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xù)來敘述宇文昭儀的事跡。宇文氏嫁給李淵以后,沒有·多久就發(fā)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李淵取代隋朝成為了唐朝的開國皇帝,并且改年號為武德元年(618年)。李淵繼位以后,他有立皇后的想法,于是咨詢一下宇文氏,想立她為皇后,但是宇文氏沉思了一下,就堅決拒絕了。根據(jù)《舊唐書·列傳第十四》記載:“高祖初即位,便欲立為皇后,固辭不受“。當然,宇文氏的意思,李淵還是很清楚,于是就是冊封她為品級比較高的妃子,就是昭儀。宇文氏這個昭儀的位置,一直持續(xù)到她去世為止(44歲)。在李淵所有的妃子中,論起出身,宇文氏是最高的,如果立她為皇后,在一般情況下,大臣不會有反對意見的。宇文昭儀,對待李淵的幾個級別較高的妃子,也很有禮貌,“資敬奉上,因心必盡”。在宮廷中,宇文昭儀是個美麗動人的女子,她發(fā)揮出了自己裁剪衣服和刺繡方面的出眾才能。盡管唐初崇尚節(jié)儉,但宇文昭儀還是打扮得非常得體和漂亮,“冰羅霧縠,色斕云蔚”。這段話的意思是,宇文昭儀穿著白色綢子(羅是一種稀疏而輕松柔軟的絲織品),如同薄霧般的輕紗,非常美麗,色彩錯雜,如同云彩一樣絢麗華美。
實際上,關于唐代后妃的日常服飾,在文獻上有著非常詳細的記載,但多半是禮儀上的服飾。至于日常穿著,很少有著清楚細致的描繪,宇文氏的墓志可以說是提供了比較生動形象的描述,在平時也可以穿得比較具有個性些,所用的材料應該是一些優(yōu)質的紡織品,比較接近日常的服飾風格。除此以外,宇文昭儀還擅長古典樂器,能夠演奏出美妙動聽的音樂,她時常還喜歡設計和刺繡各種花紋,如生動活潑的龍鳳形像,很可能是宮廷服飾的風格,“云霞纏弦,文飛龍鳳”。在宇文氏年幼的時候,她對于刺繡和縫制衣服非常感興趣,在進入宮廷以后,更是時常制作這類的手工藝術品。關于宇文昭儀的容貌和形象,在史書中沒有記載,但是墓志卻有著比較生動的描述,“珠珰引月,綬帶搖風,理金翠以徘徊,自流光景?!?nbsp; 宇文昭儀帶著一種比較重要的裝飾品,滿綴著各種珠子,可能使用鑲嵌的藝術技巧,腰上松松的系著象征她昭儀身份的綬帶,迎風飄動,她輕輕的整理好金翠(黃金和翠玉制作的裝飾品),往返回旋的步行著,自然呈現(xiàn)出一種美麗的光輝。我再順便談一下金翠這種裝飾物。金翠在古代后妃的服飾上是比較重要的,據(jù)說在東漢時期佩戴金翠就成為一種制度,“太皇后花勝上為金鳳,以翡翠為毛羽,步搖貫白珠八”,從中就可以看出墓志所說的金翠就是這樣的頭飾,不過還需要一些翡翠鳥的羽毛作為裝飾。在晉代以后,金翠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所用的珠子和頭飾也不少,被當時的人認為很奢侈。
宇文昭儀在武德二年(619)以后先后生下了兩個皇子,就是韓王李元嘉和魯王李靈夔。宇文昭儀的兩個兒子,都喜歡閱讀、書法、音樂,感情上非常好,年齡上相差不太大。墓志在提到兩位皇子的時候,是這樣評價的,“體東平之樂善,弘河間之好書”,與史書的記載是一致的。據(jù)說,東漢明帝劉莊的弟弟東平王總會說起一些做人的道理,也為劉莊所喜歡;河間王是來自西漢的事跡,據(jù)說他特別喜歡收藏各類書籍,尤其是比較古老的版本。根據(jù)《舊唐書》記載,李元嘉,“聚書至萬卷,又采碑文古跡,多得異本”,是一位比較好學的皇子。但是在貞觀六年,宇文昭儀身體出現(xiàn)了疾病,當時她的兒子李元嘉,時年十五歲,在璐州做刺史,聽說了以后,就內心不舒服。僅僅過了兩年,也就是貞觀八年,年僅四十四的宇文昭儀就病逝了,正好是在夏季。當時的李淵好幾年前就已經(jīng)退位了,居住在大安宮,宇文昭儀可能就帶著年幼的兒子搬到那里生活,不過大安宮的環(huán)境比較潮濕。李淵和李世民聽說了宇文昭儀去世的消息以后,還是很悲痛,尤其是李世民還安慰李元嘉和李靈夔。最后,李世民還得到了李淵的同意,追贈宇文昭儀為徐國太妃。假如宇文昭儀在李淵后面去世的話,那么她會被冊封為太妃。我們最后來談談宇文士及的情況。宇文士及與縣主結婚以后,有了至少兩個子女,其中一個女兒早逝,另外一個兒子在史書上沒有記載他的名字,他很早就被封為郡公的爵位,在父親去世以后,就繼承了郢國公的爵位。后來宇文士及的兒子宇文崇嗣(可能是長子),還當任過尚輦奉御和殿中丞的職務,他的曾孫女與永王的第二個兒子李伶結婚,但是在她二十四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宇文士及還撫養(yǎng)他年幼的弟弟和兩位哥哥的兒子,不過沒有他們的相關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