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個提問:
這對父母竟然還會問,“我們做錯了嗎?”你把“嗎”字去掉,就是做錯了。
把全部積蓄都給兒子買了房子,卻要求女兒給自己養(yǎng)老加還債;所有的幫助都給了兒子,風險全都給了女兒。兒子與女兒之間,別說一碗水端平了,就連基本的公平都沒有,換誰誰能接受?
有個網(wǎng)友評論得很好:
“又想一碗水端不平,又想水撒不出來,呵呵……”
當然有人要說:
“父母的錢愿意給誰就給誰,兒女無權(quán)干涉?!?div style="height:15px;">
是的,父母的錢愛給誰給誰,這沒毛病。問題是,子女作為獨立個體,有贍養(yǎng)的義務(wù),但沒承擔父母債務(wù)的義務(wù)。
另外,父母的錢自由支配的理念是西方的,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卻是東方的。
把錢給兒子的時候談自由,讓女兒養(yǎng)老的時候談親情。
偏心兒子的時候戰(zhàn)隊東方,盤剝女兒的時候站隊西方。
和這種雙標的父母一比,傳統(tǒng)的重男輕女思想都顯得可愛多了。重男輕女的父母也會將大部分財產(chǎn)都給兒子,但人家至少認定女兒是“別人家的人了”,絕對不要求女兒養(yǎng)老。
比如我姥姥,家里有六個兒子骨子中還是重男輕女,不愿意供我媽讀書,我媽的整個讀書生涯真是一把血淚。
可自從我媽結(jié)婚后,我姥總是對我媽客客氣氣的,有啥要求總是先和我爸說,除了短期做客,直到去世也不肯來我家養(yǎng)老,老太太誓要和兒子們相伴到最后一刻,“讓女兒養(yǎng)老不得叫人笑話死”。
這樣倒也能形成一種平衡,女人被娘家放棄,但可以參與婆家的財產(chǎn)繼承,都有自己的一份。
怕的是隱藏著重男輕女的思想搞雙標,什么對自己有利倒向哪一方,搞得倒霉的永遠倒霉,占便宜的永遠占便宜。
中國人一向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女兒生下來就在一個貧困的家庭里,必須給父母養(yǎng)老還債,那也是天經(jīng)地義的。
現(xiàn)在有了比較,看出了差距,心理不舒服,難以接受,這就是人性,有什么難以理解的呢?
父母既然覺得自己有權(quán)支配自己的財產(chǎn),做下偏袒兒子的事情,那也要有女兒不高興,割裂親情的心理準備。
女兒離家出走是有點偏激了,這個我不贊成,父母畢竟撫養(yǎng)了女兒這么多年,不能因為一件事就全盤否定父母的恩情,該贍養(yǎng)還是要贍養(yǎng)。
可父母若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做下這一切,還能指望女兒無怨無悔的照顧自己,內(nèi)心毫無芥蒂,那也有點太天真了。
他們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女兒對他們不滿意,也會對哥哥有看法,好好的一家人,就因為父母的不明智,變得離心離德……實在是太愚蠢了。
02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家庭和睦,兒女孝順,但兄弟姐妹之間能不能處好關(guān)系,夫妻之間能不能融洽,父母都在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
好多兄弟姐妹關(guān)系差,夫妻矛盾多的家庭中,可以看到父母的教育方式、行事原則存在一些重大失誤。
比如父母一過世,子女馬上打成一團,爭奪財產(chǎn)的事情,基本上都與父母的偏袒,不作為有關(guān)。
我家有一個親戚,當初房改的時候,父母沒錢,主動讓一直照顧父母的女兒花錢買下來,說將來父母不在了,房子會給女兒留下,也算對女兒多年關(guān)照的回報。
結(jié)果現(xiàn)在房子增值了,幾個兒子看得眼紅,要求分割房產(chǎn),放出話來絕對不能讓女兒一個人獨得。有人建議父母拿出態(tài)度,生前將房子更名,合理合法交給女兒,否則一定會鬧的。
老兩口不同意,不愿意得罪兒子:
“等我死了,你們愿意怎么打官司就怎么打,反正我們也看不到了?!?div style="height:15px;">
雖然已經(jīng)是9012年,但很多父母依然是不可救藥的直男癌患者,兒子再不成器,也是兒子,自己家的根;女兒再好,也是別人家的人,潑出去的水。所以一定要努力挖女兒,成全兒子,沒挖出一點,就等于是多占別人家一點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