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遠堂,永泰縣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梧桐鎮(zhèn)溪北村上溪口33號。始建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歷經(jīng)十九年建設,竣工于1834年,占地面積3708 平方米,建筑面積2790 平方米,大小房間186 間。大廳正面高懸 “香遠堂”牌匾,為五品永福知事曹文林所題,牌匾之下用楷書浮雕朱子家訓。堂中神案奉祀鄭氏先祖能仁尊王。香遠堂為當?shù)剜嵤献鎸O三代共建的三堂之一。
據(jù)載,宋紹興十年(1140年),鄭亮五世孫鄭豐隆自蓋洋遷居至梧桐溪口,至第二十四世鄭振嘉,于1773年建成“種德堂”,鄭振嘉長子鄭朱孟生三子鄭賢勉、鄭賢琚、鄭賢勃。鄭賢勉、鄭賢勃于1815年始建“香遠堂”,鄭賢琚于1838年建“貽慶堂”,祖孫三代共建三堂,三堂規(guī)模宏大,設計精巧,名躁一時,至今傳為佳話。當時建房選址請的是江西贛州堪輿地理師,雕花請的是仙游工匠,因風水糾紛,上梁扶扇時永泰縣知縣親自到場捧場,才得以順利進行。香遠堂大廳前廊中間有一段獨立成型,長6.5米、寬0.90米、厚0.28米的青石條,國內(nèi)罕見,當年如何采運,至今成迷,當年在采石處還立碑紀念。
看完慶豐莊,在村中尋訪珠坑橋(清代石拱橋)未果。折返回鎮(zhèn)里加油,午飯后接著尋訪香遠堂。香遠堂主體保存尚好,兩側(cè)已被新建水泥房民居侵占不少,總體顯得逼仄之感。目前建筑尚有一戶鄭氏后人生活居住,建筑更多作為鄭氏族人祭祀、婚宴之地使用。香遠堂目前正在修繕,款項來源主要還是鄭氏族人捐贈。大概受限于資金和文物保護意識,地板直接都是澆筑水泥。實在可惜!
進入香遠堂中,居住兩邊幾位鄭氏后人也走過來。攀談中,得知香遠堂被盜多處雕刻精美柱礎和木雕。同時也向我講解正堂立柱深深砍痕,是興建之初,另一姓氏說香遠堂影響他們的風水,過來爭吵所砍下。這一風水之爭印跡也隨著建筑存留了百余年。對于堂中奉祀能仁尊王是何許人也,他們只知是鄭氏先祖。具體名字他們也說不出來。有時攀談也是可以收獲不少資料所不能有的信息,當然得能碰到熟悉情況的老人。有時這也是需要點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