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打罵孩子就像一個“上癮”的操作,我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最初教訓孩子的時候,你是口頭說教,后來發(fā)現(xiàn)不管用了,你變成了罵臟話、侮辱,之后這也不管用了,升級為大,這招確實管用,那么好!以后直接這樣,因為簡單省事啊。
但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孩子漸漸地不怕你打他屁股了,最初地哭喊,變成了默不作聲,咬牙忍受,到這里還不算,孩子只會越來越皮。
我小時候住的家屬院,家屬院里一幫小朋友喜歡一起做游戲。有一個男孩比我大4歲,他從小學習武術(shù),記得有一次他騎爸爸的自行車,然后把自行車的車胎扎破了,卻沒告訴他爸,接著就跑來跟我們一起做游戲了。
他爸臨上班走呢,發(fā)現(xiàn)車胎沒氣了,看車子又沒鎖,直接跑院子里找他兒子算賬。大聲地怒斥是不是他干的,只見男孩兒從鄰居家的花池里撿起一根木棍遞給了爸爸。我們都被眼前的這一幕嚇得不敢出聲。而他爸爸也傻眼了,呆呆地愣在原地,并沒有接過棍子,過了片刻轉(zhuǎn)身離開了。
小男孩兒跟我們說:“沒事兒,習慣了,我爸之前打我把笤帚把兒都打折了?!碑敃r還小,就覺得好佩服他,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才有了這種領(lǐng)悟。聽一些寶媽說起自己的孩子來,都是皮的不行,“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等,也有打到最后,更皮了,根本不怕打了,有的打他,他還會笑。
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打罵孩子的教育方法,是一種用久了就沒效果的壞教育。
因為他短時間看起來簡單有效,但事實上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以大欺小”。而且還會讓爸爸媽媽越陷越深,因為打了無效,那就狠狠地打,又無效,那就再狠點。這無非是個惡性循環(huán)。而孩子,還是那個不斷犯錯的孩子。
想一想,誰不是在犯錯中總結(jié)經(jīng)驗呢?可是有的孩子犯過的錯,被教訓之后,類似的錯還會再犯,這是為什么?因為沒有舉一反三,只是記住了這件事以后不能再做,不然會被打??墒呛⒆右恢痹诜稿e,每種問題都經(jīng)歷一遍,我想作為老母親的你,也該打累了吧?
很多爸爸媽媽可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打了像是沒打”。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是因為他不知道這樣是錯的,也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而爸爸媽媽的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直接開打,讓孩子也是很迷茫的。所以,孩子一旦有以下兩種表現(xiàn),說明孩子真的不知道錯在那里,并且向你發(fā)出了“求救信號”,這時候就別再打了。因為打也沒用,他需要的是你的指導。
始終不承認自己錯了
有的孩子是嘴硬,有的孩子是在打罵之下承認錯誤,但是,他不一定真的知道為什么自己錯了,他更多的是怕再繼續(xù)挨打。有的孩子挨打后也不承認,那恐怕真的不是他的錯,可能有誤解。
孩子如果不承認,爸爸媽媽就別再打了。別說什么“讓你不知道錯”,一邊說一邊打。這樣孩子的內(nèi)心是不服的。如果孩子一直不承認,這可以算作一種“求救信號”,因為他真的不知道自己錯了,爸爸媽媽還是問問事情經(jīng)過吧。
默默挨打,不出聲、不反抗
被打時,反抗、辯解、躲避才是人的本能,但是有的孩子卻強忍著不出聲,這其實還是挺嚴重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孩子可能意識到了:反正我辯解也沒用,我反抗、躲避更沒用,甚至會被打的更厲害,所以干脆忍著吧,這樣可以讓事情更快翻篇兒。
這就意味著父母與孩子有了更深的隔閡了。以至于有的孩子遇到事情不敢詢問解決辦法,不知道怎么做卻還硬著頭皮做,這樣的孩子是害怕爸爸媽媽的。
因為爸爸媽媽總是一味地指責、“棍棒教育”,卻沒有教過孩子遇事怎么處理才是對的,以至于孩子遇到事情不敢問父母,怕自己再被責罵說類似于“這都不會做”的語句。
爸爸媽媽們,孩子有時候犯錯,不是打罵能解決的,他也許真的不是故意的,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是對的才會犯錯。
所以先問清楚原因,如果孩子是故意的,那么讓他承擔事情的相應后果,這樣孩子就能記住了,知道下次如果還這樣,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這叫“因果教育”。也是給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增長經(jīng)驗的一個經(jīng)歷,這樣孩子就不會再犯了。
如果孩子不是故意的,雖然爸爸媽媽確實會因為這個錯誤而大發(fā)雷霆,但是“不知者無罪”。告訴孩子錯在哪兒了,應該怎么做,如果下次再犯了,這時候看看孩子是不是忘記了,但是,“事不過三”也是要強調(diào)的,這樣才能讓孩子明事理,才能教孩子會處理事情。
孩子生下來就是孩子,可我們生下來并不是父母。從備孕到孩子成長,寶媽會遇到很多問題,加入圈子,你能向育兒專家提問,還可以和其他寶媽交流,讓我們一起來一場媽媽的自我修行吧!
聲明:轉(zhuǎn)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作者持權(quán)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