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陳忠實和我的感悟】
開始我一直疑惑陳忠實先生得的會是什么病呢,莫非是癌癥!果不其然,而且是十分特別的舌癌。早有人說,多數(shù)人的身體因遺傳基因或是受某種危害埋藏了滋生腫瘤的種子,這些種子時時都在等待生根發(fā)芽的機會。是作家太勞累,還是自身生命的定數(shù),陳忠實終是在他不該走的時候走了。放眼望去現(xiàn)在患癌的人確實不少,但多數(shù)人在短時間內(nèi)都安然無恙,誰知陳忠實先生偏偏患的是那個不治的“絕癥”,真真的讓人悲凄、可惜!其實現(xiàn)在腫瘤的發(fā)展絕不像開始人們說的那么可怕,我身邊就有即便各種儀器檢測了,甚至醫(yī)生宣判了,還照樣安安穩(wěn)穩(wěn)活著的人,看來得了癌癥首先得心態(tài)放寬,只要心態(tài)好,或許能從容應對找出與死神抗爭的辦法。我看到我周圍很多癌癥患者都視死如歸,早有良好心態(tài)。有一天我和一患腫瘤病的老師談起癌癥,她坦然一笑說,癌癥現(xiàn)在只是一種“慢性病”了!我豁然,社會在發(fā)展,人們對生老病死都有了切合實際且客觀的認識。
《白鹿原》無疑是一部很偉大的作品,陳忠實先生的毅力讓人佩服。在他的筆下關(guān)中農(nóng)村形形色色的各類人,風風雨雨沉浮于世,都讓他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個個活脫脫地躍然紙上。我很感慨他用一、二十年的功夫雕琢出一部史詩般的作品。我第一次看《白鹿原》,是在看過了賈平凹的《廢都》之后。盡管先生創(chuàng)作《白鹿原》這部小說時,曾經(jīng)說“不回避、撕開寫、不做誘餌”。但我依然覺得他寫到中途,還是受了《廢都》的影響,著重地描寫了性愛。因為那大段激烈地性描寫,似乎改變了他之前的文字風格,未必不形成“誘餌”。我有時覺得一個人站在一個社會地位上,是難以抵制方方面面的壓力和誘惑的。 以后的很多年,一個住在白鹿原的鄉(xiāng)黨,多次說起《白鹿原》,每次津津樂道的只是“田小娥”的愛情,高興處他竟大段地背出了那些床第描寫,這恐怕正是出版商們所期望的“火爆”。也許歷史就應該這樣體現(xiàn),也許《白鹿原》中的性愛就應當這樣描寫,也許應當對如我這樣迂腐之人有所批判,這些都絲毫不會影響作者的人格和《白鹿原》這部作品的偉大。我僅僅是在寫我一個平常讀者的感悟。
如今斯人已乘黃鶴去,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和他的人品將流芳百世。我推崇他有文學大家的風范,他的《白鹿原》把中國歷史的書寫推到了一個高度。寫到這里我還要勸告我的同齡人們,珍愛生命,注意查體,樂觀自信,淡泊從容,也許這樣你會在這個美好的社會多逗留一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