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任伯年這些海派大師當(dāng)年都被批俗氣,為什么商人還要抱著錢跪求買

          任頤(1840-1896) 竹蔭高士

          扇面 設(shè)色紙本

          光緒丁亥(1887年)作

          18.5×54 cm

          鈐印:任伯年

          題識:子進仁兄法家指正。光緒丁亥六月,山陰任頤寫于海上寓齋。

          竹蔭高士 局部


          中國嘉德2016秋拍上海巡展

          2016年11月2日-3日


          1920年,一位叫楊逸的上海人出了本書,名叫《海上墨林》。

          里頭收錄了上海書畫人物741人,包括上海籍人和活動在上海的外地人,時間上起宋代,下迄民國初年。雖是個人發(fā)起的行為,卻是第一次對“海派”的大型梳理——以前還從未有過。

          楊逸在開篇自記第一句這樣說道:《海上墨林》者,志上海之書畫家也。這或許是上海地區(qū)范疇內(nèi)的書畫家首次被系統(tǒng)梳理,對比半個多世紀(jì)前蔣寶齡在《墨林今話》中統(tǒng)計的上海畫家,那時數(shù)字僅僅是十幾個。

          楊逸當(dāng)年對“海派”的界定還是粗略地以地域范疇為準(zhǔn),時至今日,我們?nèi)院茈y對“海派”作一清晰界定——它既非某種風(fēng)格的繪畫流派,又不是以地域劃分的某個群體。

          到今天,究竟要如何定義“海派”,或許盧甫圣先生的總結(jié)可作一解:“海派”并非流派,而是近現(xiàn)代美術(shù)史上的一種藝術(shù)風(fēng)氣或文化現(xiàn)象。它“多元”、“流動”、“變易不居”,甚至如程十發(fā)所言,“海派無派”。

          老上海

          這一蔚為大觀藝術(shù)現(xiàn)象,150余年前卻被不少人視作一陣“非主流”之風(fēng)。

          要怎么形容那時候人們對“海派”的印象?學(xué)者王德威有過一番生動描述:

          “從清末以來,‘海派’即成為一稍帶貶意的形容詞……海派是生猛多變、標(biāo)奇立異;是五光十色、噱頭滑頭外加冤大頭;是玩票白相、瑣碎庸俗;是花花世界、‘地獄里的天堂’。”

          再舉個著名的例子——三十年代文壇“京海之爭”,北京文人給“海派”貼上了“勢利”、“媚俗”等貶低性質(zhì)的標(biāo)簽,并認(rèn)為海派文人市井氣太重。

          馮超然(1882-1954) 集錦冊

          冊頁(八開) 設(shè)色絹本

          丁未(1907年)作

          27×32 cm

          鈐?。簻祠串嬘。ǘ危?、慎得、超然、馮迥、超然手臨(四次)、超然、畫奴興到(二次)、超然·迥、超然詩畫

          題識:

          (一)銀燭未消窗送曙,金釵欲醉坐添春。超然馮迥。此余蚤歲筆也,聰甫復(fù)以此索題,忽又?jǐn)?shù)載。慚余藝未精晉而鬢已星星,慨歲月之易邁耳。是冊輾轉(zhuǎn)又歸瓊?cè)A女弟篋笥,知以餅銀二百購之。噫,可見物無常主,況翰墨哉。顧瓊?cè)A知音,當(dāng)可為余藏拙也。丙子正月,復(fù)見于嵩山草堂,時春寒正雪,慎得馮超然識。

          (二)尋來好夢春風(fēng)暖,欲竊芳心入路難。

          (三)越女采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景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鸂鶒灘頭風(fēng)浪晚,露重?zé)熭p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調(diào)倚蝶戀花。丁未孟夏。馮迥。

          (四)親見昆蟲沾化澤,請看一二想其余。

          (五)明皇駕幸華清宮,賜內(nèi)外命婦湯沐,春風(fēng)靈液,澹湯其間,上心油然若有顧遇。詔高力士潛搜外宮,得宏農(nóng)楊氏女于壽邸。特疏湯泉賜澡,瑩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任羅綺,光彩照人,上甚悅。丁未六月,蘭陵畫奴馮迥作。

          (六)生小更無煩夜吠,斯民安堵樂何如。

          (七)桂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綃。長門盡,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蘭陵畫奴寫。

          (八)世味甜酸嘗欲遍,披圖不禁口流涎。

          丁未二月,臨南樓老人小冊并繕原題,為聰甫先生大人之屬,乞粲正。蘭陵畫奴馮迥時客京師。

          后紙畫家自題:丁未歲,余役于宣南,聰甫先生出視家藏南樓老人粉本屬臨。一彈指間,倏將卅載,長安車馬都成陳跡,故舊寥落,稀若晨星,而拙畫猶油然如新,對之能無丁令威化鶴歸來之感乎?自辛亥后,余與聰甫避囂滬瀆,時得過從,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洵是前緣。今冬忽以此索題,拙作固不足存,而不遽為覆瓿,欲貽譏于將來?殆亦有意作惡劇也,未識聰甫何以解嘲。壬申(1932年)冬日于嵩山草堂。白鶴溪漁者馮超然識。 鈐印?五十后自號慎翁

          畫家自題簽條:滌舸舊作。近歸習(xí)靜,閑居青箱。丙子(1936年)正月,慎公再題已越二十六載。 鈐?。撼?/strong>

          鑒藏印:錢鏡塘藏

          說明:

          1、本幅為錢鏡塘舊藏。

          2、中國嘉德2005年春季拍賣會,第1201號拍品。

          集錦冊 局部

          中國畫是海派中首先生長出的觸角,在率先開埠的上海地區(qū),海派畫家迅速如野草般瘋狂生長。從前文《海上墨林》所提供的數(shù)字可見一斑。

          據(jù)盧甫圣考,曾經(jīng)吳觀岱有件作品,請張祖翼題跋,跋曰:江南自開市以來,有所謂海派者,皆惡劣不可注目。”—— “海派”一詞第一次以文字形式出現(xiàn),似乎就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

          自誕生伊始,海派就在爭議中前行。許多人無法接受這一風(fēng)氣,緣于它在趣味層面太過“接地氣”——迎合市民口味、趣味低端——這與千百年來畫壇主流中秘不宣世的宮廷畫、孤芳自賞的文人畫都相去甚遠。大約一個世紀(jì)的發(fā)展過程中,關(guān)于海派繪畫“雅”、“俗”之爭從未停止過,不過也正是這過程中不斷產(chǎn)生的沖撞、融合,才最終產(chǎn)生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多元化景象和如此龐雜的文化現(xiàn)象。

          那么“海派”到底“俗”在哪里?

          首先著眼于形成這一現(xiàn)象的群體——海派畫家,他們大多出身世俗。如今被譽為海上畫壇人物畫成就最大的任伯年,從小家庭清寒、父親早逝,15歲便為生活所迫來到上海,在扇莊當(dāng)學(xué)徒;吳昌碩年輕是也一直顛沛流離,還要過飯,認(rèn)識的朋友什么三教九流的都有,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不過“生計仗筆硯”、“一耕夫來自田間”;再有一位蒲華,同樣出身低微、屢試不第,窮困潦倒,迫于生計這才以書畫為生。

          像他們這樣來滬的海派畫家,除了少數(shù)幾個做官的,大多是為了躲避戰(zhàn)亂,或賣字鬻畫來的。

          這些畫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jīng)_破了清以來中國繪畫的保守衰微,如盧甫圣所說,遍覽古代美術(shù)史上各種重要的藝術(shù)流派,還沒有過這樣的——因買家口味、世俗流風(fēng)起決定作用而形成——在以前,即使是迫于生計賣畫,也是不愿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輕易附庸風(fēng)雅的。

          任頤(1840-1896) 夜宴圖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丙寅(1866年)作

          23×32.5 cm

          鈐印:任、頤印

          題識:子勤仁兄大人鑒之。丙寅冬十一月十有三日,任頤小樓甫客甬江作。

          即便在市場上成功如任伯年,也傳統(tǒng)派被認(rèn)為“功力天才有余,而古厚不足”,與之相對的是,當(dāng)時一些粵商甚至為了得到任伯年的畫守在他家門口。褒貶之間,一邊是以傳統(tǒng)文人審美意趣作為標(biāo)桿;一邊則對上了新興商人階層、市民階層的口味。

          開埠之初的那些海派代表人物,像“海上四任”——任熊、任薰、任頤、任預(yù),他們不但畫那些市利、喜慶、祈福的題材,也畫《木蘭從軍》、《蘇武牧羊》這種民間神話、傳說,令海上人物畫壇迎來了一次小高潮;他們的作品寫實且色彩艷麗,用文人畫的眼光來看是看不起的,可正是市場買家對“俗”的需求與欣賞口味,這些作品“無不散發(fā)著世俗的情調(diào),無不為勞動人民所喜聞樂見”。

          石守謙在《從風(fēng)格到畫意》中提醒,“雅俗”議題的討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雅”與“俗”不僅意味著兩種藝術(shù)品位,而且關(guān)系著統(tǒng)治精英與收統(tǒng)治庶民上下兩個階級的區(qū)別。雅俗觀,根本上是與社會階層緊密聯(lián)系的。

          上海作為全國崛起最快、規(guī)模最大的商業(yè)中心,原本的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與社會階層關(guān)系都產(chǎn)生了激烈變化,傳統(tǒng)的雅俗觀自然也受到了沖擊。

          任頤(1840-1896) 讀書圖

          扇面 設(shè)色紙本

          光緒戊寅(1878年)作

          18.5×52.5 cm

          鈐印:任頤印

          題識:光緒戊寅新秋,以應(yīng)介眉仁兄大人大雅之屬。伯年任頤。

          鑒藏印:乙甦鑒定

          上款:『介眉仁兄大人』或為沈钖齡,字介眉, 一字稼梅,號掃云山人,居上海,工山水,畫天下名山圖詠,光緒二十一年(1895)石印刊行。

          讀書圖 局部

          但假若海派到此為止,今天我們談?wù)摃r的意味也就決然不同了。海派從最初的貶義,到中性,再到后來的褒義,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沖撞與融合的過程,并不斷擴大外延,最終產(chǎn)生了一個這樣一個史無前例的多元化景象與文化現(xiàn)象。

          時至1920年代,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等在海上畫壇掀起了金石重彩大寫意的潮流,強化了印學(xué)刀法與碑學(xué)法書在繪畫中的運用。

          到了1930后期新海派畫家的崛起,對海派繪畫的譏貶聲音已經(jīng)漸少?!把潘坠操p”成為彼時,大量宮廷繪畫的散落、收藏,加之西方繪畫的進入,令畫家們眼界更為寬廣。如此機緣之下,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文雅之道又重新煥發(fā)活力,張大千、吳湖帆是當(dāng)時典型代表?;B畫領(lǐng)域出現(xiàn)的四大花旦:唐云、江寒汀、陸抑非、張大壯也在早期海派小寫意花鳥通俗化的基礎(chǔ)上,呈現(xiàn)雅化傾向,這種對傳統(tǒng)的復(fù)歸,可以說是對文人畫傳統(tǒng)“雅”的一種固守,海派繪畫藝術(shù)審美取向中的“雅”“俗”得到了新融合。

          程十發(fā)曾有這樣的感慨:“對于上海的畫壇,我一直以為是個浩瀚的海……”無怪海派之中,有至俗的一面,也有至雅的一面。“至俗于生活,至雅于藝術(shù)”,百余年來海派雅俗之爭,說到底,還是傳統(tǒng)文人意趣與城市市民審美趣味的沖突與融合,兩者之間的探討,從未劃上句號。

          吳昌碩(1844-1927)牡丹梅花對屏

          立軸設(shè)色紙本

          丙午(1906年)作

          163×41.5 cm

          鈐?。簜}翁、吳昌石、缶無咎

          題識:

          (一)圓實初結(jié)綴洞庭,名花開向洛陽城。笑他富貴人爭羨,原是黃金點綴成。圓實是橘,故用疑字醒之。東坡詩云,黃金鑄秋橘。此借用也。老缶。

          (二)洛妃羅浮仙,風(fēng)格何高妙。參徹畫中禪,佛定拈花笑。光緒卅二年丙午春仲,試趙石農(nóng)手制沙硯。吳俊卿。

          上?!稏|方早報·藝術(shù)評論》主編顧村言曾說:然而華洋雜處、文人不斷涌入的上海是何等樣的大熔爐與大境界,這樣一種被文人鄙夷的小“海派”不久即被一種更大氣的大“海派”所代替,趙之謙、任伯年之后,可以吳昌碩先生的出現(xiàn)為代表,所謂“強其骨力墨淋漓”,其內(nèi)在的大氣與骨力、蒼莽也啟發(fā)了其后的齊白石、黃賓虹,其精神境界至今影響而不衰,無論是劉海粟、潘天壽等,無不受其潤澤。潘天壽《中國繪畫史》因之稱“安吉吳缶廬昌碩,……以金石篆籀之學(xué)出之,雄肆樸茂,不守繩墨,為后海派領(lǐng)袖?!?/span>

          吳昌碩之后,民國時期海派的紛繁中,則以更大的氣象對于東西方文明經(jīng)典進行包容并蓄,正如郎紹君先生在分析海派時所言:“ 民國時期(1911-1949)的海派,處在社會變革、西潮涌入、啟蒙和救亡交織的環(huán)境中,有反叛有固守,有磨礪與創(chuàng)造,呈現(xiàn)出折中變異的新局面……如果把蕭俊賢、金城、陳師曾、陳年、王夢白、葉淺予、蔣兆和視為單純的北京畫家,而無視他們與上海的淵源關(guān)系,就不可能對他們有全面和深入的認(rèn)知。美術(shù)史需要以動態(tài)的眼光看待動態(tài)的畫家。惟其如此,才能把握動態(tài)中的藝術(shù)現(xiàn)象。

          其中,除了后來定居上海的吳湖帆、劉海粟、林風(fēng)眠、張大壯、賀天健、錢瘦鐵等外,飄零海外的張大千、定居杭州的黃賓虹、主政央美的徐悲鴻,亦可作如斯理解?!?/span>

          吳昌碩(1844-1927) 墨龍筆虎冊

          冊頁(六開) 水墨紙本

          癸巳(1893年)作

          畫:27×39 cm

          字:33×45 cm

          鈐印:吳俊之印、倉碩、吳昌石宜壽昌、吳俊卿印(三次)、安吉吳俊卿之章

          題識:

          (一)長松一線裊飛泉,峰削云孤地勢偏。何日俗塵風(fēng)滌盡,呼龍苕上去耕煙。阿倉。

          堂中宛宛開徂徠。缶道人又題于石人子室。

          (二)數(shù)朵幽蘭香更遠,攜來空谷訂同心。名花靜對攤書坐,那許紅塵點素襟。癸巳涂月。

          空山沉白云,幽蘭抱高致。橫琴古香抹,引醉風(fēng)葉餌。平生慰奢望,買屋就此地。坡老僅笑人,耕田不識字。破荷。

          (三) 蒲萄釀酒碧于煙,味苦如今不值錢。悟出草書藤一束,人間何處問張顛。偶然以作草之筆作畫,似有氣魄。老缶記。筆底明珠無賣處,閑拋閑擲野藤中。

          (四)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噼F先生略橅其意。時癸巳客滬上。

          后紙:

          1. 張度(1830-1904)題?墨龍筆虎。筆墨一道,何妨自我作古,然必盡能,昔賢所能,貴有獨到之處,如造化之生物,同而實無一同者,是之謂與造化同功。在昔賢中,不數(shù)數(shù)見。況近今乎。度宿持此論,不意于衰病余年,獲睹蒼老詩畫篆刻,是其人矣。古鄣山水奇秀,所鐘邪不脛而走,必然然之。光緒甲午(1894年)二月花朝,辟非老人張度題。 鈐印?張度之印、籀室

          2.王懿榮(1845-1900)題?青藤道人無此腴潤,苦瓜和尚無此蘊藉。光緒甲午三月,懿榮記。 鈐印?王懿榮

          3.蒲華(1832-1911)題?幾多活色自生香,不數(shù)天池與白陽。學(xué)到古人非易事,可知蘊藉伏鋒铓。丙申(1896年)夏四月中旬,昌碩仁兄明府將自滬移居吳門,匆匆撿視此冊,率欲以句聊志欽佩。秀水弟蒲華。

          墨龍筆虎冊 局部

          他說,“事實上,在另一種層面,盡管受到種種艱難阻礙,但無論何時,海上畫家的群體中對于藝術(shù)本體的探索從未中斷,海派繪畫的文脈一直在地下蔓延生根,直到當(dāng)下。從某種意義而言,這也可以理解何以上海一直會出現(xiàn)極具開放視野的藝術(shù)家,但同時不斷出現(xiàn)重視文脈筆墨與心靈深度的藝術(shù)大家——與一些地區(qū)的藝術(shù)暄囂與夸張不同,當(dāng)下的不少上海藝術(shù)家們依然存留著屬于南方或者說上海特有的內(nèi)斂與矜持,或隱或顯仍然尊崇南方文人一直崇尚的書卷氣。

          這是海派繪畫經(jīng)過百年流轉(zhuǎn)而凝固的格調(diào),然而其實更是有底氣的——比如,也只有海派畫家中的吳湖帆才會有“待五百年后論定”的閑印,也只有黃賓虹才會說出“我的畫要五十年后才能為世所知。”

          陸恢(1851-1920) 博采諸家冊

          冊頁(八開) 設(shè)色絹本

          辛卯(1891年)作

          27.5×35 cm

          鈐?。毫颍ㄋ拇危墙懟郑ㄈ危?、廉夫

          題識:

          (一)鄒一桂法,以寫意出之。廉夫。

          (二)見趙文敏花陰課子立幅,節(jié)取半截,幸未失古人神韻。廉夫。

          (三)游天平歸見路傍奇石林立,寫此紀(jì)興。廉夫恢。

          (四)用六如居士法寫坐愛楓林小景。廉夫恢。

          (五)趙松雪畫馬長卷中節(jié)取之,而潤以樹石。廉夫恢。

          (六)石田翁以遒勁之筆,領(lǐng)寫生之趣,茲濟以姿態(tài),便與南田相近。廉夫恢。

          (七)石谷子立幅黎純齋縮照本,借臨一過,愛其密而能雅,得山樵以實為虛之法。廉夫。

          (八)于金危危日畫貓能避鼠,其說出說令。去歲九月十四日,適當(dāng)其時,寫此應(yīng)之。辛卯二月朔,廉夫。

          博采諸家冊 局部

          以上海中國畫院的成立為標(biāo)志,至今整整一個甲子,經(jīng)過巨大的時代波瀾,海派的外延與內(nèi)涵都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于當(dāng)下而言,實在需要重新看待,這樣的看待,也正是在上海這座移民城市“海納百川”巨大胸襟之下的必然……回顧百年來海派繪畫求索的真正精神所系,一方面正在于對藝術(shù)本體的探索與追求,更在于從不屈服于商業(yè)、世俗等種種外在的力量,從不放棄自己的本心,以藝術(shù)的形式探索這個民族的心靈深度,呈現(xiàn)對于人生自由與心靈解放的巨大張力——這在當(dāng)下決不應(yīng)只是一種理想。

          錢瘦鐵(1897-1967) 西湖清秋

          鏡心 設(shè)色紙本

          1955年作

          70.5×142 cm

          鈐印:瘦鐵、錢叔厓、五岳起方寸、錢三高興

          題識:西湖清秋。一九五五年九月寫于葛嶺山莊,瘦鐵。

          西湖清秋 局部

          五十年代,上海中國畫院剛剛成立,為了迎合蘇聯(lián)美術(shù)教育的“先進”模式,畫院組織畫家們出外寫生。面對真山真水,往日解衣磅礴的老宿們順應(yīng)時代作出了新的思考。錢瘦鐵作為海派名家,早在二十年代初即應(yīng)日本名畫家橋本關(guān)雪之邀赴京都舉辦個人書畫篆刻展覽,備受贊譽。1924年返滬任上海美術(shù)專門學(xué)校國畫系主任。1935年攜家眷僑居日本。抗戰(zhàn)前夕營救郭沫若先生,自日本歸國。新中國后,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1955年,錢瘦鐵于西湖葛嶺居住多日,繪下此幅概覽西湖全景的“西湖清秋圖”。葛嶺位于西湖寶石山,因東晉葛洪在嶺上修道煉丹得名。寶石山上有保俶塔,似窈窕美人佇立山巔。往南可看到西湖上的白堤、斷橋,遠處有吳山城隍閣。如此將西湖的重要標(biāo)識:孤山、保俶塔、雷峰塔、三潭印月,以及蘇堤、白堤等等全面、完整的西湖景致鋪展于近五十平尺的巨幅之中。在表現(xiàn)主題的時候,錢瘦鐵又注重加入新時代的元素,大膽使用朱砂、朱紅、赭綠等顏色,凸顯秋高氣爽、紅旗招展的多彩韻味。

          沈尹默(1883-1971) 行書《雜錄元人詩》四屏

          立軸 水墨紙本

          1948年作

          131.5×32.5 cm

          鈐?。褐裣蚴?、沈尹默印

          題識:雜錄元人詩,以應(yīng)馨棣先生雅教,即請是正。三十七年七月十日于滬寓。尹默。

          說明:本幅直接征集自上款人后人。

          上款:“馨棣”即鄒馨棣(1914-2002),江蘇無錫人。畢業(yè)于私立中國公學(xué)大學(xué)部經(jīng)濟系,后赴日本,入明治大學(xué)高等專科。歸國后,歷任正則會計事務(wù)所南京分所常任會計師,江蘇省會計師分會監(jiān)事??谷諔?zhàn)爭期間,任四川省銀行總行會計科長、業(yè)務(wù)專員,中國農(nóng)民銀行總行科長、專員、襄理等職。1948年,當(dāng)選為行憲國民大會代表。后赴臺灣,繼續(xù)執(zhí)行會計師業(yè)務(w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