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經驗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前腿肉和后腿肉有啥區(qū)別?老屠夫:區(qū)別大,認準4點,買到好豬肉!』
豬肉的價格便宜了,終于可以大口吃肉了,很多人頓頓都吃肉,比如炒肉、蒸肉、燉肉等。一頭豬分為十幾個部位,每個部位的肉質不同,做法也不一樣,購買時要注意。
就拿豬腿肉來說,分為前腿肉和后腿肉,它們有什么區(qū)別?也許您認為,不都是豬肉嗎,什么部位不是吃呀,這么想就錯了,聽聽老屠夫怎么說。村里殺了幾十年豬的老屠夫說,前腿肉和后腿肉的區(qū)別很大,買錯了不好吃。
對于豬肉,有些人愛吃瘦一點,有些人卻偏愛肥一點,也有人愛吃半肥半瘦的,只有弄懂了區(qū)別,才能買到合適的豬肉。
下面和大家說說前腿肉、后腿肉的幾個主要區(qū)別,以后千萬別買錯了。
1、位置
前腿肉在豬前腿上,后腿肉在豬后腿上,這不是廢話嗎?位置不同,就造成了肉質、口感的差別。
2、肉質
豬是很懶惰的動物,平時不怎么動彈,就是吃了睡睡了吃,所以才能長膘。運動最多的部位就是前蹄了。所以這里的肉質是瘦肉少、肥肉多,肌肉纖維比較粗,肉質緊實,表面還有筋膜。前腿肉基本上是半肥半瘦的,瘦肉中夾雜著肥肉。
豬只有在站起來、走路時才會用到后腿,所以后腿上的肉脂肪比前腿略多一些,但肉質比較軟嫩。而且肥肉和瘦肉是分開的。
3、口感
前腿肉也叫夾心肉、夾縫肉,肉老筋多。而后腿肉的口感軟嫩。從豬肉分級上來說,后腿肉屬于一級肉,僅次于里脊肉。而前腿肉和五花肉一樣屬于二級肉,所以前腿肉比后腿肉要差一點。
4、吃法
前腿肉的吸水能力強,所以適合做肉餡,或是做肉丸子等,口感會比較彈嫩。而后腿肉本身就比較軟嫩,適合炒、鹵。比如川菜經典名菜回鍋肉,很多人以為是用五花肉炒的,其實正宗做法是用后腿肉。或是用香料鹵熟后剁碎,可做肉夾饃,口感酥爛鮮香。
馬上要入冬了,買一些后腿肉做臘肉也是不錯的,而且價格比五花肉還要便宜一點。
既然前腿肉和后腿肉的區(qū)別這么大,購買時一定要注意了,怎么才能分辨它們呢?老屠夫說,記住2點不會吃虧。
①筋膜——前腿肉有筋膜,后腿肉沒有筋膜。
②肥瘦——前腿肉是肥瘦相間的,瘦肉中夾雜著肥肉,而后腿肉是肥瘦分明的,肥肉是肥肉,瘦肉是瘦肉。
不管前腿肉還是后腿肉,都必須挑選新鮮的豬肉,否則口感不好白花錢。老屠夫教大家3個技巧,保證買到好豬肉。
一看
新鮮的豬肉顏色是鮮紅色或粉紅色,如果顏色發(fā)暗或發(fā)白,肯定不是新鮮肉,可能是病死豬肉或冷凍肉。
二摸
豬肉如果很新鮮,表面就比較干燥,不發(fā)黏,而且肉比較有彈性,按壓后人迅速回彈。而不新鮮的豬肉是沒有彈性的,而且會因為滋生細菌而發(fā)黏。
三聞
新鮮豬肉只有淡淡的腥味,沒有其他味道。如果聞到酸味、臭味,肯定是變質豬肉,再便宜也別買。要是有刺激性氣味,八成是變質肉經過化學處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