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華第一寢陵----太昊陵詳解

          詳解太昊陵


          (按游覽順序)

             【太昊陵廟】太昊陵廟是為開創(chuàng)中華民族文明做出巨大貢獻的太昊伏羲氏修建的規(guī)模宏大的陵和廟。面臨萬畝龍湖,背闊無垠平川,坐北向南,占地875畝,因太昊伏羲氏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其陵廟稱為“天下第一陵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qū)、全國首批旅游標準化試點單位。

              《左傳?昭公十七年》說:“陳,太之虛也?!?/span>

          《綱鑒易知錄?太昊伏羲氏》說:“帝崩(在位115年),葬于陳。神農(nóng)氏踐位。”

          《歷代陵寢備考》說:“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都陳,在位115年崩,陵在河南陳州城北三里淮寧縣界,國朝載入會典恭遇,國家大慶,遣官致祭。”

          中國歷史傳說時代的帝王,諸如黃帝、炎帝、夏禹等均有異處陵寢,而太昊伏羲陵寢獨有一處。典藉記載和陵寢存在的統(tǒng)一性,說明了今太昊伏羲陵位置的準確性。

          太昊伏羲陵十門九進,在長達175米的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排列渡善橋,午朝門、東天門、西天門、御帶河、御帶橋、道儀門、先天門、三才門、五行門、御帶路、太極門、鐘樓、鼓樓、東西廊房、兩儀門、四象門、統(tǒng)天殿、顯仁殿、寢殿、八卦壇、太昊伏羲陵等。外城、內(nèi)城、紫禁城等三城墻依次相輔相護,其古建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八卦內(nèi)涵相布,是我國古代帝王陵廟中,當(dāng)居魁首的孤例。


          【洪武駐蹕碑亭】洪武駐蹕碑亭,是為紀念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駐蹕于此,親臨致祭太昊伏羲氏修建的碑亭,亭下碑刻“洪武駐蹕”四字,為中國書協(xié)主席張海先生親筆手書的擘窠草隸,碑文詳細記述了朱元璋與太昊陵廟的淵源。

          【羲皇文化廣場】羲皇文化廣場,總面積64000平方米,由中心廣場、午朝門廣場、蔡河和觀禮臺四部分組成?!拔羧辗擞诓趟冒?,鑿池以養(yǎng)之”。蔡水就是今天的蔡河。觀禮臺位居太昊陵廟中軸線上,南延湖面而建,東西寬90米,南北長60米,契合《易經(jīng)》陰六陽九數(shù)理。這里是兩屆中華姓氏文化節(jié)的舉辦地?,F(xiàn)在,羲皇文化廣場已成為集節(jié)會慶典、文化娛樂、商務(wù)會展、休閑健身、經(jīng)貿(mào)流通、社會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廣場,每年舉辦各類活動500多場次,年交易量億元以上。夜幕降臨,這里華燈閃爍,游人如織,天、地、人融為一體,水、燈、景交相輝映,更顯羲陵之肅穆莊嚴,龍湖之煙波浩緲,眾生之悠閑安康,是和諧淮陽的真實寫照。

          【渡善橋】渡善橋,老百姓俗稱“面橋”。意思是說到了這里的善男信女們就要和人祖爺見面了,應(yīng)去除雜念,萬心歸善。千百年來,伏羲對中華兒女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蔡河上一共有三座這樣的橋,東面的叫東善橋,西面的叫西善橋,分別與東天門、西天門對應(yīng)。

          【午朝門】太昊伏羲陵十門相照,這十門依次是午朝門、道儀門、先天門、神龕門、太始門、陵垣門等。午朝門是太昊伏羲陵的第一道門,俗稱“午門”。陵門數(shù)取“十”數(shù),數(shù)九為大,數(shù)十為零。從伏羲先天八卦上說,零為子午相對的冬至?xí)r分的子時,正是陰氣達到極至,陽氣初升之際。子午相對,坐北向南,乾南為天,坤北為地,乾坤南北,上下天地。“十”門之?dāng)?shù)象征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巨體入地,這正是陵墓坐北向南之由。龍的子孫于午時朝謁祖宗,正為陽極生陰的時刻,也正是陰陽銜接之際,這大概是取“午朝門”緣故吧!這是古人設(shè)計陵門時精心的玄秘定奪。


             午朝門是太昊伏羲陵的主體建筑之一。檐歇山頂,高三丈一尺,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門前有臺,臺前有三連體五級垂帶式踏垛,磚砌象眼,青磚墁地,周有壓條石。墻內(nèi)立有八柱。隨墻式磚券圓拱門三拱,中門上有磚雕二龍戲珠,大門實榻,各飾門釘九排九路。東西兩側(cè)門略小,各飾門釘七排九路。四周圍墻體磚徹,其上五彩暗繪太極圖、龍軀、麒麟、八仙、壽桃等花紋圖案,獨具民族特色。其五架梁,三踩騮金斗拱26攢,飛檐挑角,戧脊為仙人?;彝餐吒岔?,盤龍瓦當(dāng),鳳紋滴水。


              午朝門前有月臺,月臺兩側(cè)有八字墻,灰筒瓦覆頂,青磚筒瓦疊脊,檐口龍紋瓦當(dāng),菊花滴水。其墻鑲有三彩琉璃雕磚,上有龍鳳圖騰圖案,象龍鳳呈祥。在午朝門的先天八卦兌方,有明代古槐一株,虬髯蒼勁。古槐春夏泛綠,猶若一位衣衫簡樸的跨代老人,在忠實地苦守陵墓。

          在午朝門東西有相對稱的東天門和西天門,皆為饅頭式板門,卷棚頂,垂脊配獸,五檁圓椽,龍紋瓦當(dāng),鳳紋滴水。進午朝門,踏主神道入陵,古時朝祖,此為帝王、欽差之道。進東天門、西天門,踏副神道,此乃文、武官員之道。

          東天門和西天門之前的小廣場,正是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之所。

          午朝門北門




              【午朝門洞】鑲嵌中間的“龍師人皇”匾額為南宋皇帝宋高宗趙構(gòu)御筆親題。伏羲以龍紀官,故為龍師;居三皇之首,為人之先皇。右邊“中華始祖”匾額為全國政協(xié)原副主席錢偉長題寫,肯定了伏羲氏的中華始祖地位。左邊“昊德宣猷”匾額為我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贊揚伏羲公正廉明辦事,全心為民謀福祉。懸掛兩側(cè)的“觀象于天,觀法于地”匾額為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題寫,是說伏羲探究天地間奧秘,總結(jié)其運行的規(guī)律,用以指導(dǎo)部族的生產(chǎn)生活活動。

          【太昊陵歷史】史載:太昊陵廟春秋時有陵,漢以前有祠,唐宋以來,不斷完善,現(xiàn)存多為明清建筑,分外城、內(nèi)城、紫禁城,占地875畝。后來,由于戰(zhàn)事等諸多原因,陵廟面積不足300畝。2004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實施了三期拆遷建設(shè),恢復(fù)了原有面積和部分建筑。

          玉帶河玉帶河,象束在太昊陵腰間的玉帶一樣,故名玉帶河。河上有三座敞肩式石拱橋,分別與午朝門、東天門、西天門相對應(yīng),叫玉帶橋。玉帶河穿過東、西兩側(cè)陵墻并入護城河后流進蔡河。陵墻外側(cè)河岸邊各有一口井,俗稱“玉帶扣”。

           【過玉帶橋——淮陽縣文化旅游發(fā)展概況】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xué)發(fā)展觀,堅持“四個重在”,圍繞淮陽獨特的歷史、文化、生態(tài)資源,堅持“旅游帶動,工業(yè)強縣”戰(zhàn)略,以“羲皇故都朝祖會”、“中華姓氏文化節(jié)”、“淮陽荷花節(jié)”三大活動為載體,形成“千年廟會體驗游”、“姓氏文化尋根游”、“龍湖生態(tài)水上游”三大旅游格局,彰顯了“廟會文化”、“祖根文化”、“生態(tài)文化”品牌,“羲皇故都、水城淮陽”開始享譽華夏,走向世界。2008年以來,太昊陵廟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qū)”、“中國王牌旅游景區(qū)”、“省級文明景區(qū)”、“全省十大特色景區(qū)”,龍湖被確定為“國家濕地公園”。 2008年,淮陽被省委、省政府定為全省文化改革發(fā)展試驗區(qū)。2010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旅游標準化試點縣。

          【道儀門】踏主神道38丈,穿御帶河、御帶石橋,即為道儀門。

          道者,《易?系辭下》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又說:“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span>

          前漢《董仲舒?zhèn)鳌氛f:“道者,所由適于路之治也?!?/span>

          《廣韻》說:“理也,眾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之由也?!?/span>

          至于“儀”,《淮南子?修務(wù)》說:“設(shè)儀立度?!眱x為測量用的標桿。

          《荀子?成相》說:“表儀即設(shè)民知方?!边@里儀為標準、準則。所謂道儀門的“道儀”,釋為大道的準則。進踏道儀門后,就要思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了,是否合陰陽?是否合柔剛?是否合仁義?道與德相連,道儀門又稱道德門。

          德者,《音韻》說:“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道德者,是說只有善美正大光明純懿的人才能得大道。

          道儀門高兩丈四尺,硬山式,面闊三間,進深一丈六尺,六架椽,三門磚券,清水大脊,龍形正吻,垂脊有獸,獸前飾魚和海馬,獸后飾天馬和龍?;彝餐吒岔敚埣y勾頭,鳳紋滴水。此門簡單、樸實、大方,進踏道儀門,令人思索“道儀”者內(nèi)涵是什么!

          道儀門”,又稱儀門,即禮儀之門,古時拜謁和祭祀太昊伏羲氏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處,必須整冠彈塵,端莊儀表,恭恭敬敬地嚴肅前行?!兑捉?jīng)》上說“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此門意在提醒人們要成就美善的德性,并反復(fù)涵養(yǎng)蘊存,才能找到伏羲文化精髓的門徑。所以舊稱通德門,意即通神明之德。儒家精典《大學(xué)》開首句: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鬃诱f: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古人講:百行德為首。德為事業(yè)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此門啟示世人要“進德修業(yè),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span>

          道儀門兩邊有“望斗牛挾飛仙以遨游,御清風(fēng)抱明月而長終”的楹聯(lián),集自蘇東坡的《前赤壁賦》。其弟蘇轍曾任陳州教諭,蘇軾多次來陳,寫詩作賦50余首,樸實厚道、重情重義的淮陽人就從他的作品中集了這幅聯(lián)以示紀念。右邊“開天立極”匾額,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原主席沈鵬題寫,指伏羲始作八卦,一畫開天,揭示了“天地”、“乾坤”、“陰陽”之道,為人們樹立了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左邊“真道道真”匾額為中國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詩人沈尹默題寫,這是一幅回道文,怎么讀都是“真道道真”,寓意只有真的道才能道出真的理。啟示人們要樹立崇高的理想,積極探索科學(xué)之道,為民之道,和諧之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先天門】穿道儀門,沿主神道北行36丈,座高臺建筑即為先天門。

          先者,《說文》釋:“之往也,往在人之上也”。又說:“始也,故也”。

          《玉篇》說,先者,“前也,早也?!?/span>

          天地未開為渾沌,渾沌開,天地分,人類何有先天時代已夠早的了。先天門者,是說先皇太昊伏羲作為“三皇”之首,“百王先”以冠百王?!跋忍扉T”之“先天”,顯然與伏羲先天八卦相關(guān)。

          先天門根據(jù)伏羲創(chuàng)制的八卦命名。“八卦”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八卦是伏羲仰觀于天,俯察于地,受白龜龜背紋絡(luò)啟發(fā)創(chuàng)造的。后天八卦是周文王被困于里城,在先天八卦原理上演變的八八六十四卦。人們常說伏羲創(chuàng)八卦,文王演八卦,淮陽是八卦的發(fā)源地。門上“濫觴”匾額?!盀E觴”本意指江河發(fā)源處水很小,僅可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發(fā)端。這里指文化的發(fā)源地,寓意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淮陽是中華文化的發(fā)源地。先天門屬門洞式高臺建筑,明朝所建,原只可望而無梯可登。古時有個說法,一些悟出先天八卦奧秘的智者能夠上下自如,是不用階梯的。20世紀70年代,為了方便游人登臨,兩邊加砌了樓梯,可上登至閣。

          【太極門廣場】太極門廣場,貫通廣場東西的這條路是玉帶路,向東直通內(nèi)城的三才門和外城的東華門,向西直通內(nèi)城的五行門和外城的西華門。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平常我們說凡事都要講天時、地利、人和,指的就是這三才。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這些都是根據(jù)人祖伏羲所創(chuàng)的先天八卦而定名的。

           

          【太極門】穿過先天門,沿主神道北行25丈,即為太極門。太極門,處在太昊陵廟的中心位置。《易經(jīng)》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指天地陰陽未分時的混沌狀態(tài),是世界總過程的開始。太極門兩側(cè)各有一掖門,東邊是仰觀門,西邊是俯察門,取自《易經(jīng)》“仰者觀象于天,俯者觀法于地”,象征太昊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觀萬物,始畫八卦,掌握了事物的本源和變化規(guī)律。“日精、月華”匾額為書法家李中華題寫,歌頌伏羲創(chuàng)始八卦的時候,吸收天地靈氣,博采日月精華。中間的楹聯(lián)“庶績熙照九野,群生茂澤千秋”,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林岫女士題寫,歌頌伏羲的功績像陽光一樣普照九州大地,滋潤著萬物生靈世世代代繁榮昌盛。

          【鐘、鼓二樓】太極門邊的建筑是鐘樓、西邊的建筑鼓樓,均始建于明代。早晨鐘響,以示開園,一天的祭祀活動開始。晚上擊鼓,以示閉園,一天的祭祀活動結(jié)束。就是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

           


          【統(tǒng)天殿】過太極門,即可見太昊伏羲陵的中心大院,沿主神道北行16丈,即為主體建筑統(tǒng)天殿。

          統(tǒng)天殿,俗稱“正殿”、“大殿”。兩側(cè)為東、西廊房,廊房北端各有一門,東曰“兩儀”、西曰“四象”。統(tǒng)天殿在太昊陵廟內(nèi)體量最大、等級最高,也是全國古建筑等級最高的殿宇,因為里面供奉著中華人祖太昊伏羲氏。統(tǒng)天源自《易經(jīng)》“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笔钦f盛大無極的元始之氣,滋生萬物,統(tǒng)領(lǐng)宇宙。只有統(tǒng)天才能表達出至高無上的意思,才能說明伏羲的至尊至極。因為伏羲以龍紀官,首統(tǒng)天下,實現(xiàn)民族融合,以統(tǒng)天稱之,才能凸顯其顯赫偉業(yè)。文明以降,天地設(shè)位,天尊地卑,伏羲為始祖,以統(tǒng)天稱之,既理所當(dāng)然,也示后世謙卑,實為中華禮儀。所以,后世沒有任何殿宇能稱和敢稱統(tǒng)天殿。

          統(tǒng)天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上部用帝王象征的黃色琉璃瓦覆頂,龍鳳大脊,脊上裝飾考究,中間突出的是三節(jié)彩釉陶樓,上有“天下一統(tǒng)”4字,下書“太昊伏羲殿”,左右的28個小人,象征28星宿,代表天。殿四挑角上的騎馬彩陶是歷史上選出來的四絕人,他們是龐涓、子都、韓信、羅成。

          【殿前楹聯(lián)】中間“寶笈淵源、名跡久傳”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筆,“萬姓同根”是2004年全國人大原委員長李鵬特意為淮陽舉辦首屆中華姓氏文化所題,“羲皇故都”為朱基總理所題,“人文始祖”是現(xiàn)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所題,“道天理地”為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李鐵映所題。請看兩邊楹聯(lián) “炎黃堯舜禹湯文武周孔老莊無不追蹤人文始祖,帝王將相三教九流諸子百家若非羲皇誰敢統(tǒng)天”。道出了太昊伏羲氏無與倫比的顯赫地位。中間楹聯(lián)“伏羲蒼精初造王業(yè),畫卦結(jié)繩以理海內(nèi)”為中國書協(xié)主席張海題寫。門兩邊楹聯(lián)“華夏文明三始祖,淮陽伏羲第一人”為國家文物局著名專家羅哲文所題。

          【月臺】統(tǒng)天殿前連接直壁式月臺,臺遍墁青磚,周壓條石,東、西、南三面均有九級踏跺。月臺也叫祭臺300多平方米,可容千人同時跪拜,是歷代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

          【統(tǒng)天殿內(nèi)】端坐殿中的是人祖伏羲的金身塑像。伏羲頭生雙角,肩披樹葉,腰纏獸皮,赤腳袒腹,手托八卦,面像慈祥中透著威嚴,從著裝來看,那時還處于新石器時代。兩側(cè)兩位侍者,東側(cè)是飛龍氏朱襄,左手拿龜甲,右手持骨針,作書契;西側(cè)是潛龍氏昊英,雙手持蓍草,作甲歷,兩者皆為六職之一,其余四職在后面屏風(fēng)。殿內(nèi)四壁墻上為高1.2米、長36米的青石浮雕《伏羲圣跡圖》,展現(xiàn)了伏羲一生的豐功偉績和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

          【履巨人跡】華胥之女,雷澤履跡。虹且繞之,娠因有之。遠古時期,有一位美麗的姑娘華胥氏,在雷澤湖邊踏上巨大腳印懷孕,因為懷上伏羲是驚動天地的事情,華胥氏頭上出現(xiàn)一道彩虹。說明當(dāng)時的人們還處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對生育常識一無所知。

          【伏羲出世】日精月華,十六有奇。帝生成紀,終代母司。伏羲在母體內(nèi)孕育十六個月,吸納日月之精華,最終在成紀誕生,成紀在今天的甘肅天水市。伏羲出世后,相貌奇特,神奇異常,長大后聰慧,英武,才智超群,享有極高的威望,被推舉為首領(lǐng),在他的帶領(lǐng)下,男性成為氏族的主導(dǎo)力量。

          【都于宛丘】率爾東徙,宛丘之虛。水草豐茂,樂而聚居。為了尋找生活的樂土,伏羲帶領(lǐng)部落,沿黃河?xùn)|下,從成紀來到淮陽,見這里有高丘可居,水草豐茂,便定居下來,建都宛丘(因那時地形中間高,四周低,并且有水環(huán)繞,形似一個倒扣的碗,故稱宛丘)。宛丘古城遺址平糧臺現(xiàn)在淮陽縣城東南四公里,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jié)網(wǎng)罟】飛走游蠕,常使我饑。觀蛛結(jié)網(wǎng),衣食可余。伏羲部落在淮陽定居以后,人口越來越多,天然獵食已經(jīng)滿足不了生活需要,常常處于饑餓狀態(tài)。一天,他觀察到蜘蛛結(jié)網(wǎng)可以捕食飛蟲,從中受到啟發(fā),于是教大家用植物的纖維編成網(wǎng)用來捕魚打獵,由此開創(chuàng)了漁獵文明,人們的生活開始有了可靠保障。

          【養(yǎng)犧牲】鳥獸魚兮,入我囿兮。星河?xùn)|兮,衣食足兮。網(wǎng)罟發(fā)明以后,捕獲的動物出現(xiàn)了剩余,于是伏羲就教大家把吃不完的動物飼養(yǎng)起來,這是我國畜牧業(yè)的發(fā)端,伏羲是畜牧業(yè)的鼻祖。這樣,無論春夏秋冬,伏羲部族都可以豐衣足食。

          【興庖廚】天賜我火,去腥臊兮。療我疾兮,壯我身兮。一次偶然的機會,伏羲發(fā)現(xiàn)天然起火燒死的動物比生食好吃,就教先民保留火種,把動物燒烤后食用,結(jié)束了茹毛飲血的蒙昧狀態(tài),先民疾病少了,身體也強壯了。伏羲稱得上第一位美食家。

          【定姓氏】交無序兮,弱我子女。方定姓氏,倫理始矣。伏羲之前,人們無名無姓,過著群居雜居的生活,人倫不分,交配無序,后代成活率很低。伏羲經(jīng)過長期思考,開始定姓氏,明倫理。他認為風(fēng)的威力最大,自姓為風(fēng),其他或以動物、植物為姓,或以居所、官職為姓,中華姓氏自此起源?,F(xiàn)在中華姓氏3000多個,直接起源于淮陽的大姓李、陳、王、孫、胡就有100多個。所以說,萬姓同根,源于伏羲,根在淮陽。2004年、2006年兩屆中華姓氏文化節(jié),2009年“世界客家播遷路”啟動暨太昊陵圣土采集儀式均在淮陽舉行,淮陽是姓氏文化的發(fā)源地。

          【制嫁娶】同姓毋婚,儷皮聘之,女有家兮,男亦有室。有了姓氏之后,伏羲規(guī)定同姓不能相婚,同部落不能相婚,男女雙方如果結(jié)婚,男方要拿兩張獸皮作為聘禮給女方。人們開始從群婚走向?qū)ε蓟椋瑥淖鍍?nèi)婚走向族外婚,改變了過去那種群婚亂配的局面,慢慢步入了文明社會。

          【始畫八卦】仰觀俯察,象天法地。陰陽既判,蓍龜助之。蓍即蓍草,龜即白龜。伏羲氏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根據(jù)在蔡水——也就是午門前的蔡河——所得白龜龜背紋理和蓍草草莖啟示,創(chuàng)立先天八卦。1984年,淮陽東關(guān)一位名叫王大娃的少年從白龜池附近釣出一只白龜,經(jīng)專家鑒定,這個白龜?shù)凝敱臣y絡(luò)與伏羲所創(chuàng)的八卦非常吻合,中間五塊龜甲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兩側(cè)各四塊代表八卦的八個卦號:乾、坤、坎、離、艮、震、巽、兌,上下十小塊龜甲代表十天干,周圍二十四塊龜甲代表二十四節(jié)氣。最神奇的是它的腹面上還有十二塊,代表十二地支,伏羲得白龜畫八卦的傳說得到了驗證。1997年香港回歸的時候,白龜被王大娃親手放歸龍湖?!盎佚敗比∑渲C音,也就是說回歸故里的意思。八卦是伏羲文化的精髓,是從蒙昧進入文明的重要標志,是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伏羲是中華文明的肇始者。

          【刻書契】結(jié)繩記事,我心亂兮。二爻象之,書畫代之。伏羲氏之前,人們遇到什么事,都靠繩子打結(jié)記載,大事結(jié)個大結(jié),小事結(jié)個小結(jié),時間一長,再也分不清哪個結(jié)記載了什么事。于是伏羲根據(jù)自然現(xiàn)象畫出簡單的圖案來代替結(jié)繩記事,在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圖案,日、月、山、水、云、火等圖案,這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伏羲是中華文字始祖。

          【作甲歷】甲子乙丑,日月馳之。寒暖有序,漁之牧之。伏羲氏之前,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一片空白,沒有天地四時的概念。伏羲一畫開天,指出了什么是天,什么是地,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白天為陽,黑夜為陰,春夏秋冬周而復(fù)始,根據(jù)日月的變化,創(chuàng)制了甲歷,用以指導(dǎo)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這是中國歷法的肇始。

          【興禮樂】衣食足之,我心憂之。塤瑟成之,歌且舞之。隨著物質(zhì)生活水平漸漸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生活。經(jīng)過長期對自然界聲響的觀察,伏羲氏用黃土摶成梨那樣大的混團,用木棍扎上孔,吹出嗚嗚的響聲,大家在他身邊跳舞,這個泥團就是塤。塤是中國最原始的樂器,淮陽自然而然成了中國第一個樂器的發(fā)源地。

          【造干戈】干戈飾武,攻之伐之。天空地曠,任我騁之。為了防止外來的侵略、野獸的襲擊,提高生產(chǎn)力,保護部落的生命安全和共同利益,伏羲制作了干戈等武器。干用來防守,戈用來進攻。我們常說化干戈為玉帛、大動干戈,就是來源于此。伏羲發(fā)明干戈以后,危急時拿出來抵御外侵,平時用以打獵和生產(chǎn),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活動范圍開始擴大。

          【諸夷歸服】率土之內(nèi),廣服諸夷。王業(yè)初造,蒼天佑余。結(jié)網(wǎng)罟、養(yǎng)犧牲、造干戈,使伏羲部落擁有當(dāng)時最先進的生產(chǎn)力;畫八卦、刻書契,興禮樂,擁有了當(dāng)時最先進的文化;定姓氏、制嫁娶、作甲歷,擁有了當(dāng)時最先進的制度;興庖廚,切實維護了族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伏羲部落的威望和影響力空前擴大,其他部落紛紛歸服,伏羲一統(tǒng)天下,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首次大融合。

          【以龍紀官】龍官八方,羲皇馭之。幸甚至哉,永垂萬世。伏羲氏實現(xiàn)民族大融合后,為了加強團結(jié),增進合力,他綜合各部落圖騰的特點,如馬的頭、鹿的角、蛇的身、魚的鱗、鷹的爪等,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圖騰——龍,這就是龍的來歷。伏羲以龍紀官,乃為龍師,淮陽稱為龍都。龍成了中華民族的族徽和象征。普天下的中國人都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龍的傳人”,共同尊奉同一個祖先——伏羲。從此,龍的精神一直是鼓舞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動力,成為增強民族團結(jié)的靈魂!

          【崩葬于陳】日懸蒼天,百九六歲。炎黃膜拜,默佑無時。伏羲一生殫精竭慮,勵精圖治,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據(jù)傳,伏羲活了196歲,在位115年,最后倒在陳地長眠不醒。陳是淮陽的古稱。后世為了紀念他,在這里修陵建廟,千百年來修葺不斷,香火綿延不絕,就是今天的太昊陵廟。太是極大的意思,昊是指明亮廣大無邊,歌頌伏羲創(chuàng)造的中華遠古文明如日在天,光輝燦爛,恩澤惠及宇宙蒼生,以至后來的炎黃二帝也要頂禮膜拜,經(jīng)常祈禱伏羲保佑。所以尊稱他為太昊伏羲氏。

          【背后屏風(fēng)】屏風(fēng)上部是魏曹植所寫的《太昊宓羲氏贊》:木德風(fēng)姓,八卦創(chuàng)焉,龍瑞命官,法地象天,庖廚祭祀,罟網(wǎng)魚,瑟以象時,神德通元。贊揚伏羲的豐功偉績。下部的浮雕刻畫的是伏羲的幾位重要官員,降龍氏渾沌驅(qū)民害,土龍氏陰康治田里,水龍氏栗陸疏通水源,居龍氏大庭造屋廬。

          【統(tǒng)天殿至顯仁殿】兩側(cè)的兩塊碑樓,是清康熙年間所立的太昊陵廟重建、重修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顯仁殿】北距統(tǒng)天殿10丈許,即為顯仁殿,顯仁殿,俗稱“二殿”。供奉的是女媧。太昊陵廟怎么會有女媧殿呢?這里有一個傳說。伏羲時代,有一天忽然天塌地陷,世界上只剩下伏羲、女媧兄妹二人。為了繁衍人類,他們不得不兄妹相婚。后來他們嫌生育太慢,就用黃土摶成泥,捏泥人。這些泥人曬干后都有了生命,會說會走,成了活生生的人。所以天下男女都是伏羲女媧的子孫,伏羲被尊稱為“人祖爺”,女媧被尊稱為“人祖奶奶”,太昊陵被尊稱為“人祖廟”。根據(jù)現(xiàn)代科學(xué),摶土造人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它卻體現(xiàn)了遠古時期的生殖崇拜文化現(xiàn)象。那個時代,人少獸多,生活環(huán)境惡劣,生命很短,人類繁衍的速度,決定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水平。生兒育女,是當(dāng)時最偉大的功績。那時的情況是生的越多越好?,F(xiàn)在不同了,要講科學(xué)發(fā)展,提倡計劃生育,實現(xiàn)人口與資源、環(huán)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顯仁殿內(nèi)】中間是女媧娘娘的金身塑像。女媧左手捧的是彌補蒼天的五彩石,右手捧的是摶土造人的泥娃娃。兩側(cè)為侍女,東側(cè)拿塤,西側(cè)持骨笛。很多人到這個地方來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求子求孫,保佑自己的子孫健康平安,非常的靈驗。請大家看一下腳下的地面,這是1991年重修時才換過的磚塊,已經(jīng)被老百姓腳磨膝跪得凹凸不平了。

          【背后屏風(fēng)】這塊屏風(fēng)通過文字、浮雕表現(xiàn)了女媧的功績。上面的文字:煉彩石補蒼天,摶黃土造生靈,斷鰲足立四極,積蘆灰止淫水,殺黑龍濟冀州,作笙簧興樂舞。下面的浮雕為降蛟龍、阻洪水、煉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功績圖案。

           

           【太始門】顯仁殿北兩丈一尺之距,便是太始門了。

          為什么取地陰數(shù)二,大概是陵墓之需,或者是太昊伏羲便是“仁”的化身,而不是“近仁”。

          何為“太始”?

          北宋元豐年間發(fā)現(xiàn)的古《三墳?太古河圖代姓紀》說:“清氣未生,濁氣未沉,游神未靈,五色未分,中有其物,冥冥而性存,謂之混沌,混沌為太始。太始得,元胎之萌也。太始之?dāng)?shù)一,一為太極。太極者,天地之父母也。一極易,天高明而清,地博厚而濁,謂之太易。太易者,天地之變也。太易之?dāng)?shù)二,二為兩儀。兩儀者,陰陽之形也,謂之太初。太初者,天地之交也。太初之?dāng)?shù)也,四盈易,四象變成萬物,謂之太素,三才之始也。太素之?dāng)?shù)三,三盈易,天地盈,而生男女,謂之三才。三才者,天地之備也?!?/span>

          太始、太極、太易、太初、太素、三才等說明了宇宙起源和萬物起源生生不息規(guī)律。太始門之“太始”,說明了太昊伏羲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祖先,在古帝王中位于之首之冠之先的“太始”人祖爺?shù)匚弧?/span>

          太始門上筑寢殿,兩廂有臺階、角門,可以繞殿循游,又稱“轉(zhuǎn)廂樓”。整座建筑始建于明代,樓內(nèi)立有朱元璋洪武四年親自撰寫祭文的御碑一通,又稱“御碑亭”。它是太昊陵廟現(xiàn)存最早的御祭碑。

           【八卦壇】太始門后,太昊伏羲陵前有先天八卦壇。

          先天八卦壇為等邊八邊形,直壁式,周有青石壓條,青砌就。壇面用青“先天八卦壇”。先天八卦圖卦序為乾(

          )、坤(
          )、
          )、
          )、坎(
          )、離(
          )、艮(
          )、兌(
          )。中間“陰陽魚”圖形象征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是伏羲文化的精髓。

          【伏羲陵墓】先天八卦壇之北便是太昊伏羲氏的陵墓。太昊伏羲陵高達八丈,數(shù)八廣大;周長45丈,五乘九得45,最大的成數(shù)九和最大的生數(shù)五示無極。

          陵墓下筑方臺,臺周砌磚,上圓下方,象征天圓地方。陵墓原來并沒有這么大,幾千年來,來此拜祭的香客不忘帶土添墳,至清朝陵高十尋,相當(dāng)于今80市尺,聳若峰岳,氣勢雄偉,屹立于蔡水之濱,史稱“羲陵岳峙”,為淮陽古八景之一。陵前為青石雕成的歇山式碑樓,下立宋碑一通,字大徑尺,既無題跋,又無落款,其上書曰:“太昊伏羲氏之”七個大字。

          柏】這棵樹是宋代柏樹,已經(jīng)有千年的歷史了。柏樹的上面神奇地長出了一個樹疤,像一只耳朵,它有耳垂,耳廓,耳洞。非常神奇,所以人們都說這是一棵神耳樹,這個耳朵是我們祖先伏羲安排生長的,用來聆聽子孫的心聲。如果你有什么悄悄話或者心愿,對著耳洞說伏羲能夠聽得見,因為只長了一只耳朵,是只聽不扔的,伏羲會替您保密的。

          【“耳柏”新枝】先天八卦壇旁的枯柏樹樹丫里發(fā)出了新枝。新枝是2008年奧運會舉辦期間發(fā)出來的,引起了很大轟動,柏樹枯死幾十年了,卻發(fā)出了新枝,成為太昊陵廟內(nèi)的一大奇觀。

          【柏抱檀】太昊陵墓西北有棵柏樹,它的中間,居然長出了一棵檀樹,形成了奇異的柏抱檀現(xiàn)象。它是怎么長成的呢?樹種從哪里來?據(jù)管理人員說,中間的檀樹是1976年長出來的,正是毛主席逝世的那一年。人們都說,毛主席生前沒來過太昊陵,去世后靈魂來到了這里,讓人祖爺保佑全國人民過上幸福日子。這棵柏樹面朝西南方,正是毛主席的老家——湘潭。我們這里流傳一個順口溜,說“柏抱檀,柏抱檀,打的糧食吃不完”。1997年6月26日朱基總理聽到這里,調(diào)侃地問我們的老講解員說:“為什么包拯還要到陳州放糧呀?”老講解員隨即應(yīng)變,對答如流:“總理呀,那個時候可不是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呀!”朱總理聽了哈哈大笑。

          【蓍草園】太昊陵墓個園子,叫“蓍草園”。蓍草是伏羲用來占卜畫卦的神草,蓍字只有一種寓意就是占卜之意,蓍草非常神奇,長成形后它的莖桿上自然出現(xiàn)八條白線,八個棱面,切開來看有八個角,被稱為八卦草。六千多年前,太昊伏羲氏仰觀于天,俯察于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揲蓍畫卦,故此草被稱為“神蓍”、“靈物”。歷代帝王遣官祭祀,均以其當(dāng)作回京復(fù)命的信物。蓍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天開花。每年春季,靈根秀發(fā),生機盎然,郁郁蔥蔥,有“蓍草春榮”之稱,為淮陽古八景之一。

          【子孫窯】它看起來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在這里卻極富盛名,它叫“子孫窯”。六千多年前,人祖伏羲每逢仲春便以“會”的形式把各部落青年男女召集起來,中間放一塊帶孔的石頭,男女若相互有意,分別摸摸石孔,便成為夫妻,就象現(xiàn)在辦理了結(jié)婚證一樣,成了合法夫妻。人們都說這里非常有靈氣,用手摸這個孔既可以得子得孫,還可以保佑子孫健康平安,歷史上這樣的石磚已經(jīng)換了多次。這是1985年才換的一塊青石,短短的20多年時間,又摸出了這么大的一個孔。在我們這里說法很多,講究也很多。老百姓都說左轉(zhuǎn)三圈求男,右轉(zhuǎn)三圈求女。

          【岳武忠祠】岳武忠祠,始建于明代。據(jù)史書記載:南宋時金兵入侵中原,淮寧也是今天的淮陽,曾三次淪陷,岳飛曾派部將三次收復(fù),淮陽人民特在此為岳飛建祠祭祀。主殿內(nèi)塑岳飛坐像,上方懸掛岳飛手跡 “還我河山”匾額。殿西側(cè)墻上有岳飛手書《出師表》石刻。岳飛殿的對面,跪著陷害岳飛的的秦檜死黨的鐵像,他們是秦檜、王氏、王俊、張俊、萬俟。民間傳說講,如果你身體的某個部位疼痛,你就狠狠地打擊這五個人的哪個部位,就會把疼痛轉(zhuǎn)移到他們身上,手到病除。表達了老百姓對那些陷害忠良的奸人的痛恨。

          岳飛是宋朝的抗金名將,既不是最高神和天仙,也不是“真人”,為什么在太昊陵內(nèi)也立觀享祀呢?這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道教神仙屬性的八個方面,即第七個方面:英雄。

          在中國歷史上,曾涌現(xiàn)無數(shù)為祖國、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他們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至今仍為人們所廣泛傳頌。其實,敬仰英雄由來已久,早在父系氏族社會之始就有崇拜英雄祖先的傳說,在崇拜過程中逐漸將他們神化,為他們塑像立祠建廟,歲時奉祀。道教就是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塑造和完善,使他們進入自己的神系,成為道教敬奉的神仙。

          岳飛,就是被道教敬奉的護法四帥之一。 

          岳飛,字鵬舉,河南湯陰人,其聲名事跡家喻戶曉,毋庸贅言。

          淮陽古稱陳州,地處中原,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南宋時期,屢受金兵侵犯。

          康王四年(公元1130年),金兵王善率兵圍陳,岳飛戰(zhàn)于清河,擒俘其大將孫勝、孫清,兵解陳圍。

          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金人又南犯中原,岳飛遣部將王貴大破金軍收復(fù)陳州。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兀術(shù)侵入東京,陳州失陷,岳飛遣部將血戰(zhàn)金兵,三復(fù)陳州。 

          岳飛是道教信仰中納入神系的英雄,是龍的子孫的皎皎者,是高尚的民族情操的體現(xiàn)者。在太昊陵內(nèi)為其建廟是道教信仰的發(fā)展,是效法民族英雄、懲惡揚善的需要,是淮陽人愛憎分明的具體體現(xià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太昊伏羲陵與老子故里
          淮陽的扉頁
          周口:淮陽太昊陵--太昊伏羲氏定都和長眠之地
          伏羲太昊陵:號稱天下第一陵,有著中國最悠久最盛大的祭祖廟會
          郭進拴:散文《拜謁伏羲陵》
          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民間廟會,曾一天讓80多萬人朝拜,用鏟車清理香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