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敦煌】駝鈴鳴沙山,人海月牙泉 ...
1、月牙泉。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鳴沙山北部,古稱沙井,俗稱藥泉。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35米,最深處月5米,因其水域宛如新月,故而得名月牙泉,更有“沙漠第一泉”的美稱。月牙泉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被列入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月牙泉內(nèi)生長有眼子草和輪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蘆葦,四周被流沙環(huán)抱,即便遇到強風(fēng),泉池也不會被風(fēng)沙掩蓋。在景區(qū),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所以具有“鳴沙山怡情,月牙泉洗心”美譽。另外,月牙泉是敦煌諸多自然景觀中的佼佼者,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于世,并與莫高窟九層樓和莫高窟藝術(shù)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蓮的三大奇跡,更是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勝地。
2、月牙泉早在漢代就是旅游勝地。唐代有船舸,泉邊有廟宇。泉池南岸原有一組古樸素雅、錯落有致的建筑群,從東向西既有娘娘殿、龍王宮、菩薩殿、藥王洞、雷神臺等百余間。各主要殿宇有彩繪百尊以上,所繪壁畫數(shù)百幅。其中,重要殿堂均懸置碑刻和匾額,如“第一泉”、“別有洞天”、“半規(guī)泉”、“勢接昆侖”、“掌握乾坤”等,筆鋒剛毅,書法雅俊,堪稱墨尖上品。據(jù)史載:當(dāng)時這里亭臺樓閣,廟貌輝煌,宮廳柱廊,臨水而設(shè),古剎神廟,繞以常年香火。歷代騷客游玩,吟詩詠賦,揮毫者不乏其人。
3、此次月牙泉之行受臺風(fēng)利奇馬影響,天氣不佳,進而導(dǎo)致無法通過鏡頭來完美的揭示月牙泉和鳴沙山的壯闊和秀美,但即便如此,由于鳴沙山和月牙泉的合二為一,加之五顏六色的沙海人潮,還是能夠凸顯這個沙漠奇觀的風(fēng)采和魅力。
4、進入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排排整齊行進的駱駝隊。在這里,有三種交通工具供游人選擇,一種是載人直升機,一種是沙漠越野車,再有一種就是騎駱駝。也許是處于好奇和安全考慮,絕大多數(shù)游客都選擇騎駱駝上沙山,從而使這里形成了一道特殊的沙漠景觀和靚麗的風(fēng)景線。
5、鑒于人們對駱駝的鐘愛,景區(qū)為游客準(zhǔn)備了近千頭駱駝。由于是旅游旺季,即便這樣的駱駝數(shù)量,還是遠遠不能滿足游客騎行的需要。高峰時段,還需排上個把小時后才能感受到騎行的樂趣。
6、遠遠望去,成群的駝隊一望無際,蔚為壯觀。人們之所以都選擇騎駝上山,一是覺得直升機太貴(每人1280人民幣),沙漠越野車在家時常開常坐(每人200人民幣),而駱駝平時騎不著,況且安全還便宜(每人100元人民幣),何樂不為?
7、在這里,養(yǎng)駝人歸景區(qū)統(tǒng)一管理,不允許私自接活和運送游客。送游客達到目的地后返回原點待命,等待接受下一批運送任務(wù)。
8、這些牽駝人的工作非常辛苦,為了使游客一覽鳴沙山和月牙泉的美景,他們一天要牽著這些駱駝往返沙山十余次。這樣的運動量,對于爬一次沙山就累的氣喘吁吁的游客來說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對于他們來說,這就是他們每天的工作。
9、來來往往,周而復(fù)始,這就是牽駝人的工作,也是他們的生活。
10、在這里,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與最原始的運輸工具相比,還是遜色很多。清冷的場面與遠方火爆的場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1、盡管地處沙漠,但生長在這里的果樹卻枝繁葉茂,果實累累,透過漸漸泛紅的果皮,仿佛就能嗅到果實的甘甜。
12、身著五顏六色的人們聚集這里,給月牙泉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13
14
15
16
17
18
19
20、蔚為壯觀的沙海人潮。
21、從古至今,關(guān)于月牙泉的形成說法很多。一說是古河道殘留;二說是斷層滲流;三說是風(fēng)蝕湖;四是人工挖掘。
22、場面相當(dāng)壯觀的沙海人潮??吹竭@樣的場面,很多人擔(dān)心人過多把沙子踩下來會威脅月牙泉。但據(jù)當(dāng)?shù)厝酥v,人們這種擔(dān)心是多余的。由于月牙泉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鳴沙山形成的特殊結(jié)構(gòu),即便沙子今天被人踩下來,明日也會被風(fēng)給吹上去,這不得不說是個奇特的現(xiàn)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