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是中國北方古代游牧民族。亦作丁令、丁靈、釘靈。而狄歷、敕勒、鐵勒、特勒等都是丁零的音變。鮮卑人因北方的敕勒人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稱之為高車。秦漢時期,游牧于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公元前200年左右,被匈奴征服。丁零和其他幾個民族因不堪匈奴的擄掠和殘酷壓迫,曾聯(lián)合起來對付匈奴。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冬,丁零、烏桓、烏孫向匈奴進攻,沉重地打擊了匈奴。神爵元年(前61)前后,丁零又幾次襲擊匈奴。公元1世紀中葉以后,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勢力日趨衰微。東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丁零和鮮卑、西域各族,與南匈奴一起,打敗北匈奴,迫使其西遷。三國時,丁零有一部分仍在今貝加爾湖以南游牧,稱北丁零;一部分遷徙至今新疆阿爾泰山和塔城一帶,南與烏孫、車師,西南與康居為鄰,稱西丁零。西丁零勝兵6萬,隨水草游牧。還有一部分從東漢建武時就到了今甘肅河西走廊、寧夏一帶游牧。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兩晉南北朝時,丁零有一部分南遷,逐漸與當?shù)孛褡迦诤?。史學(xué)界一般認為,丁零是高車、回紇、回鶻的先民,和今維吾爾族有淵源關(guān)系。所以又成為狄歷、敕勒、鐵勒等。漢代的丁零主要駐牧在貝加爾湖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公元一世紀前后,漢朝聯(lián)合丁零等擊敗匈奴,迫使其西遷。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的丁零人南下,一部分散居在陰山南北。后來稱霸一時的薛延陀、回紇、突厥及蒙古族中的汪古、克烈等部均為丁零族的后裔。在中原的丁零人曾建立翟魏政權(quán)。4世紀中葉,生活在陰山一帶的人大都已鮮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鮮卑語的牧歌,后被翻譯成漢語。敕勒人在北魏時期大量參加鮮卑人、漢人的戰(zhàn)爭,其中大部和丁零人一起逐漸融入漢族。俄羅斯聯(lián)邦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境內(nèi)的雅庫特人也是敕勒人的后裔。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