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是生命的顏色,是青春的顏色。
歌德說“生命之樹常綠”,那是因為生命存在于綠色之中。無論誰看到了綠,心田都會得到滋潤,心靈都會得到慰藉,靈魂都會感到凈化。薩繆埃爾·沃爾曼說:“誰能夠從自然界、人類社會或神靈那里領(lǐng)悟到美麗、喜悅、勇氣、高尚、力量……誰就富有青春的活力,心里就留有一塊青翠的綠地。”但愿,人們的心里都能留有一塊青翠的綠地!
傳說在遠(yuǎn)古時,生命的本體是動植物合二為一的,生命之樹的兩根杈椏:一根是綠色的植物,一根是雜色的動物。后來,天帝用神斧將其劈開,從此,動物活蹦亂跳地行走四方,而植物則固守在母親的巢穴里。二者雖然從形體上分離了,但生命磁場卻是相通的——呼吸上相通,生命物質(zhì)的新陳代謝相通。動物作為生命體的一部分,它對植物有天然的親密,因為植物就是其自身的另一部分。
人作為一種高級動物,從一出生就把他的生命寄托在常青的生命樹上,寄托在一片綠色染色體中。唯有枝繁葉茂,林密草豐,人類才能生存得好,生活得好。追逐綠色,是生命的本能。
綠,又是美的基因,是所有藝術(shù)的最根本的、最深厚的基調(diào),它有一種離合的神光,能夠召喚世間多少心靈在它身上產(chǎn)生迷戀、陶醉、鐘情和遐想,產(chǎn)生超凡脫俗的空靈感應(yīng)。有一次不知怎的,我在富春江上便突然產(chǎn)生了這種感悟。
我抬眼望去,看到那里的山,像一顆顆伏踞的碧螺,綠得冒著青煙,一灣悠閑舒緩的江水,綠得沉靜而又濃重。我不知道,是山把水圍堵得這樣狂綠呢,還是水把山浸泡成這個蒼翠模樣?總之,這里無論是山,是水,都沉浸在一片醉人的綠色夢幻中,各自消失了靈魂和肉體、理智和感情、有涯和無涯、有知和無知之間的分野。綠把一切都吞沒了,又把一切再現(xiàn)出來。我們意在山水之間尋覓的那種詩情,在林壑之間追求的那種畫意,都蘊藏在這綠色的無涯與有涯里。
近來,我對于綠又有了新的感悟,新的理念,新的價值觀。綠,應(yīng)當(dāng)是組成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價值量最高的要素。它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涵蓋一切,包容一切,提攜一切,引領(lǐng)一切,同時,也能夠衡量一切。它是衡量人類生活質(zhì)量的最高標(biāo)準(zhǔn)。因此,綠也是所有人的一個共同心愿。人們,不論何種膚色的人們,都希望我們地球村能夠成為一個綠色的大花園,成為太陽系里的一艘綠色方舟。人們生活中最大的一個心愿,就是能讓綠色陪伴我們的每一天——從日出到日落,從黃昏到黎明。
人們都愿意生活中充滿著綠——吃的是綠色食品,用的是綠色能源,住的是綠色建材,過的是綠色低碳生活,撫摸著我們的,是從田野上吹過來的綠色的風(fēng),互聯(lián)互通的都是綠色的信息。
綠,也是一種行動,約束我們大家的共同行動——綠色出行、綠色旅游、綠色餐飲、綠色指標(biāo)、綠色規(guī)劃、綠色發(fā)展、綠色價值取向、綠色生態(tài)平衡、綠色的理念和舉措。
記得我小時候的語文課本里,有一篇課文叫作《我愿》。學(xué)過之后老師當(dāng)堂以《我愿》命題作文。當(dāng)時我寫了些什么,早已忘記了。如果今天老師還要以此命題作文,我要寫——我愿綠環(huán)繞著我們的每一天;我愿所有人都知道追逐綠色是生命的本能,都懷有“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的感念,都能感知到“一枝一天地,一葉一春秋”的奧秘,都能看見到枝枝葉葉無不傳情、傳神、傳遞著宇宙間的空靈。
?。ㄗ髡邽楣饷魅請笤侣勓芯克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