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針對體檢搞了個調查,結果顯示,過半95后受訪者害怕參加體檢。
為啥?
還不是怕查出各種各樣的問題!
特別是什么結節(jié)、息肉、增生、囊腫……看著就“不明覺厲”,生怕跟癌扯上什么關系。
剛好年底體檢季來了,咱今天就說說這些問題。通篇都是干貨,大家可要認真看哦~
息肉篇
腸息肉:這種息肉,幾乎100%癌變!
張同學(化名)今年剛剛17歲,前段時間,她感覺身體不舒服,去往黑龍江省醫(yī)院檢查。
一查竟發(fā)現,結腸內已經密密麻麻地布滿了息肉,估計得有上萬顆!
最后,醫(yī)生通過手術將長滿息肉的結腸切除。
張同學這種息肉,叫家族性息肉,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是以結直腸內生長成百上千枚息肉為主要特征,自黃豆大小至直徑數厘米,常密集排列,有時成串。
如不及時治療,幾乎100%發(fā)展成大腸癌。張同學的奶奶、爸爸、叔叔、姑姑,都是因為腸癌去世的。
其實,除了這種會遺傳的息肉,還有一些也很危險——
直徑≥1厘米;
息肉個數≥3個;
病理報告出現“管狀絨毛腺瘤”“絨毛腺瘤”“高度異型增生”“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等字眼。
總之,若發(fā)現腸息肉,有需要的應盡快切除。而且,不管是否切除,都要定期復查,有的人就因為一兩年沒復查,很快發(fā)展成癌。
圖源:網絡
膽囊息肉:1厘米以上要切膽囊
膽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膽囊腺肌瘤等非腫瘤息肉是良性的,幾乎不會發(fā)生癌變。膽囊腺瘤性息肉則有潛在的惡變風險。
需要治療與否,主要取決于息肉大小:
小于5毫米,理論上不需要手術,定期復查即可;
大于1厘米,需要手術治療;
介于二者之間,密切關注,若生長太快,最好及時處理。
胃息肉:大于2厘米必須切除
約8成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惡變幾率低;2成為腺瘤性息肉,惡變幾率較高。
小于1厘米,建議每年做一次胃鏡觀察即可;
1~2厘米,可在胃鏡下切除;
大于2厘米的息肉,必須切除。
圖源:映庫視覺
鼻息肉:最好手術處理
鼻息肉癌變幾率很低,但鼻息肉導致的長時間流鼻涕、鼻塞、打鼾、頭痛耳鳴,也很困擾。
所以,建議通過手術處理,以緩解鼻塞,恢復鼻呼吸。
結節(jié)篇
甲狀腺結節(jié):大部分情況無需處理
9成以上甲狀腺結節(jié)是良性的。大部分情況下,良性甲狀腺結節(jié)對人體并無危害,沒有必要切除,每年定期查甲狀腺B超即可。
只有這些情況需要手術干預:
良性甲狀腺結節(jié),合并有繼發(fā)性甲亢;
良性甲狀腺結節(jié)合并有不適,如甲狀腺腫大,壓到氣管,以致出現呼吸困難、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等癥狀,或影響外觀。
圖源:映庫視覺
乳腺結節(jié):大多是良性,不用擔心
臨床上絕大多數乳腺結節(jié)為良性病變,僅1%~2%會惡變?yōu)槿橄侔?/span>
良性還是惡性,需要醫(yī)生根據超聲或乳腺鉬靶結果進行分級。
Ⅰ、Ⅱ級:正常,每年復查一次,問題不大;
Ⅲ級:惡性概率≤2%,一般建議每3~6個月復查一次;
Ⅳ級:有異常,不能完全排除惡性病變可能。一般建議進行手術活檢,明確腫物性質;
Ⅴ級:考慮為惡性的可能性≥95%,應積極處理;
Ⅵ級:已通過活檢證實為惡性病變。
肺部結節(jié):小于8毫米不用怕
結節(jié)小于8毫米,不用太緊張。
超過8毫米的,則需要嚴陣以待,尤其要觀察它的形態(tài)。
肺結節(jié)分三種:磨砂玻璃結節(jié)、半實性結節(jié)和實性結節(jié)。其中要警惕半實性結節(jié),它更容易有癌變傾向。
囊腫篇
肝囊腫:一般不影響肝功能
囊腫是一種良性包塊,一般來說對健康沒有多大影響。
絕大多數肝囊腫不會癌變,且不會影響肝功能,只要沒有導致身體不適,都可以不作處理,定期復查即可。
但肝囊腫過大時,可能壓迫鄰近器官,引發(fā)不適,或者出現并發(fā)癥,像囊腫破裂、囊內出血等,這些情況就需要積極治療。
腎囊腫:小于5厘米觀察即可
如果腎囊腫小于5厘米,且沒有給患者帶來不適,大可不必治療,一般3-6個月復查B超觀察其變化即可。
卵巢囊腫:分兩種情況
卵巢囊腫分為卵巢黃體囊腫和卵泡囊腫。
前者一般在懷孕4個月后自然消退;后者小于5厘米時,只需多觀察。
圖源:映庫視覺
增生篇
乳腺增生:大多數是生理性的
80%的女性都會出現乳腺增生的情況。
一般來說,乳腺增生大多是生理性的,主要由內分泌激素紊亂引起,無須治療,平時注意調節(jié)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以及情緒即可。
不過,乳腺增生約有2%~3%的可能發(fā)生癌變,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癌變率最高。所以,持續(xù)性出現乳房脹痛、腫塊,可能需要進一步做檢查,以防惡變。
前列腺增生:前期可保守治療
早期大多可保守治療,效果很好。目前還沒有良性前列腺增生向前列腺癌轉化的證據。
骨質增生:不一定有害
做X光檢查,經常會看見關節(jié)處有增生現象,也就是“骨刺”。
“骨刺”即骨質增生,它是人體衰老的自然表現,尤其是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較容易產生。
骨質增生的出現,其實是關節(jié)的自我保護行為,即通過增生來幫助支撐身體、穩(wěn)定關節(jié)。所以,它不見得有害,反而可能有益。如果沒有給身體帶來不適,不需要做特殊處理。
#動動腦,不易老#
一起看圖猜成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