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匡調元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教授
瘀體者(晦澀質)在臨床上相當常見,多半屬于“隱匿性”疾病患者。這種體質如果不及時調理,日久可能發(fā)生冠心病、肝硬化、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血液病及腫瘤等多種慢性疾病。瘀體實質上與疾病只差一小步,因此應及時找有經(jīng)驗的中醫(yī)師調理,以藥療為主,食療為輔。
瘀體者自我檢測并不困難,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舌上有紫色小點或紫斑,或整個舌質都是青紫色的。怕冷或乏力的人,舌色淡而紫;怕熱而口渴的人,舌色紅而紫。建議讀者隨手拿鏡子照照自己的舌頭,看看有沒有這種現(xiàn)象,如有,當盡早進一步檢查,及早調理。
形成瘀體的機理
中醫(yī)學理論中有“久病入絡”和“久病必瘀”之說,“瘀”和“久病”可互為因果,使慢性病久治不愈。瘀體另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身上有固定部位的疼痛,時發(fā)時愈,或頭痛、胸痛、脅痛、小腹痛。但請西醫(yī)檢查,透視或化驗都查不出什么問題,血脂或血黏度多在正常值的上限。其實,這往往是某些隱匿性疾病的前奏,或血液成分已改變,或毛細血管彈性已降低,或血液循環(huán)已變慢,組織細胞已處于供血不足的狀態(tài),疼痛即由此引起。
在人群體質普查中看到,小兒時期的瘀體比較少見,而在老年期卻比較多見,其發(fā)生率有隨著增齡而增高的趨勢。這表明,瘀體的形成機理可能與衰老過程中心血管系統(tǒng)的結構與功能老化有關。因此,有人提出氣滯血瘀是衰老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瘀體的主要病理基礎是由于氣血失調,血脈瘀滯不暢,引起臟腑、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與新陳代謝障礙。在調理時主要用活血的辦法使不通者得通,不暢者流暢?!端貑枴け哉摗分赋觯骸安【萌肷?,營衛(wèi)之行澀,經(jīng)絡失疏,故不通。”《素問·脈要精微論》又提出“脈澀則心痛”。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五勞虛極、羸瘦、腹?jié)M、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饑傷、勞傷、經(jīng)絡營衛(wèi)氣傷”等,都可以導致血行凝滯。
瘀體的人一般都有以下幾個特質:
01
膚色晦暗
皮膚無光澤如蒙塵埃,甚至面色黯黑。
02
口唇色暗
雙唇色紫,尤以唇緣為明顯,有時為斑狀。
03
眼眶黯黑
中年婦女眼眶暗者尤為多見,上下眼瞼(眼皮)也呈紫黑色,或深或淺。
04
身有痛處
頭、胸、雙脅、腹、背、腰、四肢等部位有固定的疼痛,或如針刺,或有氣脹,時時發(fā)作。婦女往往伴有痛經(jīng),且經(jīng)血常為夾雜白色黏膜的小血塊。
05
舌質青紫
全舌發(fā)青,或點點紫色,輕者時有時無,或塊塊紫斑,重者常不褪不散。
行血消瘀活質法
瘀體與血脈不通暢有關,與氣血的偏勝或不足也有關,從而提出了“疏其血氣,令其調達”的治療原則。
在診療瘀體的過程中要細加鑒別,區(qū)別屬陰屬陽,分清在氣在血,補其不足,損其有余,血凝氣滯者宜破瘀調氣,氣虛下陷者,則宜補益升提。在調整瘀體時,有幾個原則應加以注意:
01
強調“氣帥血行”
血的功能在于充潤營養(yǎng)全身,五臟六腑無不賴血以養(yǎng),但血需賴陽氣以運行。中醫(yī)常稱“氣行血亦行,氣滯血亦滯,氣脫血亦脫”,故治血必須治氣。臨床上常常見到的“氣滯血瘀”,宜采用調氣活血法、行氣活血法。如果遇到氣少血脈不暢,則應用補氣和血法,這是“氣帥血行”的具體運用。日常調養(yǎng),可飲用白背木耳黑豆茶、玫瑰山楂紅棗茶等,有助補氣活血。
02
注意區(qū)別血虛與血實
瘀體者多有瘀血,血脈運行不暢,這是其共性。血實可以引起瘀血,但血虛同樣可以引起瘀血?!督饏T要略》“苓歸膠艾湯”(主要成分有川芎、當歸、阿膠等)就是針對血虛有瘀的養(yǎng)血行瘀方劑。張璐《張氏醫(yī)通·諸血門》說“但證有虛中挾實,治有補中寓瀉,從少從多之活法,貴乎臨病處裁?!泵髂┽t(yī)家傅青主考慮到產(chǎn)后多氣血虛,伴有多種瘀血的特征,抓住了“血虛有瘀”這個重要病機,運用“生化湯”(主要成分有當歸、川芎、桃仁等)治療多種產(chǎn)后疾病。
03
應鑒別其寒熱
血遇寒則血凝,這是形成血瘀的重要因素。故血宜溫,溫則通。但熱邪也可引起瘀血,所謂“血因火而結”。另外,還有瘀從寒化與從熱化的問題,因此必須辨質而異治。要注意如果辨質與食物食性不合,則溫者誤熱而妄行,寒者誤涼而更凝,必將遺留后患,故飲食也不可不慎。
常用食療方
活血化瘀的食物具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或止血生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擴張血管的食物有茭白、白果、山楂、紅花、雞內金等;能止血的食物有薺菜、大棗、白茅根等;能生血的食物有龍眼肉、大棗、鹿角等。用于瘀體者但當視其夾寒、夾熱、夾濕等不同,而選用上述不同性味的食物。如夾熱者可選黑木耳、藕、平菇等,夾寒者可選食大蒜、洋蔥、玫瑰花、山楂、海參等。
凡具有澀血作用的食物瘀體者都應忌食,如苦瓜、烏梅、柿子、李子、石榴、花生米等。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也應忌食,如蛋黃、豬頭肉、蝦籽、蟹黃(膏)、奶酪等。
代表性食療方舉例如下。
調元沙拉
【材 料】
紫椰菜 25克,蘋果 50克,黑木耳 25克,鮮蘑菇 50克,蓮藕 25克,山楂泥 25克,紅花泥 25克,鹽、沙拉醬適量。
【制 法】
紫椰菜、黑木耳、鮮蘑菇切丁焯水,蘋果去皮去核切丁,蓮藕洗凈去皮切丁。分別放入大碗內,加鹽 、山楂泥、紅花泥、沙拉醬調和即可。
【食養(yǎng)功能】活血化瘀、強心、止血、消肉積。
山楂內金粥
【材 料】
山楂片 15克,雞內金(雞的砂囊內壁)1個,粳米 50克。
【制 法】
將山楂片文火炒至棕黃色,然后與粳米同煮至爛。雞內金用溫水洗凈,在37℃烘箱中烘干,研成細末,倒入煮沸的粥中即熄爐火,略等片刻即成。
【食養(yǎng)功能】
化飲食,消肉積,癥瘕(婦女下腹胞中結塊),痰飲(體內水液不得輸化,停注體內某部位),痞滿(慢性胃炎、胃神經(jīng)官能癥、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疾?。?,吞酸(胃內酸水上攻口腔,咽溢,不及吐出而下咽),行結氣,化瘀血。適用于食積停滯、油膩肉積、胃脘痞滿、消化不良、血瘀經(jīng)痛、產(chǎn)后瘀血痛等。
【注意事項】
1.雞內金必須洗凈,在 37℃烘箱中烘干,溫度不宜過高。注意絕對不能用霉爛之品。
2.山楂用于降壓調脂必須生用,用于化瘀則必須炒焦用。
桃仁酒
【材 料】
桃仁 80克,酒 250克,砂糖 10克。
【制 法】 桃仁先去皮尖,微炒,趁熱將桃仁搗爛如膏,入酒中備用,可于空腹、臨睡前飲一小杯。
【食養(yǎng)功能】
破血行瘀,消腫止痛。適用于一切血瘀之證,包括血瘀痛經(jīng)、閉經(jīng)、產(chǎn)后瘀血腹痛、跌打損傷、胸脅刺痛、血燥便秘及冠心病、肝硬化等。
【注意事項】
1.桃仁酒化瘀力強,不能久服。
2.有出血傾向而血瘀不明顯者忌服。
3.桃仁與粳米同煮為粥,空腹服之,其化瘀力較酒緩和。
4.孕婦絕對禁服。
山楂紅糖包子
【材 料】
炒山楂 10克,紅糖適量。
【制 法】
炒山楂、紅糖共研和為餡,做成包子,蒸熟即可。
【食養(yǎng)功能】
化飲食,消肉積、癥瘕、痰飲、痞滿,行結氣,化瘀血。
【注意事項】
1.胃酸過高者不宜用。
2.山楂煎汁、收膏,與紅糖少許可做成沖劑或作為飲料亦佳。
活血養(yǎng)顏蟹
【材 料】河蟹 500克,山楂 8克,黑木耳 2克,藕粉 10克,桃仁 5克,紅花 2克,苦杏仁 3克,桂皮 3克,香菇 8克,白果 5克,茭白 2克,白砂糖、醋、蔥、姜適量。
【制 法】
將河蟹洗凈扎緊,與上述材料(除白砂糖、醋外)一起加適量的水蒸熟煮透即可。將姜末、白砂糖根據(jù)個人喜好加入醋中配蟹吃。
【食養(yǎng)功能】
活血化瘀,療胸悶、心悸,調血脂,養(yǎng)顏美容。有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皮炎、痤瘡、哮喘病等患者忌食。
編輯:小西
點擊以下關鍵詞,
相關養(yǎng)生資訊全掌握!
? 微信號:shjt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