不給。
          11睇(dì):注視。參差:指諸子中的各不相同的觀點。

          【譯文】
          雖然著作積累的很多,但是它們的內(nèi)容卻是容易掌握的;它們闡述道理和議論治理國事,都是“五經(jīng)”的旁枝。其中道理純正的便符合“五經(jīng)”的規(guī)矩,道理錯雜的便違背“五經(jīng)”的法度?!抖Y記·月令》篇,是從《呂氏春秋·十二月紀(jì)》的首章里借來的?!抖Y記·三年問》篇,寫在《荀子·禮論》的后半篇之中。這些就是屬于合乎“五經(jīng)”的一類作品。至于殷湯問夏革,夏革回答他說:蚊蟲的睫毛上有小蟲在飛鳴,黃帝和容成子聽起來如雷霆之聲。戴晉人對梁王說:蝸牛觸角上的兩個國家交戰(zhàn),死亡幾萬;《列子·湯問》篇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和龍伯巨人一步跨過大海的奇談;《淮南子·天文訓(xùn)》里有共工怒觸不周山,使天傾地拆的怪說。這些就是事實錯亂違背“五經(jīng)”的。因此世人批評諸子的內(nèi)容混雜、空洞荒誕。不過《歸藏經(jīng)》也大書荒誕神怪的故事,像后羿射下十個太陽呀,嫦娥吃了不死之藥而奔月宮呀,《殷商》的經(jīng)書尚且這樣,何況后來的諸子呢!至于像商鞅、韓非,把儒家的禮樂詩書罵為“六種虱子”、“五種蛀蟲”,拋棄了孝悌,廢除了仁義,可見商鞅被車裂而死,韓非被賜藥而亡,并不是沒有原因的。公孫龍的“白馬非馬”,“孤犢未曾有母”的辯說,文辭雖然巧妙,但論理卻是說不通的。所以魏公子牟比之為使人厭惡的貓頭鷹的鳴聲,并不是隨便貶斥的。從前東平王劉宇曾經(jīng)向漢成帝求取《諸子》和《史記》,但是漢朝朝廷不給。大概是因為《史記》記載了很多用兵的策略,而《諸子》又夾雜了很多詭譎多變的手段的緣故吧。然而知識豐富的人,應(yīng)當(dāng)抓住它的綱領(lǐng),欣賞它的華彩而嚼食它的果實,拋棄其中的邪說,采納其中的正論。注意看到這種不一致的地方,那也是呈現(xiàn)在學(xué)者面前的一片壯觀的景象。

          【原文】
          研夫孟、荀所述,理懿①而辭雅;管、晏屬篇,事核而言練;
          列御寇之書②,氣偉而采奇;鄒子之說,心③奢而辭壯;墨翟、隨巢,意顯而語質(zhì);尸佼、尉繚④,術(shù)通而文鈍;鹖冠綿綿⑤,亟⑥發(fā)深言;鬼谷眇眇,每環(huán)⑦奧義;情辨以澤,文子⑧擅其能;辭約而精,尹文得其要;慎到⑨析密理之巧,韓非著博喻之富;呂氏鑒遠(yuǎn)而體周,淮南子⑩泛采而文麗:斯則得百氏之華采,而辭氣之大略也。

          【注釋】
          ①懿:美。
          ②列御寇之書:指《列子》。
          ③心:作者內(nèi)心的思考情志,指內(nèi)容。
          ④尉繚:戰(zhàn)國時尉氏人,有《尉繚子》二十九篇。
          ⑤鹖(hé)冠:周代楚人,愛戴鹖鳥羽毛做的冠帽,故名。有《鹖冠子》一篇,屬道家。綿綿:遙遠(yuǎn)。
          ⑥亟(qì):屢次。
          ⑦環(huán):圍繞。
          ⑧文子:老子的學(xué)生,有《文子》。
          ⑨慎到:戰(zhàn)國時趙國人,法家,有《慎子》。
          ⑩淮南子:《淮南子》因?qū)匐s家,所以是泛采。泛采:采集廣泛。

          【譯文】
          研究《
          孟子》《荀子》的論述,理論精美而文辭雅麗;《管子》《晏子》的文篇,事實可靠,語言精練;《列子》的論述,氣魄宏偉而辭采奇麗;《鄒子》的書內(nèi)容奢夸而文辭有力;《墨子》和《隨巢子》,意義深遠(yuǎn)而語言樸質(zhì);《尸子》和《尉繚子》,道理通暢但是文辭拙鈍;《鹖冠子》屢屢發(fā)出含義深刻的言論;《鬼谷子》玄虛渺遠(yuǎn),含義深奧;語言簡練而精當(dāng),是《文子》的特長;文辭簡約而說理精當(dāng),《尹文子》掌握了這一要領(lǐng);《慎子》巧于分析理論細(xì)密;《韓非子》寓言比喻豐富;《呂氏春秋》鑒識深遠(yuǎn)而文體周密;《淮南子》廣泛的采集各種內(nèi)容而文辭瑰麗。上述這些不僅是我們所探究得到的諸子百家的精華,而且是它們的文辭風(fēng)格大略的特點。

          【原文】
          若夫陸賈新語,
          賈誼①新書,揚雄法言,劉向②說苑,王符潛夫,崔寔③政論,仲長昌言,杜夷④幽求,咸⑤敘經(jīng)典,或明政術(shù),雖標(biāo)論名,歸乎諸子。何者?博明萬事為子,適⑥辨一理為論,彼皆蔓延雜說,故入諸子之流。夫自六國以前,去圣未遠(yuǎn)⑦,故能越世高談,自開戶牖⑧。兩漢以后,體勢浸⑨弱,雖明乎坦途,而類多依采:此遠(yuǎn)近之漸變也。嗟夫!身與時舛⑩,志共道申,標(biāo)心于萬古之上,而送懷于千載之下,金石靡11矣,聲其銷乎!

          【注釋】
          ①賈誼:西漢初期作家。其《新書》講秦漢政治,也崇仁義。
          ②劉向:西漢時期學(xué)者,著有《說苑》《新序》,記錄可為借鑒的遺聞故事。
          ③崔寔:東漢末期學(xué)者,《政論》是其評論當(dāng)時政治的著作。
          ④杜夷:東晉初期學(xué)者,其先輩都尊崇儒學(xué),本人崇尚道家,其《幽求子》講道家學(xué)說。
          ⑤咸:當(dāng)作“或”。
          ⑥適:主。
          ⑦去圣未遠(yuǎn):古代儒家認(rèn)為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是圣人,以后便沒有圣人了,劉勰也是這個觀點。戰(zhàn)國時代和后代相比,離圣人的時代特別是孔子的時代不遠(yuǎn)。
          ⑧牖(yǒu):窗。
          ⑨浸:漸漸。
          ⑩舛(chuǎn):違反,不合。
          11靡:消滅。

          【譯文】
          至于陸賈的《新語》,賈誼的《新書》,揚雄的《法言》,劉向的《說苑》,王符的《潛夫論》,崔寔的《政論》,仲長統(tǒng)的《昌言》,杜夷的《幽求子》,它們有的敘述先圣的經(jīng)典,有的闡明政見治術(shù)。雖然這些著作中許多都標(biāo)立了論的名稱,也是屬于諸子的。為什么呢?廣泛闡明萬事萬物的道理的屬于諸子,只辨析某一道理的是論,而上述著作的內(nèi)容都牽涉到各種內(nèi)容,所以歸入諸子的范圍。在戰(zhàn)國以前的時代,離開圣人在世還不遠(yuǎn),所以諸子眼光能夠跳出當(dāng)世,超脫地高談闊論,自成一家。兩漢以后,諸子文體的勢頭漸漸衰弱,諸子雖然認(rèn)識到儒家學(xué)說這一平坦的大路,但大多屬于依傍儒學(xué)加以采選:這就是諸子由遠(yuǎn)到近的逐漸變化。唉!一個人的身世理想與所處的時代不符合,他的志向和理論只有從他的著作中才能得到申述。他們的立論高出于萬古之上,他們的心懷寄托在千載之后。就是金石靡爛消滅了,他們的聲名難道會消亡嗎?

          【原文】
          贊曰:丈夫處世,懷寶挺秀。辨①雕萬物,智周宇宙。立德何隱,含道必授。條流殊述②,若有區(qū)囿③。

          【注釋】
          ①辨:作“辯”。辯:本指辯論口才,這是兼指寫作的才能。
          ②述:作“術(shù)”。術(shù):道路。
          ③區(qū)囿(yòu):區(qū)分。囿,園林。

          【譯文】
          總結(jié):
          堂堂的男子漢立身處世,
          超人的才德便會挺然秀出。
          雄辯的才華能論述萬物,
          周全的智慧能遍觀古今。
          立德立功立言何必隱藏?
          體會到了道就一定傳授。
          諸子各有流派百家學(xué)術(shù)殊異,
          如同各有它們的區(qū)域苑囿。

          【評析】
          “諸子”指先秦及漢魏晉的諸子散文,它們是我國古代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后來歷代散文的發(fā)展也有重要的影響。本篇著重講先秦諸子散文,兼及漢魏以后的發(fā)展變化情況,對諸子散文的特點做了初步的總結(jié)。
          全篇分三部分:一、敘述子書的性質(zhì)、起源及子書與經(jīng)書的區(qū)別。二、主要評論先秦諸子散文的內(nèi)容方面不同的特點,歸結(jié)為兩大類,一類純粹的,一類是駁雜的,以是否符合儒家經(jīng)典為準(zhǔn)則。三、講諸子散文的寫作特點和漢魏以后的諸子散文,指出漢以后的子書漸不如前。
          劉勰從學(xué)術(shù)內(nèi)容和寫作風(fēng)格特點兩方面研究了諸子著作。他認(rèn)為諸子書是“入道見志”之書,這“道”就是“自然之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文心雕龍·諸子
          書解篇第八二
          明代哲理著作《呻吟語》原文·譯文
          先秦諸子寓言正義
          《直方周易》系辭下(37)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
          國學(xué)丨四大千古奇文:誡子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