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文字和語言
一、文字及其作用
文字從本質(zhì)上看也是一種符號,它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這是文字的主要功能。文字具有字形、字音、字義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在所有文字體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無論是拼音文字還是意音文字,都既有一定的形式,又有通過這種形式所記錄的音和義,三者缺一不可。
三、漢字與漢語的關系
漢字與漢語的特點是相適應的。漢語語素以單音節(jié)為主要形式,一個語素用一個音節(jié)表示,雖然一個音節(jié)不是固定地表示某個語素,還有許多同音語素,但語素的單音節(jié)形式確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漢字也是記錄音節(jié)的,一個字獨立地表示一個音節(jié)(但與音節(jié)不是對應關系),也正好記錄一個語素,與漢語語素的特點相適應。同時,由于漢字與語素基本上對應,而不固定地與某個音節(jié)掛鉤,所以正好適應了漢語方言分歧的特點,使得漢字具有了超方言的特性。
第二節(jié) 文字的起源、發(fā)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文字起源于記事的圖畫,在此以前,古人曾經(jīng)借助實物記事。原始文字和科學的文字體系。
二、文字的發(fā)展
1.從造字方法看,文字的發(fā)展大體上可以分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三個階段,從表意到表音是造字法發(fā)展的趨勢。但無論是那種文字體系,都是記錄語言的,包括語音和意義。不能認為拼音文字記錄語音,表意文字記錄意義。
2.幾種重要的字母:字母是拼音文字的最小書寫單位。目前世界上表音文字所采用的字母體系多種多樣,主要有腓尼基字母、希臘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梵文字母等。
3.注意幾個概念:
意音文字:用表意和表音兩種方法結合起來所創(chuàng)造的文字體系,字體結構中既有表示字義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漢字就是現(xiàn)行文字中的一種比較典型的意音文字,如“鵝”,左邊表音,右邊表意,“松”,右邊表意,左邊表音。
形聲字:運用表意和表音兩種方法創(chuàng)造出來的漢字。如“湖”、“蝗”。
拼音文字:用字母記錄語言中的音節(jié)或音位的文字,文字體系比較簡明,一個字的拼寫反映出語言中的一個符號的讀音。例如英文,用26個拉丁字母記錄語言。
音位文字:是表音文字的一種,它用字母記錄語言中的音位,是文字體系中最簡明、最方便的文字。例如法文、英文就是。
第三節(jié) 書面語
一、口語和書面語
1.口語和書面語及其特點:口語和書面語由于長期使用上的分工,形成了不同的特點。
2.口語和書面語的關系:書面語是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口語的加工形式,比較嚴謹規(guī)范??谡Z是第一性的,書面語是第二性的,書面語的變化要服從口語的變化發(fā)展。
3.漢字與漢語的關系的特點對漢語書面語的影響。
二、書面語的保守性及其改革:書面語與口語脫節(ji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