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獨”二字常以書法形式出現(xiàn)在牌匾、印鑒、石刻上,可見其人文地位。
“慎獨”一詞來源于儒家思想。老子曰:“圣人不慚于景,君子慎其獨也……”直譯是“圣人不慚愧于自己的身影,君子能謹慎獨處之時”。后句的含義是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能遵守道德規(guī)范、紀律、法規(guī),不逾矩。
“慎獨”雖出自儒家思想,對現(xiàn)實社會也有積極意義。
“慎獨”可以說是一個人修養(yǎng)達到的最高境界。一個國家倘若每個人都做到了“慎獨”,那么這個國家就成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理想社會。如果世界各個國家都這樣了,國家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大同世界就到來了。
既然“慎獨”那么美好,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慎獨”境界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古今圣人、賢達、英雄、模范人物,他們都是達到“慎獨”境界的典范?!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既然他們能做到,我們也一定能做到。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慎獨”呢?只有兩個字:修養(yǎng)。修養(yǎng)的內涵很豐富,修養(yǎng)不是脫離實際的“閉門思過”,是在實踐中不斷改造自己的過程,是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循環(huán)往復,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遵循此過程,最終到達“慎獨”的最高境界。
這就是我對“慎獨”含義的理解,歡迎友友們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