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十二年,萬歷帝下令刑部左侍郎丘橓、掌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張誠查抄江陵張府,二人抵達江陵的時候,江陵知府已經(jīng)先期將張府人口清點之后封閉大門,不準(zhǔn)任何人進出。
等丘橓等人抵達張府的時候,在打開大門的那一刻,發(fā)現(xiàn)張府已經(jīng)有十幾口人餓死,尸體就橫陳在府內(nèi)各個房間中,真真是人間悲慘。
隨后,張府一家人全部被逮捕,自張居正母親趙太夫人以下女眷全部接受了搜身,就連內(nèi)衣里面和臍腹以下部位都被搜查,其凌辱程度不亞于靖康之難中被金人羞辱的南宋宗室女眷!
其婦女自趙太夫人而下,始出宅門時,監(jiān)搜者,至揣及褻衣臍腹以下,如金人靖康間搜宮掖事,其嬰稚皆扃鑰之,悉見啖于饑犬!
張居正的長子禮部主事張敬修見家人遭受這般凌辱,竟懸梁自盡而死,他死前大呼,丘侍郎、張撫按,活閻王!
丘橓又下令對張府進行了搜查,查得黃金萬兩,白銀十余萬兩,以及大量珠玉寶器。
萬歷帝覺得還不夠,不久后又下令對張府進行了二輪追贓,張居正的門生故吏王篆、曾省吾、傅作舟等人因為被懷疑幫助張府隱匿財產(chǎn)而被抄家問罪。
此時,距離張居正去世不過兩年而已,在他剛?cè)ナ赖臅r候還備受萬歷帝尊崇,甚至對人許諾要照顧好張居正的家人;但沒過多久,萬歷帝就展開了對張居正的清算,就連張居正的家人也遭了殃,這難道是萬歷帝所謂的照顧嗎?
要知道,張居正曾經(jīng)是萬歷帝最親愛的先生、最倚重的大臣,他以一己之力將垂死邊緣的明朝重新拉上正軌,這樣的大功臣卻被如此對待,這真的好嗎?
張居正是湖北荊州人,出生于嘉靖四年(1525年),其祖上三代都不怎么顯赫,最高學(xué)歷也只不過是個秀才。
據(jù)說,張居正出生之前,他的曾祖父曾做過一個夢,夢見一輪明月照在水中,水面上泛起白光,一只白色的烏龜突然浮出水面,在夜色中暗自發(fā)光。
張居正的曾祖父認(rèn)定那只白龜就是他即將出生的小曾孫,于是提前給張居正取了個小名白圭,希望他日后光宗耀祖。
確如張居正的曾祖父所言,張居正從小就展示出了驚人的天賦,由于他聰穎過人,幾歲就能夠吟詩作賦,所以成為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
張居正十一歲的時候參加了府試,并順利考中秀才。
由于張居正機敏過人,荊州知府李士翱對他十分憐愛,并給他改名為居正,并囑咐他要從小立志,長大后精忠報國,這件事對張居正的影響非常大,也自此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第二年,十二歲的張居正參加了鄉(xiāng)試,他寫的文章水平非常高,足以考中舉人,但湖廣巡撫顧璘認(rèn)為張居正年紀(jì)太小缺乏磨礪,讓他過早成為舉人未必是件好事,所以沒有錄取他。
但僅僅過了三年,十五歲的張居正再次參加鄉(xiāng)試,一舉成為舉人。
要知道,那些幾十歲還沒有考中舉人的考生大有人在,但張居正卻在十五歲的時候就成為了舉人,足見他才學(xué)有多么出色,可以稱得上是天之驕子了,就連曾經(jīng)阻擾他成為舉人的顧璘也不得不承認(rèn),此子將相才也!
此后,張居正再接再厲,在二十三歲的時候考中了二甲第九名進士,成績可以說是非常優(yōu)異了,他因此得以進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那里正是宰相的搖籃。
張居正進入翰林院的時候,當(dāng)時朝堂發(fā)生了激烈的變化,內(nèi)閣成員夏言和嚴(yán)嵩爭奪首輔之位,夏言雖然最后成功當(dāng)選首輔,但不久后嚴(yán)嵩卻進讒言致使夏言被殺,嚴(yán)嵩因此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內(nèi)閣首輔。
張居正在翰林院待了幾年,他見政治腐敗,邊防松弛,于是寫了很多條陳上奏朝廷,但沒有引起嚴(yán)嵩的重視。
嘉靖二十八年,張居正以《論時政疏》來陳述國家機構(gòu)臃腫的病癥,并系統(tǒng)地闡述了自己改革的主張,但依然沒有引起嘉靖帝和嚴(yán)嵩的重視。
本來是一腔報國熱血,但奈何熱臉貼冷屁股,這讓張居正意識到,如果一個人的地位太低,是沒有人聽你說話的,于是他不再建言議事了,而是對政治斗爭冷眼旁觀,然后慢慢提升自己。
而就在張居正蓄勢待發(fā)的時候,一個叫做戚繼光的人也正在尋找人生機會,他千里迢迢來到京城,試圖謀取一個職務(wù),從而擊殺倭寇,保家衛(wèi)國,但奈何根本沒人理他。
這個時候,張居正無意間結(jié)識了戚繼光,他對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人生志向非常敬佩,于是上書舉薦戚繼光,戚繼光最終被朝廷授予都指揮僉事之職,自此開啟了波瀾壯闊的一生。
但是,張居正和戚繼光的故事還只是個開始,未來他們還有更多合作的機會,但也充斥著利益交換。
由于在翰林院得不到什么機會,所以從嘉靖三十三年開始,張居正就請了病假,他先是回了一趟老家,然后四處游山玩水,在休閑之余體察民情,前后長達三年時間。
在這三年里,張居正放松了身心,但也意識到國家正處于危機之中,他必須站出來做點什么事了,于是他在嘉靖三十六年結(jié)束休假,返回翰林院任職。
這里要說一下,張居正在翰林院的恩師正是后來的首輔徐階,徐階不但有學(xué)識,還胸有大略,后來嚴(yán)嵩和嚴(yán)世蕃父子的倒臺,正是徐階的大作。
可以說,徐階對張居正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他教會了張居正處理政務(wù),也讓張居正明白什么是韜光養(yǎng)晦,更是指引張居正邁出了人生關(guān)鍵一步。
張居正返回翰林院后,明顯比之前成熟了許多,他開始模仿徐階的做法,內(nèi)抱不群,外欲渾跡,相機而動。
正所謂機會是留給有準(zhǔn)備之人的,張居正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提升自己的同時,等待機會的降臨,而他這一等就是數(shù)年。
嘉靖四十一年,徐階巧妙地扳倒了嚴(yán)嵩和嚴(yán)世蕃,并成為內(nèi)閣首輔,這讓張居正看到了什么才是智慧和手段,未來他也將用類似的辦法扳倒高拱。
嘉靖四十三年,嘉靖帝已經(jīng)是病體纏身了,徐階開始為未來做打算,他將目光放在了皇位繼承人裕王朱載垕身上,于是舉薦張居正入裕王府擔(dān)任侍講、侍讀。
侍講、侍讀并不是什么高級職務(wù),但因為張居正教授的對象是大明朝未來的皇帝,所以意義就大不一樣了,這意味著張居正占據(jù)了先機,未來必將以帝師的身份受到重用!
這就是張居正人生的關(guān)鍵一步,他因為站隊正確,未來必將前途無量,而嚴(yán)嵩和嚴(yán)世蕃的倒臺,跟他們沒有正確站隊關(guān)系莫大。
在擔(dān)任朱載垕師傅期間,他開拓了廣泛的人脈,在朝中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屬于他的時代即將到來,但前提是他必須掃清一些障礙,而他當(dāng)時還不知道會有什么障礙,但他知道想要上位,肯定是要經(jīng)歷斗爭的,也是需要手腕的。
嘉靖四十五年,嘉靖帝因病去世,徐階在起草遺詔的時候,將張居正也寫進了輔臣大臣的名單之中,封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xué)士。
不久后,朱載垕繼位為帝,張居正以裕王府舊臣的身份入內(nèi)閣,升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xué)士,他終于在長期的暗暗較量中日上竿頭了。
張居正一上任,就干了不少改革的事情,比如說糾正嘉靖朝時期修齋建醮、大興土木的弊政,清理冤假錯案、為忠臣平反,等等,贏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評。
正當(dāng)張居正準(zhǔn)備大展身手之時,第二年徐階就因為年老而退休了,徐階的老對手高拱論資排輩成為新任首輔,他為人傲慢無禮,且權(quán)力欲很強,張居正的日子因此不太好過。
不久之后,已經(jīng)被調(diào)往薊門一帶同蒙古作戰(zhàn)的戚繼光來到了京城,他當(dāng)時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因為他雖然總理軍務(wù),但受到總兵官郭琥的掣肘,因此打仗打得很不舒服。
張居正作為戚繼光的靠山,當(dāng)然要為他排憂解難了,很快郭琥就被調(diào)走,戚繼光也兼任了總兵官的職務(wù)。
并且,張居正還讓譚綸、劉應(yīng)節(jié)、梁夢龍這些與戚繼光關(guān)系好的人到薊門去任職,將那些掣肘戚繼光的人給撤換下來,戚繼光因此得以施展開來,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帶領(lǐng)戚家軍一共殲滅了多達五萬蒙古騎兵!
作為投桃報李,戚繼光對張居正也是十分恭敬的,不但給他送去了大量金銀財寶和珍貴人參等補品,還給他送去了許多美女,其中甚至包括金發(fā)碧眼的異域美女!
有人可能要問,為何戚繼光要給張居正送禮?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那時候明朝官場已經(jīng)到了極為腐朽的程度了,如果不通過送禮收禮來建立關(guān)系,那么這種關(guān)系將被認(rèn)為是不牢固的。也就是說,只有送禮和送禮了,才能說明大家都是一樣的人,彼此也才會安心!
而這也不是張居正第一次這么干了,早在嚴(yán)嵩倒臺之前,戚繼光就給他送過禮!
那時候戚繼光還在胡宗憲手下做事,胡宗憲為了掃平倭寇,就以賄賂的方式受到了嚴(yán)嵩的重用,所以他也被認(rèn)為是嚴(yán)黨。
戚繼光在胡宗憲手下做事,為了招募更多兵勇,曾默許胡宗憲請留浙江鹽銀,這些錢一半用于抗擊倭寇,一半進了胡宗憲的口袋,胡宗憲因此得了個“總督銀山”的稱號。
因此,在政治上支持胡宗憲的戚繼光,一度也被認(rèn)為是嚴(yán)黨成員。
不過,戚繼光也不是只會打仗,他的政治覺悟還是很高的,他意識到嚴(yán)嵩即將倒臺,于是變賣家產(chǎn)去到京城,準(zhǔn)備找內(nèi)閣成員高拱尋求庇護,但高拱為人傲慢,根本就看不起他,所以自然不會幫他了。
于是,戚繼光就找到了張居正,那時候張居正已經(jīng)在裕王府任職了,所以他是有能力幫助戚繼光的,而他在收了戚繼光的禮后,也確實許諾保全戚繼光,戚繼光這才安心地回去繼續(xù)抗擊倭寇。
果不其然,嚴(yán)嵩倒臺之后,胡宗憲受到牽連,但戚繼光卻安然無事,而且在朱載垕登基后被調(diào)往薊門任職,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次極好的發(fā)展機會。
從張居正與戚繼光的關(guān)系我們可以看出,這兩個人都是為國為民的,但必須用金錢來維護彼此之間良好的關(guān)系,不然他們誰也不會把對方當(dāng)自己人。
這就是明朝中晚期的一個特色,但絕不是張居正和戚繼光的的獨創(chuàng),因為在此之前嚴(yán)嵩也是這么干的。
張居正之所以跟武將走得這么近,其實答案前面我也說了,因為他認(rèn)為明朝最大的兩個問題是政治腐敗、邊防松弛,而支持戚繼光正是為了加強邊防。
那么,張居正怎么解決政治腐敗這個問題呢?
答案是實施新政,但前提是張居正得先成為首輔才行,不然啥也干不成。
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朱載垕因病去世,十歲的萬歷帝朱翊鈞繼位為帝,是為明神宗。
隨著新朝的建立,張居正也開始對高拱發(fā)起進攻了,但以他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辦不到的,怎么辦呢?
這個時候,馮保進入了張居正的眼簾,他雖然只是個太監(jiān),卻是陪伴萬歷帝一起成長的“大伴”,在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張居正便對他各種逢迎,甚至恬不知恥地給他提前寫墓志銘,還四處鼓吹他的功勞,將他塑造成杰出的宦官政治家。
馮保不喜歡高拱,但對張居正的印象很好,所以他很快就跟張居正搞在了一起,他們利用高拱在隆慶帝去世時的口出狂言大做文章,還在萬歷帝生母李太后面前進讒言,李太后就以專政擅權(quán)的罪名罷黜了高拱,張居正接任首輔之職,這一年他四十七歲,人生已過大半。
在未來的日子里,李太后對張居正的工作十分支持,不但讓他擔(dān)任萬歷帝的老師,還讓他大膽進行改革,而他的動作也很迅速,很快就開始了改革,核心思內(nèi)容是整飭吏治,富國強兵,也就是解決政治腐敗和邊防松弛問題。
這里又說到改革了,歷史上的改革家不少,但沒有幾個有好下場,因為凡是改革必將觸動很多人的利益!
比如說秦國的商鞅變法,新朝的王莽改革,以及宋朝的王安石變化,等等,他們無一例外要么在改革的過程中舉步維艱,要么在改革完成之后下場悲慘。
明朝發(fā)展到萬歷時期,國家情況已經(jīng)十分危急了,雖然前輩改革的教訓(xùn)很深刻,但張居正不畏艱難,也不考慮將來自己會有什么下場,只是堅持進行改革,從這一點來說他稱得上是孤膽英雄了。
就拿張居正實施的考成法來說,雖然改變了吏治情況,但加重了官員的壓力,讓不法官員難以鉆空子,所以他們意見很大;再有一條鞭法,全面丈量土地,將地主的田地分給老百姓,這當(dāng)然是好事,但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豪紳。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每一個改革都有利于國家長期發(fā)展,但都是得罪人的差事,要不是李太后的大力支持,張居正早就被彈劾下臺了。
而張居正實施新政的效果也很明顯,國庫的錢更多了,吏治更清明了,民族矛盾得到了極大緩解,邊防問題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加強。
然而,張居正在實施新政時用人的原則卻很奇特,他重用循吏,慎用清流,也就是不看名氣,更多時候看能力,尤其喜歡用聽話之人。
舉個例子說,戚繼光因為跟張居正關(guān)系好,就得到了重用;還有李成梁,他也沒少給張居正送禮,因此越發(fā)受重用,一路做到了遼東總兵,封寧遠伯。
這兩個人對明朝的邊防貢獻巨大,張居正用他們算是用對人了,至少在張居正活著的時候是這樣的。
但是,像海瑞這樣清高之人,張居正就不愿意用,原因其實很簡單,海瑞能力一般,迂腐滯緩,不通曉施政要領(lǐng),而且還不太聽話,自己的主意還賊多。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張居正的用人辦法其實并不太合乎傳統(tǒng),看起來更加接地氣,但他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他,他只要覺得這么做有利于新政實施就好。
所以,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了,張居正不是清流,也不以道德潔癖來標(biāo)榜,他不在乎自己是否有污點,只要能成為一個實干的政治家,實實在在干出一些事情來就行!
正如張居正自己所言,得失毀譽關(guān)頭若打不破,天下事無一可為者,他認(rèn)為在乎個人榮辱的人是干不成大事的。
張居正也有“知我罪我,在所不計”的勇氣,因為水至清則無魚,如果不用世俗的辦法、不懂得靈活變通,反而被道德死死限制住的話,是無法成為一名改革家的。
因此,張居正為了取得成功,可以接受戚繼光和李成梁的饋贈,也愿意笑納門生故吏的孝敬,以至于他活著的時候生活奢侈,死后家中還被搜出黃金萬兩,白銀十幾萬!
為什么張居正去去世后那么多人彈劾他,原因還在于,他自己口袋滿滿,卻實施新政阻止別人大撈特?fù)?,所以他在生前就以前不被人所喜了,只不過他有后臺,權(quán)力又大,別人不敢把他怎么樣。
所以說,張居正是有天使與惡魔兩幅面孔的,他絕非正人君子,確是治世能臣。
從1572年到1582年,這十年是萬歷帝在位的前十年,也是張居正當(dāng)首輔的十年。
在這十年間,張居正挽大廈之將傾,稱得上是繼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改革之后中國最成功的改革家,對明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李太后和萬歷帝對張居正的依賴是很強的,同時賦予他的權(quán)力極大,讓他成為明朝最后一個權(quán)臣;賜予他的恩寵也很隆,讓他得到了應(yīng)有的回報。
張居正擔(dān)任主要官職和頭銜有太子太師,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xué)士,內(nèi)閣首輔等等,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并且他的家人也都跟著沾光,族人在朝任職者十?dāng)?shù)人,自他母親以上四代都封了誥命,家中的各類璽書更是多如牛毛。
張居正受萬歷帝財物賞賜的次數(shù)也特別多,十年間接受了多達208次賞賜,賞銀每次少則百兩多則千兩,賞物從彩緞、蟒衣到玉帶、貂鼠皮都有,當(dāng)時是無人能比的。
更有甚者,萬歷帝直接賞賜張居正的兩個兒子,一個為狀元,一個為榜眼,萬歷帝還對他說,你的功勞太大了,我說不完,我就幫你照顧一下子孫吧!
別看張居正貴為萬歷帝的老師,還是天下文人的表率,但他還是冒著破壞科舉公平的風(fēng)險接受了萬歷帝的饋贈,這當(dāng)然是精致的利己主義了。
我們還可以看出,萬歷帝對張居正的態(tài)度,至少從表面上來說,他還是信任的,也是不得不依賴的,因為帝國少了他,確實很難玩得轉(zhuǎn)。
舉幾個例子。
張居正的父親去世后,按照禮儀他是要回家守孝三年的,而他也確實是這么做的。
但張居正回鄉(xiāng)沒多久,朝廷運轉(zhuǎn)就出問題了,萬歷帝不得不一天連發(fā)三道詔書,要張居正奪情起復(fù),并直截了當(dāng)?shù)貙埦诱f,國家事情特別多,都聽你處分,你趕快回來!
難道內(nèi)閣其他成員都是擺設(shè)嗎?非也,因為內(nèi)閣早就成張居正的一言堂了,別人不敢隨便拍板!
萬歷七年,萬歷帝向戶部要十萬兩銀子用于改善伙食,戶部不敢做主,就將此事報告給張居正。
張居正倒好,竟然以戶部入不敷出為由,不但不給這十萬兩銀子,就連宮中上元節(jié)用的燈火、花燈費也免除了,后來甚至連修繕宮殿的錢給給免了,搞得萬歷帝十分難堪,還不得不說張居正做得對。
到了后來,張居正更進一步,他縮減了皇宮開支,雖然皇宮中奢侈消費的現(xiàn)象因此大為改觀,但也導(dǎo)致自李太后和萬歷帝以下所有人不得不縮衣節(jié)食。
萬歷帝那時候已經(jīng)十七歲了,他當(dāng)然懂得張居正這么做的用意了,但你要問他高不高興,他肯定要說不高興,因為他自己的家,卻是張居正當(dāng)家做主,這太可氣了!
但站在張居正的角度而言,還是那句話,只要是為了國家好,他可以不怕得罪人,也不在乎萬歷帝怎么看他。
再說張居正對萬歷帝的教育,那也是想相當(dāng)嚴(yán)格的,萬歷帝有時候不想讀書,張居正不便說什么,但李太后很快就會知道,她會將萬歷帝叫過去罰跪,一跪就是半天。
有一次,萬歷帝喝醉了酒,一個內(nèi)侍因為不聽使喚,萬歷帝就要拔劍殺他,張居正得知此事后,就上書斥責(zé)萬歷帝的過失,還要替他寫一個罪已詔。
這還沒完,張居正還稟告李太后,李太后又將萬歷帝叫來罰跪,直到萬歷帝認(rèn)錯為止!
多大點事啊,又是譴責(zé),又是罪己詔,還要罰跪,你說萬歷帝作為皇帝,面子上能過得去嗎,他能不恨張居正嗎?
后來,萬歷帝結(jié)婚了,但李太后對他不放心,讓張居正每天早晚入宮給他講學(xué),還說張居正是先帝留下來的先生,一定要聽他的話。
皇帝結(jié)婚了,意味著就可以獨立于人世了,但張居正還管著萬歷帝,一點也不松懈,萬歷帝自然不高興了。
因為張居正大權(quán)獨攬,還管著萬歷帝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所以萬歷帝對張居正的感情可以說是非常復(fù)雜的,可以說是既愛且怕,既敬且恨。
但是,萬歷帝在沒有想明白之前,他依然是在表面上對張居正言聽計從的,直到萬歷九年張居正開始生重病之后,他才意識到張居正遲早是要故去的,他得做些準(zhǔn)備了。
05,急流勇退,清算開始。
張居正花了八九年時間推行改革,但他也因為積勞成疾而在萬歷九年五月病倒了,他并沒有貪戀權(quán)位之心,也自知如果不急流勇后退,必將遭受清算,所以他上書請求萬歷帝放他回家養(yǎng)老。
但萬歷帝卻不同意,還特意安慰他,將太師這個至高無上的頭銜賜給他,這是明朝歷史上極少有的事情。
萬歷帝用意何在?用意其實很簡單,你張居正欺負(fù)完我就想跑,沒門!
萬歷十年五月,張居正最終病逝了,他是死在工作崗位上的,因為那時候他還是吏部尚書,也是內(nèi)閣首輔,要處理的事情非常多,哪怕他是在病榻上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因為萬歷帝的強留,張居正才被累到生病去世的,而就在張居正去世后的第四天,萬歷帝對他的清算開始了,將他的弟子潘晟給罷黜了。
萬歷帝的做法當(dāng)然是釋放一個信號,而群臣們也懂他的意思,很快各地彈劾張居正的奏折就被送到萬歷帝面前,對張居正的各種控訴都有。
不久后,張居正的好哥們戚繼光也被彈劾了,他先是被調(diào)往廣東,還沒到任又被罷職回家養(yǎng)老,恰在那時他的弟弟死了,老婆又跑了,所以不久后就郁郁而終了。
而那些張居正用過的人,除了李成梁等少數(shù)幾人之外,幾乎全部被清算,他們之中大多數(shù)人要么被罷黜,要么被殺,再也沒有人可以繼續(xù)張居正的改革了。
萬歷十二年,萬歷帝最終給張居正冠以“威權(quán)震主”的罪名,下令對他抄家,削去他的所有官職,追討他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并公布其罪狀于天下!
在最驚險的時候,萬歷帝一度動過將張居正開棺鞭尸的想法,但被大臣所阻止。
這是有多大的恨啊,竟然連死人都不放過,原因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萬歷帝被張居正壓制太久了,他得找個方式發(fā)泄一下!
當(dāng)然了,萬歷帝也是不計后果的,因為他推倒了張居正及其親信,也就推翻了張居正花了十年才得來的改革成果。
而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也證明,因為一切都被推到重來,所以大明朝在萬歷帝手上開始急劇走下坡路,最后連神仙也救不了,直至滅亡。
現(xiàn)在回過頭來評價張居正,我想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讀懂他,或許魯迅有句話可以用在他身上,那就是“有缺點的戰(zhàn)士終竟是戰(zhàn)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至于說,張居正的功過是非究竟如何,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