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吃飯都離不了碗,可是,你對碗真的了解嗎?
仿瓷餐具也叫密胺餐具,是目前一種在餐館、家庭廣泛使用的新型餐具。通常這種仿瓷碗容量小,外觀類似瓷器。很多人家里都有,有的人專門用這種碗吃餃子、面條或是放調料,還有的家庭直接拿來給小孩吃飯用,因為它不怕摔壞,端起來不會燙手;而且有些外表圖案很卡通,孩子們非常喜歡。
但是它真的有這么好嗎?
遇熱釋放大量致癌物
有媒體報道稱,將超市和批發(fā)市場買的兩種仿瓷碗,分別倒入溫度超過230℃的加熱食用油,甲醛測試儀顯示0.44和1.99毫克/立方米。而且碗底均出現類似于沸騰的狀態(tài),冒出氣泡。
根據國家規(guī)定,居室內空氣中甲醛濃度≦0.08毫克/立方米。也就是說,這兩個餐具倒入熱油后,甲醛都嚴重超標,對人體危害極大。
由于仿瓷是一種高分子塑料材料,叫三聚氫甲醛樹脂,也簡稱密胺樹脂,它是無毒的,可用于食品包裝。一般來說,仿瓷餐具的耐溫在零下30℃-120℃之間。而當油溫超過230℃,已遠超出了它的耐受溫度,因此釋放的甲醛超標了。
而現在市面上更常見的是假的仿瓷碗,是用國家禁用的原料尿素甲醛樹脂做成的。尿素甲醛樹脂,耐溫只有80℃左右。批發(fā)市場上的仿瓷碗就是尿素甲醛樹脂,所以同樣的油溫會釋放出更多甲醛。雖然仿瓷餐具中的三聚氰胺和甲醛含量很低,但是也超過了國家規(guī)定的居室內空氣中甲醛濃度。在高溫條件下,釋放出來對人體是肯定有害的。
最近,貴陽有個1歲多的小女孩茜茜,最近查出患了淋巴性細胞白血病。據其媽媽介紹,白血病的元兇很可能就是仿瓷碗。醫(yī)生也不排除病因是喂飯的仿瓷碗釋放甲醛超標導致的。
如何鑒別真假仿瓷碗?
購買仿瓷餐具首先還是要認清品牌,最好在大型商場里購買。除了購買的商家要有保障,仿瓷餐具做得越正規(guī),各種說明標識也會越多,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清廠家和注意事項,認準食品餐具的生產許可,即碗底標簽上有一個QS標志。
尿素甲醛樹脂的材料價格只有密胺樹脂的三分之一,仿瓷餐具的價格基本和質量相當。一個正規(guī)安全的仿瓷碗至少要在10元左右,千萬不要貪圖便宜買幾元一個的仿瓷碗。專家也提醒市民,即便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仿瓷碗,也不要長時間盛放酸性、油性或者堿性的食物。清洗時不要用鋼絲去破壞樹脂表面,用一段時間就應更換。
此外,目前在市場上賣的仿瓷碗顏色最鮮艷的,或是最吸引人的,往往用的是尿醛樹脂。
仿瓷碗買回后,在沸水里加醋煮2-3分鐘,或常溫下用醋浸泡兩小時,不要長時間盛放酸性、油性或堿性食物。清洗密胺餐具時,要用柔軟的布,最好不要使用百潔布、鋼絲球、去污粉等,以免擦劃餐具表面,造成有毒物質的污染。此外,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即便是合格的密胺餐具,一旦出現掉色、發(fā)白、開裂現象,也不要再使用。最好在使用3至5年后進行更換。
另外,大家要注意的是,真假仿瓷餐具肉眼難辨。在外用餐的時候,若使用這種餐具,切記不要裝油多、溫度高的食物,杯子不要裝熱飲。
用安全餐具需根據功能性
雖然各種材質的餐具都存在不同類型的隱患,但這些危險并非不可避免,不貪圖小便宜,在超市購買有質量保證的產品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同時,簡單的才是最好的,這句頗有哲理的話放在食品安全領域一樣使用。各種制品,每多一道加工手續(xù)就多一道風險,在選購餐具時,一定要根據自己需要的功能來選擇,不必過于追求全面,也不要過于注重外觀,餐具是每天都要打交道的物品,安全永遠都是第一位。
1、陶瓷餐具:別選“釉上彩”
陶瓷餐具不僅造型各異,美觀大方,且有細膩光滑、不生銹、不腐朽、不吸水、易洗滌等優(yōu)點。陶瓷餐具的制作方法分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種,其中的有害金屬鉛、鎘等主要來源于釉上顏料。
長期使用釉上彩餐具,餐具中的有害金屬元素就會溶出,并隨食品進入人體,引起慢性中毒。因此,人們盡量不要選內壁帶有彩飾的餐具。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選用無鉛釉餐具。在使用新購買的陶瓷餐具前,可先用食醋浸泡2~3小時,以溶出餐具中所含的有毒物質。使用時要避免用彩色陶瓷餐具盛放酸性食品。
2、玻璃餐具:“水晶玻璃”隱患多
玻璃餐具有硬度高、化學性能穩(wěn)定、表面光滑易清潔、環(huán)保等特點。玻璃餐具清潔衛(wèi)生,不含有毒物質。
但是,水晶玻璃餐具是一種頗具威脅的鉛污染源。從百度搜索了解到,由于水晶制品中的氧化鉛含量高達20%-30%,所以用它來盛水,一般不至于引起鉛中毒,但若用來盛酒,酒會將水晶玻璃制品中的鉛溶解出來,時間越長溶解量越多。同樣,當使用水晶玻璃容器盛放食品,特別是可樂、蜂蜜、果汁類酸性食品時,鉛離子也易形成可溶性的鉛鹽隨飲料或食品被人體攝入,嚴重危害健康。因此,水晶玻璃制品被科學家稱為“美麗的殺手”。
3、塑料餐具:“彩色”好看不健康
餐具市場上,塑料制品以重量輕、不易碎等優(yōu)勢,和玻璃制品分庭抗禮。但塑料餐具的健康隱患、安全性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許多塑料餐具的表層都有漂亮的彩色圖案,如果圖案中的鉛、鎘等金屬元素含量超標,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一般的塑料制品表面有一層保護膜,這層膜一旦被硬器劃破,有害物質就會釋放出來。劣質的塑料餐具表層往往不光滑,有害物質很容易漏出。因此消費者應盡量選擇沒有裝飾圖案、無色無味、表面光潔、手感結實的塑料餐具。
4、不銹鋼餐具:注意合理使用
不銹鋼是由鐵鉻合金摻入鎳、鉬、鈦、錳等微量金屬元素制成,這些微量元素對人體有害,因此使用時應注意,不要長時間盛放鹽、醬油、醋等,也不要用不銹鋼餐具熬煮中藥,藥物易失效,有些甚至會產生有毒化合物。
5、鋁制餐具:不要接觸酸、堿物質
鋁制餐具無毒,輕巧耐用,但如果鋁在人體內積累過多,會產生衰老加快,對人的記憶力有不良影響。研究發(fā)現,鋁元素能損害人的腦細胞,因此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人體每天的攝鋁量應控制在0.004克以下,一般情況下,一個人每天攝取的鋁量絕不會超過這個量,如果經常食用鋁制炊餐具炒出的飯菜,都會使人的攝鋁量增加,從而影響腦細胞功能,導致記憶力下降,思維能力遲鈍。使用鋁制餐具要注意三點:使用鋁制餐具不要接觸酸性和堿性物質;鋁盆不宜用來久存飯菜和長期盛放含鹽食物;不宜用鋁鏟刮鍋壁;不要與鐵制餐具搭配使用。
6、油漆筷子:美觀但不可用
油漆筷子也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食具,尊貴典雅,極具裝飾性,但從衛(wèi)生觀點來看,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這是因為油漆是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大多含有毒化學成分,如黃色油漆鉛含量占顏料總量的64%,鉻含量也達16.1%。當長期使用油漆筷子進餐,特別是油漆脫落隨食物一起進入胃內,鉛和鉻等有毒物質進入人體被蓄積,就有發(fā)生慢性中毒的危險。因此,日常進餐時最好不用油漆筷子,應選用無毒且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竹制筷子或木制筷子;另外,使用筷子還應經常消毒,并每半年更換一次,以免筷子成為疾病的傳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