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暇時吟誦和欣賞古詩詞,不僅可以怡情養(yǎng)性,而且可以從中感受到一種力量。作者從生活中得到感悟,并凝固在詩行,既記錄了自己的經(jīng)歷和心情,也抒寫了對生活和生命的理解。細細品讀,仿佛字字珠璣,更具磅礴之力,令人立刻產(chǎn)生共鳴。
比如,人們讀到蘇軾的明月幾時有,就會思念故園和親人,也深切地理解游子的沉重心情;再如,大家吟誦辛棄疾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雖然會有不同的理解,但一定都感覺到,自己仿佛被某種力量所驅(qū)使。
曾經(jīng)有一位才子出生于富貴地、溫柔鄉(xiāng),身旁總是翠圍綠繞,從來也不知憂愁和煩惱。鳳閣龍樓、玉樹瓊枝,都是司空見慣;車水馬龍、花月春風(fēng),也是尋常景象。
可是忽然有一日,卻倉皇辭廟、垂淚相對,并且再也無法回到故園,這才讓他從心里涌起千愁萬緒。下面就分享李煜的一首名作,流傳千古,更令人啟迪深刻。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五代: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李煜是五代杰出詞人,他的很多作品都膾炙人口,讀者既喜歡他的創(chuàng)作技巧,又同情他的不幸遭遇。詞人如果不是過早離世,也許會留下更多的作品;但也正因為其悲戚的處境,才使得后主深切地感悟到生命的價值,并創(chuàng)作出可以跨越時空的優(yōu)秀詞章。
作為一個階下囚,他經(jīng)常倚欄而望,長雁孤鴻,令他感到悲傷和絕望;夢中醒來,又不禁回憶起曾經(jīng)的瀟灑與風(fēng)流??v然是此中之帝,卻又是南唐后主,骨子里的才華,終究捱不過命運的戲弄。
你聽,詞人正悲聲吟誦:簾外雨聲潺潺,春意剛來又要衰減,即使是錦羅棉被,也耐不住五更之寒。
作者先采用倒敘手法,描寫夢醒后的見聞。璀璨春光即將逝去,言語間表現(xiàn)出無盡惜春和傷春之意,更渲染了一種清苦的氛圍,也為下文奠定了凄楚的基調(diào)。
“春意闌珊”四個字,點出時節(jié),又極富象征意義,國破家亡、生命即將結(jié)束,面對如此凄涼的場景,詞人心中頓時感到陣陣悲寒。
天氣極寒、羅衾不耐,作者借物抒情,更抒寫了心寒之無法忍耐。寒冷的夜風(fēng),似乎還攜帶著故國門扉的一抹朱紅,讓后主依稀記起“金爐次第添香獸”。兩相對比,更突出了此時的寒意難耐。
于是立刻引發(fā)作者的感慨,“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眽糁袥]有煩惱,也可以忘記自己的身世,他多么期望自己只是一位單純的詞人,每天陪著心愛的人,看看風(fēng)景、寫寫詩歌,縱然粗茶淡飯、茅屋簡陋,也樂此不疲。
詞人技法高超,通過夢中之樂與夢后之苦的對照,更突出了其心中的難受。可惜人生沒有后悔藥,夢幻只在須臾之間即將逝去,醒后的痛苦很快就繼續(xù)殘酷地折磨著后主。“一晌貪歡”四個字,可謂一字千鈞,將詞人被俘后的艱難處境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繼續(xù)聽詞人吟誦:黃昏時獨自倚欄而望,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此人錯為君王,既無法保家衛(wèi)國,還被世人唾罵。曾經(jīng)的繁華都如流水,世事成空,讓他思悠悠、恨亦悠悠。
作者用“獨自”二字,表達出一種孤苦的感受;“莫憑欄”,也彰顯了詞人難忘往昔的宮闕,但汴京遠離金陵,還有無限關(guān)山阻隔其間,讓他心緒更為凄涼。詞人永別了故土,訣別了親人,“別時容易見時難”,一易一難的鮮明對照,飽含了無限情思和悔恨。
最后詞人終于發(fā)出深沉的感慨,似水東流、如花凋落、像春逝去,一切都仿佛從天上掉落人間。作者連用三個比喻,將自己的情感推向高潮,這是他預(yù)感到生命即將結(jié)束時的悲嘆,也是留給后世的警語。
愛美人不愛江山,如果后主不是一直迷醉于歌舞升平,他也許不會感受到去國之痛。風(fēng)花雪月固然美好,但也是一劑毒藥;人生中若只有浪漫和貪歡,結(jié)局必將一片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