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做胃鏡檢查呢?
胃鏡的檢查范圍雖然
沒有其他影像檢查那么廣泛,
但是也是不可代替的影像檢查方法。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
胃鏡檢查的適應癥,
千萬別錯過了。
胃鏡檢查應注意什么?
事前準備
檢查前至少8小時不得進食,進水,食物在胃中易影響醫(yī)師的診斷,并且易促發(fā)受檢者惡心嘔吐。為了減少喉嚨的不適,醫(yī)護人員會在檢查前3分鐘,在受檢者喉頭噴麻醉劑。
檢查過程
先換上寬松衣物,采左側臥姿,雙腿微曲。當醫(yī)師把胃鏡由受檢者口中所含的塑膠器伸入時,應全身放松,稍做吞咽動作,使胃鏡順利通過喉嚨進入食道。在通過喉嚨時會有數秒感覺疼痛,想嘔吐,這是胃鏡檢查時較不舒服的時刻。當醫(yī)師在做診斷時,不要做吞咽動作,而應改由鼻子吸氣,口中緩緩吐氣,以便檢查順利完成。有些人會因空氣隨管子進入胃中,而感覺脹氣,惡心。如果感覺疼痛不適,請向醫(yī)護人員打個手勢,千萬別抓住管子或發(fā)出聲音。
事后處理
檢查后1至2小時內勿進食,若喉嚨沒有感覺不舒服,可先喝水;若無嗆到,就可先進食軟性食物,以免粗糙食物使食道或胃造成出血。有些人會有短暫的喉嚨痛,異物感,通常1至2天就可恢復。
那么,需要做胃鏡檢查的人群都有哪些呢?
有以下病灶者近期復查:胃鏡檢查中發(fā)現有胃潰瘍、糜爛、不規(guī)則凹陷、小結節(jié)或黏膜色澤改變(發(fā)紅、蒼白、褪色等),即使活檢病理報告為普通胃炎,患者也應在3個月內再次去醫(yī)院接受胃鏡復查。醫(yī)生會在胃鏡下對原病灶仔細觀察,并鉗取多塊活組織進行病理學復查,可發(fā)現部分漏診胃癌。
診斷不明者應接受特殊檢查:若胃鏡下發(fā)現可疑病灶,但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無異常,應采用特殊檢查,如胃鏡下噴灑色素提高識別力,進行超聲胃鏡檢查、放大胃鏡檢查等,特別是應用先進的激光共聚焦顯微內鏡,可以直接在胃鏡下看到胃黏膜的組織結構,甚至可以直接發(fā)現癌組織和癌細胞,從而作出正確的診斷。
無病灶者定期復查:一些易患胃癌的高危人群,特別是40歲以上者,即使沒有發(fā)現特殊病變,一般也應在一年內作胃鏡定期復查,定期復查可以減少胃癌漏診率。
良性胃疾病手術后患者:一般在術后5年以上可發(fā)生殘胃癌,多數殘胃癌發(fā)生在術后20年左右。胃鏡復查時最好在吻合口行活檢,防止微小的早期殘胃癌漏診。復查以每年檢查1次為好,有不適時可及時檢查。
萎縮性胃炎患者:是胃癌的癌前病變,通常應每年復查一次胃鏡,并要在胃竇,胃體,胃角等多處取活檢。
胃潰瘍患者: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不會癌變,但少部分胃潰瘍會癌變,特別要注意胃體、胃底潰瘍,即使病理報告是良性病變,也要在治療一個療程后復查。
病理報告為異型增生、腸化生患者:異型增生腸化生與癌變關系較為密切,應引起重視,應定期復查。
反流性食管炎:反復發(fā)生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食管黏膜因反流物的長期、慢性刺激,可引起B(yǎng)arrett食管,異型增生等。出現上述情況,應定期復查胃鏡。
記住了,以上八類種人群做胃鏡檢查是很重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