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南郊燕兒窩路524號,占地面積約54萬平方米。
新中國成立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人民政府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新疆犧牲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國共產(chǎn)黨駐新疆代表陳潭秋和為新疆各族人民解放事業(yè)獻出生命的毛澤民、林基路、喬國楨、吳茂林等革命烈士,于1956年7月修建的。
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主要烈士紀念建筑物包括:大祭壇、小祭壇、陳潭秋烈士雕像、烈士事跡陳列館、紅色-記憶雕塑和新建的烏魯木齊市烈士事跡陳列館等。
陵園大門正中的門壁上,鑲嵌著時任國家副主席董必武題寫的“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11 個楷體大字。進入陵園大門便是一條綠樹、鮮花簇擁的筆直大道。走進大道盡頭拾級而上,就是平坦開闊、可容納數(shù)千人的祭壇廣場。再上數(shù)級臺階,便是莊嚴肅穆的大祭壇。大祭壇上矗立著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喬國楨、吳茂林5位烈士的墓碑。墓碑高2.2米,連底座通高3.5米,碑體底寬1.4米,頂寬1.2米,厚0.7米。墓碑正面鐫刻著由董必武題寫的烈士英名,背面以漢、維吾爾、哈薩克、蒙古4 種文字鐫刻著烈士的生平。大祭壇南側還有一組《紅色-記憶》主題雕塑,是為紀念新疆和平解放于2007年用花崗巖修建的。在陳潭秋等5位烈士墓的后方50米處是小祭壇,安葬著杜重遠、祁天民、陳振亞、汪德祥、彭仁發(fā)5位烈士。烈士墓碑高2米,寬1.8米,厚0.42米。在通往祭壇的大道南側廣場上,是1983年修建的烈士事跡陳列館,陳列館門前豎立著一尊陳潭秋烈士的漢白玉半身塑像。大道北側是2009年開始籌建的烏魯木齊市烈士事跡陳列館,該館建筑面積4692平方米,采用圖片、文字、實物、雕塑、繪畫、多媒體影視、聲光電、半景畫等多種陳展形式。目前,正在陳列布展施工中。
在祭壇廣場的兩側,還分別安葬著為保衛(wèi)和建設新疆做出突出貢獻的已故老紅軍、省軍級以上老干部,如:王恩茂、包爾漢·沙赫德拉、賽福鼎·艾則孜3位同志就安葬于此。
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于1962年7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公布為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被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4年被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為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之一。
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烈士墓
烏魯木齊市革命烈士陵園內(nèi)烈士事跡陳列館外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