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持硯歸——包拯
包拯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他一生嚴于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頓吏治,打擊貪污,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當?shù)鼐埔缓贸幭嗨?,他都婉言謝絕,“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quán)貴,執(zhí)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quán)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獄,是包拯生前與死后深為百姓所贊揚和稱頌的主要內(nèi)容。
八十貫絞——海瑞
海瑞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zhuǎn)折時期。他為匡正時弊,嚴肅法紀,主持制定了貪污滿“八十貫絞”等嚴刑。他鐵面無私,對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階也毫不留情,將徐家仗勢多占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20多個家人依律問罪。
懸魚太守——羊續(xù)
東漢羊續(xù)任南陽太守。一次,有個府丞聽說羊續(xù)愛吃鮮魚,便送他兩條大鯉魚,羊續(xù)婉言辭謝。府丞把魚往案上一擱,轉(zhuǎn)身就走。于是,羊續(xù)把那府丞送來的魚高懸于官衙中,以示拒賄。
俸銀八兩—— 湯斌
湯斌為官一生,除著書立說,發(fā)展理學學說外,幾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務(wù)和漕運的治理上?!坝啦患淤x”是他的理念,其為官清廉,至死僅遺俸銀八兩,連買棺材的錢都不夠,真正可謂是一代廉潔好官。
懸檄督撫——張伯行
清代江蘇督撫張伯行,做官清正廉潔。他任督撫時,常有親朋故舊攜禮來見。為杜絕送禮者,便寫了一篇《禁止饋送檄》高懸堂上:“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當?shù)匕傩諔蚍Q他為“懸檄督撫”。
一錢太守——劉寵
漢代會稽太守劉寵,在任時為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后來朝廷調(diào)他進京任職,路過山陰,有幾位百姓攔住車駕,一定要送他百錢以示感謝,劉寵只得選了一個錢作為紀念。從此,“一錢太守”的綽號便在民間傳開。
青菜總督——于成龍
康熙二十年春,康熙帝當面褒贊他為“今時清官第一”。于成龍始終把整頓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針對各屬賄賂公行,請客送禮之風,他從利用中秋節(jié)向他行賄的官員開刀,懲一儆百。于成龍的官階雖越升越高,但生活卻更加艱苦。為扼止統(tǒng)治階級的奢侈腐化,帶頭實踐“為民上者,務(wù)須躬先儉仆”。去直隸,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仆共吃”,在江南“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苯厦褚蚨H切地稱他作“于青菜”??偠窖瞄T的官吏在嚴格的約束下,“無從得蔬茗,則日采衙后槐葉啖之,樹為之禿?!彼炷系乇?,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帶家眷,只一個結(jié)發(fā)妻,闊別20年后才得一見。他的清操苦節(jié)享譽當時,卒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無長物”。
黃金難換心——李汰
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時,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舉考試。一天深夜,有位求錄者送來一包沉甸甸的黃金,請求給予通融,當即遭到李汰的回絕。事后,李汰揮筆寫下了一首表露心跡的拒賄詩:“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p>
兩袖清風——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shù)氐慕伵痢⒛⒐?、線香等土特產(chǎn)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中體現(xiàn)的是剛烈之氣。
人有人格,國有國格。格是什么?格是取向,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格是規(guī)范,是規(guī)矩,是為人之本,是立身之道。在諸色人等之格中,“官格”當屬首重之列。筆者只想提醒當下這些“老虎”與“蒼蠅”,對照這些廉吏,該如何做自不必多說。