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自主編公眾號:曲一刀(ID:welovequyi)
這兩天又一條有關(guān)“家長群”的新聞火了:
某小學開展“家委會競選”。學生家長們熱情高漲,紛紛踴躍報名,為了有理有據(jù),同時在微信群里交上了自己的個人簡歷。
有的家長說我是博士、我愛人是碩士,平常上班都是彈性工作制,可隨叫隨到;有的家長表示我們都是在知名大學當老師的;有的家長則聲稱我們都是海歸,在名企外企工作……
尤其是這位家長,更是“語出驚人”,說可以砸跌停對方的股票。
一個家委會競選的激烈程度,簡直堪比世界500強公司競選CEO。
很多網(wǎng)友開始感嘆,自己上有老,下有下,努力拼搏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給父母養(yǎng)老,還因為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得拼爹又拼媽。
01
為了方便家長和老師的溝通,家長群越來越普及,但是關(guān)于兩方之間沖突的新聞也從來沒有少過。
“老師點名批評,不顧及學生和家長的隱私以及面子,這樣做合適嗎?”;
“學生在校表現(xiàn)、考試成績單、年級排名、課堂教學方式、老師行為作風等問題,都設(shè)計隱私,較為敏感,為什么要直接發(fā)在群里?”;
“家長群里質(zhì)疑老師收禮排座位,長期不公正地將身材矮小的兒子常年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想在群里與班主任溝通,竟被踢出家長群”;
“家長群變成馬屁群,500條未讀消息,有499條都是‘排隊、點贊,蓋樓’”……
有家長大為感慨,一個有老師在的群里,我們講話要得體,因為這體現(xiàn)了家庭的整體教育水平;老師發(fā)通知后,要回復及時,因為這體現(xiàn)了對學校事務(wù)的熱情參與。
做人難,做家長群里的家長就更難了。
在群里報告孩子完成情況都不是什么事,還得體現(xiàn)自己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的心得,注意自己和老師之間溝通交流的方式,還得為人處世挑不出什么毛病。
而群里一些活動,比如像選舉家委會成員。雖然不過就是一個自發(fā)性的組織,目的是整合家長資源,組織親子活動,并不存在明確的選撥標準,主要來自于公益心較好,時間相對充裕家長的毛遂自薦。
但從某中學2015屆家委會的數(shù)據(jù)來看,39位家長中——學歷構(gòu)成:碩士以上學及海歸共5人;本科學歷22人;本科以下12人。
職業(yè)上,公務(wù)員7人,其中處級以上干部4人;企業(yè)員工14人,其中高層11人;老師4人;醫(yī)生2人;個體戶4人。此外還有8人是全職媽媽。
儼然成為了成年人的自尊心游戲,自身條件差點的都不好意思參與選拔,在群里都抬不起頭來。
02
可憐天下父母心。
新聞中的家長,也許起初并不是為了“炫耀”。畢竟有網(wǎng)友說這個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通過考試入學的,家長們不知道從小在這些孩子身上傾注了多少時間和金錢。
在選家委會的時候表現(xiàn)的積極一點,無非是因為擔心老師們精力有限,難免對孩子們厚此薄彼,想以此來期望自己地孩子在學校里能受到不一樣的待遇。
而除了簡歷這種客觀指標之外,又能有什么別的來說明自己適合家委會的工作呢。
有一個朋友,孩子還不到三歲,就開始籌劃買學區(qū)房,上最貴的幼兒園,興趣班得報上三四個,不僅是教育方面,生活方面也是非名牌衣服不買。但事實上,他的家庭收入和大部分上班族的收入相當,為什么還這如此奢侈。
就是因為,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個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背后真正的焦慮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別人。
當孩子有負所望的時候,就會產(chǎn)生,我把所有的都給你了,你就這樣對我的失望。
以前我們害怕自己比別人落后,后來我們終于通過自己的拼搏開始有了些成績之時,我們又害怕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落后。
從而一直都處于一個時時焦慮,時時擔心的狀態(tài)之中。
03
90后已經(jīng)開始成為了領(lǐng)取結(jié)婚證的“主力軍”,甚至從2017年開始,第一批“95”后男生都進入了法定結(jié)婚年齡,可以組建家庭了。
回想起十八歲那年的夏天,從高考考場出來,就以為走出了作業(yè)以及晚自習的夏天。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人生的“考試”根本沒結(jié)束,甚至有些遙遙無期。從每年700多萬的應(yīng)屆畢業(yè)生中找到心儀的工作;從3000萬娶不到媳婦的單身“剩男”中終于邁入婚姻的殿堂。
當以為可以長舒一口氣時,沒過幾年,又一步從“單位群”邁入到了“家長群”里頭。
前段時間某中小學招生,不僅考察家長的身材,還要調(diào)查爺爺奶奶的學歷和工作單位。據(jù)說有家長身材走型,學校也不收。原因是一個連身材也管不好的家長是一個不自律的人,又怎么能管好小朋友?那么爺爺奶奶的學歷和工作單位是不是更證明良好的學風要追究三代?
有人發(fā)評論說,以前都是家長說孩子:你看看別人家孩子,誰誰誰多優(yōu)秀。現(xiàn)在,孩子可以理直氣壯地懟回去了:你看別人家家長,誰誰的爸媽多厲害。
以前孩子放學回家,家長拿著掃帚追著孩子,叫你學習不努力?,F(xiàn)在,還在放學回家,拿著掃帚追著家長,叫你小時候不努力。
80后和90后們,小時候被父母鄙視,長大了被孩子嫌棄。
就像之前那條新聞一樣,一個10歲的孩子,成績特別優(yōu)秀,但是覺得自己父母貧窮,不配擁有自己這么優(yōu)秀的兒子。
自己沒有很成功,還要被自己養(yǎng)大疼大的孩子所嫌棄。就是因為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了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也是造就了孩子歪曲價值觀的根本原因。
孩子對父母的嫌棄,本質(zhì)上也是在追求更加優(yōu)秀的人生,為什么父母不能給我更好的資源?
凡事量力而行,大部分的普通人可能都沒有扔在群里的精彩履歷,但他們同樣教孩子讀書人字,培養(yǎng)他的興趣愛好,享受自己最大程度上的所能提供給他們的學習的樂趣、生活的樂趣。
而假如孩子們看到這些“競選”消息,幼小的心靈又會留下怎樣的陰影?
國內(nèi)家庭教育的知名專家孫云曉教授曾在《捍衛(wèi)童年》一書中說道:“人們習慣于把兒童與明天聯(lián)系在一起,似乎是為了明天才重視兒童,這是不全面的。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價值,童年的意義絕對不是為了長大成人?!?/span>
所能做的就是首先自己要努力,給予孩子好的資源,同樣也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
不要將自己的壓力和焦慮轉(zhuǎn)化到孩子的身上,這種名利算計也不一定真能轉(zhuǎn)化為他們的成長助力。
用男性文化和撩妹知識,專業(yè)挽救落后男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